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小组”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_校本教研论文

“任务小组”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_校本教研论文

“任务小组”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组织形式论文,小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众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教师的学习和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如何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呢?如何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培养核心竞争力呢?我们认为,学习型教师组织是形成良好校本教研的载体,而“任务小组”是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关键,合理的任务设计、任务驱动下的教师小组合作式学习制度,是保证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多个学习任务,并围绕学习任务分别组成任务小组,有指导、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和研究,最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组织形式既方便教师的学习、研究也方便学校对教师管理。通过小组内的合作研究,还可以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在学校内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策略和工作策略,集约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通过对教师“任务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以教师个体更快地发展来推动学校的不断进步;通过对教师“任务小组”活动的技术指导,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形成一个载体。当然,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还需要提供充分的、必要的以至方法上、理论上的支持,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规范教师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对教师学习过程的管理。

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任务小组”建设领导小组,其职责主要是在学习中与教师一起规划学校乃至干部、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愿景,制定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激励机制,创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环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在人人要学习、处处有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中使老师们能“学得早一点,学得好一点,学得巧一点”,使他们的教育决策、教育理念呈现一种更加成熟的学术理性和实践理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工作的历史使命。力量来自团队,核心构筑团队。我们的总体设想是:以任务为导向,以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为中心,以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为己任的“任务小组”为依托,开发常规教学、新课型和选修课三个模块的评价及管理方法。通过多目的、多主体的拼盘式教师评价,实施“具体指导+适度压力”的学习促进方略,向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并提供具体指导。

一切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学习化学校建设”作为实现学校高质量、高效率的一种策略选择,能否顺畅实施,能否行之有效,教师的学习是一个关键。师资是学校教育事业的灵魂,“任务小组”的建设过程、学习过程正是升华这个灵魂的过程,是全面迅速提升教师能力的过程,也是迅速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我们主要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为基础,组建学习型“任务小组”,因为小组内的教师容易找到重合的学习时间,而且教师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互补性,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所从事教学的学科、内容、策略研究有共性,教师间集体讨论和研究容易产生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目前,我们组建了高一年级的英语学科学生学习评价小组、高一数学试题难度分析及应用研究小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小组、学生德育“成长的教育”研究小组、教师绩效评价等学习型教师研究小组,目的是想通过每个“任务小组”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小组研究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相互启发思维,开拓思路,改变单枪匹马论述自己想法的研究套路,使教师在参与中认识自己,在参与中获得研究的乐趣,在参与中相互启迪、相互支持,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小组学习研究中发现、培养教育教学的骨干和苗子。

在数学、外语、语文、政治、历史、物理等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北师大专家的引领下,除了评价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般教学技能之外,更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和学科特点的评价。一般教学技能评价指标包括:开头讲清楚教学目标、引入主题自然有新意、讲授过程层层递进、语言简洁清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较好……这些指标也不是不重要,但它们仅仅描述的是教师在上课时非常表面的东西,是各个学科通用的,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逐渐熟练的,只要当过老师,都可以根据课堂上听课的内容评价教师的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课堂中最本质的东西?大家对此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兴趣和沉浸其中的程度、对学科教学整体框架的把握以及问题的拓展性、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程度等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可能比一些表面内容更重要。在小组学习研究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传播学习化学校建设过程中开发出来的、供教师集体学习使用的学科框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在评价、研讨、争论、妥协中,教师主动朝着评价所设定的目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大家明确了要上好一堂课,备课组应该以什么为标准组织大家集体学习。

通过各“任务小组”的评课、学习、研讨活动,大家从开始不愿提供评课的样板,怕讲不好,没面子,到后来抢着上,说明评课不仅仅是评价一节课的好坏,而是站在学科教学的专业水平上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任务小组”就是对教师学习组织的根本改造,是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把教师整体塑造成一个不断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学校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激发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释放教师学习、工作的潜能,造就一个更有效率的教师队伍,可以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只有教师持续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学校整体的发展。

新的世纪,新的教育,新的课程,需要新的教师。作为教师,学习是一种职业的需要;作为一所学校,加强教师学习的组织建设更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标签:;  ;  ;  

“任务小组”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_校本教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