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抗生素选择策略分析论文_ 宋伟

宋伟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1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抗生素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7O例老年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依照“指南”推荐路径选择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根据医生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致病菌构成、临床稳定率、临床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失败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致病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稳定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稳定时间、平均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照“指南”推荐路径选择抗生素治疗老年CAP患者,可提升临床稳定率、缩短临床稳定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惠者的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符合抗生素治疗中选择最优策略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选择策略;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18-01

近年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多需要人院治疗。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调查表明,老年人在所患疾病中,26%为肺炎,且高龄是住院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1]。加上老年人身心特点以及临床疾病表现的差异性,增加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难度。然而国内外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研究从未停止。本研究选取7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PA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遵循《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推荐路径选择抗生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66~72岁,平均(69.7±7.4)岁。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7例;年龄65~77岁,平均(71.6±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按指南推荐的路径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不依从指南进行治疗。观察组组中住院治疗的ICU患者选择β-内酰胺+阿奇霉素或喹诺酮类;住院治疗的非ICU患者选择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大环内酯[2]。对照组按照医师经验进行治疗,遵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记录患者人院时基本情况:基础性疾病、各类并发症、抗生素治疗开始时间和各类检验结果。治疗时观察和记录:临床稳定时间、出院时间、治疗失败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致病菌构成、临床稳定率、临床稳定所需时间、病死率、治疗失败率与住院治疗时间。

1.4疗效评定

临床稳定率评定标准:患者治疗第3天时,若其病情稳定则可将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治疗的比例视为临床稳定率。临床稳定所需时间指从患者治疗开始到发热消失,WBC水平恢复正常,胸部x线显示症状消失所用时间。病死率为:住院期间患者的死亡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失败例数为抗生素治疗期间(含停药后3d)死亡的患者或者因耐药、治疗无效而改变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之和。治疗失败率=治疗失败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所设计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计数资料采用n以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致病茵构成比较,见下表:

两组患者临床稳定时间、稳定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稳定所需时间为(6.1±0.4)d,对照组为(10.1±0.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稳定率为60.00%(21/35),对照组为31.43%(11/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0.9±0.1)d,对照组为(16.2±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与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属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常有多叶病变、双肺病变等,同时还会伴有胸腔积液,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典型咳嗽、咳浓痰、气促和意识障碍等。目前对CAP的治疗仍存在一些争议,部分学者主张根据“指南”提供的方案治疗,但也有学者提出根据临床经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而很多学者忽略了不同年龄患者病原菌方面的差异及老年CAP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误将B一内酰胺单药治疗作为老年CAP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案[3]。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以往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会对医生的治疗决策造成影响,抗生素的选择会更多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主要的原因为,医护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指南”的内容开展工作,没有对“指南”的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典型致病菌常被误认为仅以中年人群为主,老年人群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老年人非典型病菌肺炎患者未受到重视[4]。新版的CAP“指南”内容注意到了这一点,即加强了对老年CAP患者治疗的关注,更加重视非典型致病菌,明确指出CAP的经验抗菌治疗必须涵盖非典型的致病菌,否则是不恰当的。

综上所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其他肺炎有所不同,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合并基础疾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早期预舫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郑静静.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46例病人的临床及预后因素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7,19(14):308-309.

[2]范家珊,李有霞,陆莎,等.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7(11):200-202.

[3]岳艳丽.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6例l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2016,10(8):606-608.

[4]王玮,李子雄.三种用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 ,2017,22(1):305-307.

论文作者: 宋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抗生素选择策略分析论文_ 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