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要与时俱进论文_李晓娟

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要与时俱进论文_李晓娟

李晓娟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五小 425300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任何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东西都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那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的行业才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事业,更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功能,就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推进自身的创新。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应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德育渗透的指导思想上要与时俱进

1.要体现新课程精神。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德育渗透过程中,应该遵循有关的教育教学原则,也就是说应该要依照我们的课程标准和课本。《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到:“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核心。

2.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德育渗透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明确社会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党中央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很明显,我们语文科的德育渗透就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不单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新的课题,更为我们的德育渗透工作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素质教育中,我们都知道,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获得,课堂的德育渗透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因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试想:哪一种方式能像课堂教学那样,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人、那么多种渗透形式进行教育呢?

二、德育渗透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

在以往的语文科的德育渗透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等是教育主要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今天,我们不能丢弃它们,但是要与时俱进,应做到下面几点:

1.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提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活,在德育渗透时应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从大方向看,是苏联卫国战争时间,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为小夜莺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的环境和年龄问题,没有真正面对过可怕的敌人,对此理解不深。于是,我把德育渗透目标增加一个:小夜莺碰到坏人怎样做,你碰到坏人又会怎样做?这样一来,反而收到了更好的德育效果。

2.要“瞄准社会”,跟上形势。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服务社会。因此,要与时俱进就要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正因为这样,我在讲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时,除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外,还把民族主义精神作为第二个目标,通过渗透教育,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德育渗透在形式上要与时俱进

语文课不是品德课、更不是政治课,其主要任务是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德育渗透是随机、有机进行的。在新的课程要求和课程标准下,与时俱进地进行德育渗透,除了继承以往一些好的形式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采用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符合小学生直观感受为主的规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里,用直观画面演示古今前后对比的图片,那么不用教师讲,“科技创造奇迹”这一观念就已印在了学生脑中。

2.采用形式要有科学性。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搜集运用信息化资料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上可采用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团结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些教育,这一种德育渗透的结果,比我们说上千万句要强多了。

3.采用形式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容易开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能演就演,能说就说,能画就画”,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德育渗透同样会有收获,如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去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不知不觉体会到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果决地指挥,让村民们跨越生命桥,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那大公无私的精神。

4.采用形式要有开放性。在教学上,我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样在德育渗透上,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多向评议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的精神。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你除了明白课文道理外,你还明白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穷苦人民悲惨的遭遇”,也有的说“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真是一人发言,全班受益。因此,形式的开放是不可小觑的。

德育渗透虽是一个旧的课题,但又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新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下,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得以体现。

论文作者:李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要与时俱进论文_李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