三峡移民思想稳定性研究_移民论文

三峡移民思想稳定性研究_移民论文

三峡移民思想稳定状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移民论文,状况论文,稳定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4)07-0070-03

三峡工程动态移民113万,迄今为止,已移民80万,占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现状如何,思想稳定与否,能否稳得住,逐步致富走上小康之路,不仅直接影响后期近40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从而影响三峡工程的如期建成,而且影响安置区的社会稳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三峡移民思想稳定现状分析

三峡移民分为就地安置移民和外迁移民两种。外迁移民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外迁安置到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移民;二是安置到内陆地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及重庆和湖北非库区县的移民。还有少部分通过投亲靠友安置到其它省(区)如新疆、陕西、河北、辽宁等地。到目前为止,外迁移民16万,占移民总数的14%。就地安置移民分为城镇移民和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两类,他们占三峡移民的多数。

为全面了解分散安置到全国各地的三峡移民的思想稳定状况,我们分别选择沿海、内地、库区三类有代表性的移民安置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湖北宜昌、秭归、当阳和重庆巫山、奉节等县(市)的农村移民,从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科技兴农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对生产生活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察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三峡移民思想稳定状况,因移民的迁移地域、城乡、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1.地域差异

外迁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峡移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满意度最高,思想也最稳定;迁移到内地省份的次之;库区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满意度最低,思想也最不稳定。外迁到沿海发达地区的移民有71%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只有10%认为下降了,19%认为没有什么变化。迁移到内陆省份的分别为59%、21%、20%。而库区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只有21%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62%都认为生活水平下降了,17%认为没有变化。移民对搬迁后生产和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外迁到沿海发达地区的移民80%满意或基本满意,13%不满意,7%移民说不清。外迁到内陆省份的分别为59%、33%、8%。而库区就地后靠的移民为41%、52%、7%,而且相当多的移民认为自己的生活几年之内不会好转,只有部分移民认为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移民的看法虽然带有主观性,但基本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

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客观上是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外迁移民安置地一般为自然条件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有的已步入小康,有的接近小康水平。在国家移民扶持政策的支持下,三峡移民经过短暂时间的适应后,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其思想状况也就稳定。而三峡库区本来人多地少、交通闭塞、生态环境脆弱。三峡水库淹没的又是当地的良田好地,移民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库区移民描述他们生存环境有几句顺口溜:“山是山尖子、地是地边子、田是田拐子、出门坐划子。”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滞后,农田改造、生活设施的建设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移民生活困难,思想也就很准稳定。

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只是移民思想稳定的客观因素,移民思想稳定与否与安置地政府的重视和关怀有直接关系。凡是政府十分重视移民安置工作的地方,移民群众的思想都比较稳定,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如外迁广东博罗县的巫山移民刘迎春,在政府的支持下,办了一个灯饰配件厂,成为外迁移民第一厂;江苏射阳县组织农村党员和专业户与移民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结对帮扶致富”协议书,帮助移民走上致富之路;湖南衡阳开展政府投资帮扶、市县机关捐赠帮扶、党员干部带头帮扶、专业大户传带帮扶、技术部门包干帮扶、驻地农户结对帮扶的“六帮扶”责任制,对移民户采取给“一块地”解决吃饭,帮“一个项目”解决花钱,安排“一个劳动力”解决就业,使移民走上逐步致富的道路;湖北当阳市移民局举办移民培训学校,聘请农业、畜牧、水产等方面的专家,讲授种植、养殖技术,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湖南冷水江市充分尊重移民民主权利,鼓励和引导三峡移民参政、议政。从重庆忠县迁移到该市的移民傅启荣高票当选为冷水江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上述地区采取的这些措施,对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稳定移民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2.城乡差异

三峡移民中城镇移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比农村移民要高,思想比农村移民要稳定。三峡移民共搬迁13座缄镇(城市、县城)、116个集镇,城镇移民占移民总数的半数以上。由于是整体搬迁、择地重建,所以城市规划标准高,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移民的居住面积、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因而城镇移民满意度高。被誉为“三峡移民第一城”的秭归新县城茅坪镇的规划建设就是一个典型,它荣获了国家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范例奖是对县级城市、区的最高奖)。就生产条件来说,三峡库区利用移民搬迁的契机调整生产结构,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1599户工矿企业中规模小、效益差、污染严重的1013个工矿企业实行了破产或关闭。通过内引外联,资产重组,盘活了一批企业。全国19个省(市、区)和10个大中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合作、合资、兼并、技术改造等方式,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济建设。国内外有实力、有影响的一批企业或企业集团纷纷投资三峡地区。三峡库区企业依靠移民政策和移民补偿金以及兄弟省、市的支援,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飞跃。库区各级政府抓住三峡工程带来的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总体来说,三峡库区城镇多数移民对新生活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但也还有部分移民生活比较困难,主要是一些失业、下岗工人和原来经济基础比较差、负担重的困难家庭。

相比之下,三峡农村移民特别是三峡库区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则困难得多,思想也不稳定。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三峡库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封闭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自然资源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促使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大量开垦土地、砍伐林木,对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三峡成库后,又将淹没大片好田好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锐减,质量更差。特别是一部分农村移民由于劳动力不足、家庭负担重、生病残疾、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足,自我发展的能力欠缺,在迁移安置后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和发展迟缓,经济收入严重偏低,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因而思想也极不稳定。

3.文化程度差异

移民文化程度与思想稳定状况呈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对生产生活的满意度越高,思想越稳定。反之亦然。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移民对生产和生活,73%认为满意或基本满意,只有27%不满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移民只有48%认为满意或基本满意,52%不满意。可见,文化程度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移民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也影响着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文化程度高的移民懂技术、会经营,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快,加之迁入地比原居地条件优越,生活很快好起来,对前途充满信心,因而思想最稳定。文化程度较低的移民,本身没有什么技能,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环境慢,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生活自然困难。经济收入的窘迫和生活上的艰辛,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思想最不稳定。

4.年龄结构差异

移民年龄结构与思想稳定程度呈反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对移民后的生产和生活满意度越低。反之则相反。45岁以上的移民有75%认为老家比新家好,50岁以上的移民达到89%。依恋故土乃人之常情。听惯了船工号子的三峡人,普遍存在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情结,年龄大的移民更是如此。特别是外迁移民,与就地后靠安置的移民相比,他们经历了一次跨地区甚至跨省际的社会迁移,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洗礼。不仅涉及经济结构的重组、社会功能的再造,还直接涉及移民的切身利益和精神生活的更新,因而其心态也显得更复杂、更微妙。他们早已习惯了故乡的气候环境和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虽然安置区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比故乡优越得多,但就目前来说,外迁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对这些世居高山幽谷的三峡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他们遇到暂时的困难时,想到的不是美好的未来,而是回忆起老家那可口的泡菜坛子,老屋前孩提时代经常攀爬的黄桷树,长江上雄浑的船工号子。

年青人与老年人相比,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以前本来就在城市打工,因而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虽然也恋旧,但他们更多地是展望未来。困难对他们来说是暂时的,而将来是美好的。

综上所述,三峡移民多数对移民后的生活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外迁到发达地区的移民和三峡库区城镇移民满意度较高,思想较稳定。库区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和城镇一些失业、下岗的移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存在一定困难,思想稳定状况较差。

二、进一步做好三峡移民思想稳定工作的若于思考

三峡移民思想稳定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后期近40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影响三峡工程的如期建成,而且影响安置区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关注移民心态,分析研究移民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进一步做好三峡移民思想稳定工作,促进三峡移民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小康。

1.关注移民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问题首先要用思想的武器来解决。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在移民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对移民心态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移民心态及其发展变化,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消除移民的客居心理,提升他们的主人翁心态。加强移民政策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移民理解、领会和支持移民工作。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坚持依法移民,对少数法制观念淡漠,以“特殊公民”自居的移民,要正确引导。通过宣传移民典型,促进移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生活观、创业观和家园观,引导移民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的关系,正视困难,自立自强,艰苦创业。

2.关心移民生产生活,积极开展扶贫帮困

部分移民之所以对搬迁后的生活满意度不高,思想不稳定,直接原因是搬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三峡移民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而产生的政策性移民,多数祖祖辈辈生活在三峡崇山峻岭之中的贫困地区,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他们为三峡工程建设“舍小家,为大家”,离开故土,远徙它乡,在经济、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各级政府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移民的权利,维护移民的利益,把国家的各项移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关心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帮助移民尽快适应当地耕作方式和风土人情,缩短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磨合期。发动党员、干部和专业户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一对一”扶持活动,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加强扶贫帮困工作,对农村移民中的弱势群体如五保户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向贫困农户提供生产性扶持。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对移民普遍关心的子女就学问题要妥善安排,解除移民后顾之忧。

3.加强后期扶持,发展移民经济

思想稳定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安置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困难与问题。解决移民思想稳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移民经济。只有三峡移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其思想稳定问题、与迁入地的融合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按照国务院三峡移民安置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方针和“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目前近80万三峡移民基本完成了搬得出的任务。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解决三峡移民思想稳定问题的关键。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方针,以移民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农村移民为重点,搞好后期扶持工作。农村生产扶持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移民能直接受益的种植业、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副业等生产项目,以及农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推广项目。农村生活扶持重点发展生活用电、人畜饮水、交通、沼气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项目等。根据各地条件,尽可能建立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移民生产扶持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生活扶持重点是贫困人群的生活救助。

要继续贯彻国家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对口支援政策,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移民搬迁与库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移民促发展,以发展促移民。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振兴库区经济。在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三峡兴建后的新情况,大力发展柑桔业、畜牧区、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优势产业,使三峡地区成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康之园。

4.增加外迁移民数量,加快移民市民化步伐

根据上述分析,之所以外迁移民和城镇移民思想状况最稳定,主要是因为外迁移民安置地的自然条件要比三峡地区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比三峡地区要高,城市比农村发达,移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因此,要尽可能增加外迁移民数量。三峡库区属内陆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三峡工程的兴建,又使生存资源急剧减少,很难容纳现有人口。要使库区移民脱贫奔小康,减少人口势在必行。增加外迁移民,减少库区人口,不仅可以加速外迁移民实现小康的步伐,也可为库区就地安置的移民致富奔小康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要调整移民政策,尽量增加外迁移民城市安置的数量,加快移民市民化步伐。三峡农村移民50多万,要实现小康,必须大量减少农村人口。目前外迁移民基本是农村安置。三峡移民中有许多人本来就一直在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打工。要尽可能地将有条件的移民如已在城市打工且有一技之长,或在城市有住所的迁入这些城市。农村移民安置地在实施城镇化时也应把三峡移民纳入其中,优先考虑。三峡库区城镇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的形成,容纳人口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应该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农村移民。库区就地后靠的农村移民,也应相对集中安置,形成小集镇,尽可能按照小康社会的标准统一配置水、电、路、气、邮、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移民安置地成为山村中的都市。

5.发展教育科技,提高移民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三峡移民的思想稳定状况。三峡移民教育、文化和科技水平普遍不高。搬迁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使移民原来的生产技能大都不再适用。要使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步入小康之路,必须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提高移民素质。当前急需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移民劳动技能,尽快适应当地的生产方式。

6.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移民民主权利。

基层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是诱发移民不稳定心理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尊重移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少数移民干部损害移民利益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对社会上侵犯移民利益的不法分子要严厉打击。要积极引导移民踊跃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和选拔移民干部,协助和配合安置区政府搞好移民工作,加快移民融入安置区社会的步伐,促进移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标签:;  ;  ;  ;  

三峡移民思想稳定性研究_移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