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物质生产部门的建筑业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建筑物不断增多,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项目规划书,并运用各种技术来保证和加强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而后浇带便是建筑项目中常用的技术,文章将对后浇带的内容、相关作用及其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给有关企业和工作人员给予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建筑物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体,但这种建筑结构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混凝土和钢结构属于比较特殊的建筑物料,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其形态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会造成建筑裂缝现象的发生,对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相关工程能够正常推进。
1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不会对主支撑点造成影响,需要在梁与板的中间或是梁与板变形缝反弯点的附近来预留后浇带位置,通常预留的位置以70~120cm为宜,预留点需要针对不同环境来设置成不同宽度,最为常用的宽度为80cm。在后浇带接缝形式选择时,需要根据墙面厚度来确定具体的接触形式,通常包括平直缝、阶梯缝、X行缝和槽口缝等。对于厚度在30~60cm区间厚度的墙面以阶梯缝为主,对于30cm以下厚度的墙面通常会选择平直缝形,而对于超过60cm以上厚度的墙面多采用多边凹形或是凹形的断面接口。对于后浇带施工中是否需要加入其他钢筋或是切断钢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另外,基于不同断面情况下,后浇带钢筋则需要采用曲折方式来进行连通。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2.1建筑混凝土相关材料选取
在建筑后浇带相关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认真观察该浇带材料的属性。最好不要使用伸缩性强、弹性幅度大的材料,这种材料随着气温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裂缝的变化程度,同时会对后期浇带技术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很多情况下会选择添加减水剂,与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但是,在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比例标准进行操作,合理的配置比例对混凝土的稳固性有很大影响。最后,增添的混凝土与原来的混凝土之间不要存在过多缝隙,要充分保证两者之间的衔接性,可适当添加膨胀剂,以减少混凝土后期的收缩。在进行垂直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充分搅拌混凝土,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保护模板不要受到损害,应尽量使用新模板,保证支撑体系安全稳定,模板拼接空隙最好也要控制好,以预防泥浆流失现象的发生,也就是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不移位,不沉降。
2.2后浇带预设模板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需要借助模板进行,模板预设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有关规定,以施工图纸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参照文件。在后浇带施工浇筑之前,要预设安装钢丝网模板,保障钢水网规格、参数的统一,避免出现钢丝网粗细不一等情况。另外,施工单位要对模板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确保模板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等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需要。若后浇带的体积比较大,要在钢筋上下位置安装支撑模板,并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封堵,避免其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情况。另外,在预设模板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中为后浇带增加垫层,需要在施工部位坐高物理增强处理,并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减少外界因素对后浇带施工的影响。
2.3严格控制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
在设置后浇带时,需要控制好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以此来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相关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建筑高度较高的建筑,当其埋设有应力钢筋时,由于不宜切断应力钢筋,则需要在建筑中设置大跨度后浇带,待其设置完成后再进行钢筋切割,然后将钢筋进行焊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浇带两端下垂和弯曲的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后浇带宽度控制在7m,根据实际施工开发部来确定后浇带间距。当所处地区较为炎热潮湿时,宜适当减小施工间距,但在寒冷干旱地区,则要适当的增大施工间距。
2.4科学合理的设置配筋
在对钢筋进行切割时,要充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钢筋在混凝土建筑中能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不要对其主要受力钢筋进行切割,以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板楼中的很多钢筋也起到一定的受力作用,在对其进行作业时最好也不要切割钢筋,只有在保证这些钢筋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对部分钢筋进行切除时,一定要及时把切割的钢筋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焊接,保证钢筋的受力作用不受影响。
2.5后浇带混凝土建筑技术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并排除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的杂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要保障两侧构件表面的湿润程度,保障其可维持一天以上的湿润度。针对后浇带施工中的钢丝网,要对其进行积水、杂质的清理工作,避免其出现锈蚀情况,导致后浇带质量受到影响。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清除周围松散的混凝土,避免其出现连接裂缝,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科学连接。若浇筑类型属于水平后浇带,需要控制钢丝网承受的侧压力,在保障钢丝网稳定基础上,实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在振捣过程中,要利用振捣器,控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混凝土浆流失情况。
2.6对后浇带的保护以及保养工作
后浇带在施工后,也应及时地进行保养工作,以防止其出现裂缝或其他情况。例如为了保护后浇带不受到水的侵蚀,在保养工作中通常采用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挡水砖的方式,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就直接在其内部的两侧加入防水性质的砂浆,以保护后浇带。除此之外,还要对后浇带的表面进行保护措施,目前大多数施工方采用覆盖铁皮的方式,相比于原来的木板方式,铁皮更能防水且更加结实和耐用,施工人员要对后浇带进行按期检查并及时地进行保养工作。
3后浇带技术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在应用后浇带技术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中一些注意事项给予有效的关注。其一,后浇带施工时需避免缝中结构主筋存在断开的情况,若需要断开主筋,要求主筋在搭接长度方面需超出主筋直径许多,并增设更多钢筋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二,当具体浇筑工作完成后,应采取覆盖以及保湿养护等措施。其三,施工结束后需检测后浇带相关强度如防渗漏、混凝土等方面,可通过对预留样本的检测进行判断。其四,关于后浇带技术应用时材料的选取与技术引入问题,应保证进场材料达到施工标准要求,同时施工技术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才可进行施工,避免因技术或材料问题致使后浇带施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总之,后浇带在现代建筑的施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22层以上的建筑物,能够有效解决因沉降问题而出现的问题,施工方要在建设过程中做好后浇带的规划和具体施工工作,对平时后浇带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地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再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升其品质,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有关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32.
[2]朱如盛.分析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6):166.
[3]金向向.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125-126.
论文作者:李映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