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附2例病例报告)论文_金震滨,陆健,沈继明,朱继吾,陆璞

金震滨 陆健 沈继明 朱继吾 陆璞

(江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LAM的CT表现、临床特征、肺功能及肺穿刺检查结果。结果:2例均为育龄期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CT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多个大小不一的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l8mm,壁厚约1mm,且薄壁显示清晰,分布均匀,无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和结节影。结论:PLAM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可诊断该病。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计算机体层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09-03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其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0.029。病变常累及肺,所有患者有不同和程度的气短而且进行性加重,约60%患者出现乳糜胸,部分合伴气胸,肺功能检查最常见改变是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减低,其次是阻塞性、少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肺部常常出现特征性的薄壁囊性改变,通常又称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我们收治2例患者,主要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并加以讨论。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8和40岁。2例患者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1例伴有自发性气胸,且发复出现气胸,1例患者有咳血。2例中有1例伴有乳糜胸。实验室检查2例均有低氧血症。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2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检查,扫描范围为自两侧肺尖至膈肌,先行胸部常规扫描,层厚5mm,然后采用一侧肺靶重建,FOV 20、间隔重建,间距为0.8、层厚为1.25mm,采用标准算法及肺算法,然后用冠状、矢状和任意平面多平面图像重组。

2.结果

2例在CT上病变均显示清晰,呈两肺弥漫分布的多个小囊状透亮影,囊壁薄,厚度均匀,壁厚约lmm左右,不同肺野分布无明显差异,肺底及肋膈角区也不例外,囊状影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囊壁厚度从不明确至4mm,大多数小于1mm。常规CT对较小的囊腔影多不能显示明确的囊壁,在靶重建上囊腔影薄壁显示清晰,其间为相对正常的肺组织结构。1例伴有胸腔积液,胸穿为乳糜液。1例伴有气胸,经住院治疗后吸收,后又反复出现气胸。2例未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管肌瘤病变。

3.讨论

3.1 临床表现

PLAM几乎均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推测本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以及咳嗽、胸痛、咯血、乳糜胸腔积液等。约50%的患者以自发性气胸为首发症状,本组中有1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自发性气胸。Cohen等报道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40岁患者气胸发生率为77%,>60岁患者为50%[1]。本病的肺外表现主要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结病变、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常见于肾脏,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腹膜后和腹腔淋巴结肿大,肺外淋巴管平滑肌瘤多表现为腹膜后或盆腔肿物。患者自然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恶化,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及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患者有低氧血症[2]。

3.2 病理特征

LAM的病理特点是以肺、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管和腹膜后淋巴结的异常平滑肌细胞进行性增生,形成结节或肿块,引起相应的管腔狭窄及阻塞。镜下特点为肺间质中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异常增生,围绕淋巴管、小气道、小血管,增生的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呈结节状,可凸入小气道,阻塞淋巴管和小静脉,导致小气道和肺泡囊性变和破裂、淋巴管扩张和淋巴液淤滞、血管破裂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小气道狭窄或阻塞,致空气潴留,肺泡扩大形成囊状腔,胸膜下过度膨胀的囊腔破裂出现自发性气胸,淋巴管或胸导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淋巴管若破裂引起乳糜胸、腹水。肺小静脉平滑肌增生,可导致淤血扩张或破裂出血,引起咯血[3]。

3.3 CT表现

CT特别是HR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能显示细微结构,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常规CT表现为两肺密度减低,体积增大,呈肺气肿样改变。HRCT清晰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小囊状影,无主要分布区;薄壁囊腔,直径约几毫米至2em,囊壁厚约lmm;囊壁间可见正常肺组织;无间质纤维化小囊状影具有特征性,在病程早期出现,随着病程进展,囊腔逐渐扩大,还可见气胸、胸腔积液、胸导管扩张、心包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等。根据病变的范围、大小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判断病变的程度。①轻度:病变累及范围小,在30%以下,且囊肿直径较小,在0.5mm以下;②中度:病变范围在30%~60%,囊腔直径在0.5~1mm;③重度:范围>60%,囊腔直径>lmm。HRCT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程度与肺气体弥散功能及阻塞程度有相关性。HRCT对PLAM的诊断具有强烈的提示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5]。

3.4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的HRCT表现与肺部其他疾病有重叠,故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组织细胞病x、结节硬化症[6-7]。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以双肺上叶分布为主,在多数囊样低密度中央区可见残留的小叶结构,边缘模糊,与正常的肺组织相间存在,故密度不均。全小叶型肺气肿以下叶分布为主,由于肺小叶被均匀性破坏,整个病变区密度均匀一致性下降。而PLAM的气囊双肺弥漫分布,大小趋于一致,边缘清晰。结合病史、年龄、性别有助于鉴别。肺间质纤维化的囊状影分布不均匀,以肺外周及胸膜下分布为主,其囊腔较小,壁较厚,周围为病变的肺组织。肺组织细胞病x的HRCT表现与PLAM相似,但其CT特征是结节和气囊,结节的存在是两者鉴别的要点,而且其气囊以上、中肺野分布为多。结节硬化症的男女发病率相似,而肺部病变几乎只见于女性患者,其肺部HRCT表现与PLAM十分相似,病理上及临床表现也有共同点,因此有人认为PLAM是结节硬化症的一部分,但结节硬化症患者常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还有皮肤病变,如指甲下纤维瘤、皮脂腺瘤或有精神发育障碍,部分结节硬化症患者还有脑部病变,可加以鉴别。

PLAM的确诊方法主要是肺活检,经病理确诊。以往报道本病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为0~25年,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本病的认识[8]。笔者认为:对于育龄期女性,根据HRCT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时应考虑到PLAM,并通过肺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Cohen MM,Pollock—BarZiv S,Johnson SR.Emerging clinical picture of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Thorax,2005,60:875-879.

[2]朴立峰,刘芳,陈中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299-300.

[3]郎建敏,石彦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0):740-742.

[4]冯骏,邱君澜,周科峰等.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诊断.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05-1107.

[5]韩洪民,邢宁,张金山.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8):1189-1190.

[6]张志勇,凤伟,洪应中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诊断(附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141.

[7]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0(8)ohoson S.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clinical features,management and basic mechanisms.Thorax,1999,54:254.

附2例病例图像

病例一

女,40岁,气短、发现气胸就诊。

【图片所见】本例为右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常规CT于主动脉弓层面(A)除了可见右侧少量气胸外,两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圆形低密度影,较大的病灶可见薄壁;相同层面的HRCT(B)更清楚显示大多数低密度影并可见明确薄壁,而囊状影之间的肺实质未见异常,还显示更多常规CT未显示的小囊状影;其更高层面(C)及肺底部的层面的HRCT(D)均可见相似改变。

病例二

【图片所见】 两肺散在多发的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大小不等,可见有壁,壁薄面均匀,两侧对称,上下肺野无明显分布差异,囊状影之间肺组织正常,血管影位于囊状影边缘

论文作者:金震滨,陆健,沈继明,朱继吾,陆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附2例病例报告)论文_金震滨,陆健,沈继明,朱继吾,陆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