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

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

[摘 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和巩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是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和对群众主体性力量的深刻认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现新特点,意识形态交流交锋呈现新态势,话语权斗争领域发生新转向。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贯彻群众路线,既要站稳立场,又要在话语空间、话语主体、网络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在力促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和运行与群众路线的高度契合中,将意识形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功能发挥到新的层级。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彰显和实现的核心标志,就在于能否真正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和巩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在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要能够扮演这个角色,就必须在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统治阶级要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绝非朝夕之间就能成功的易事,也不是仅仅靠“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自信”就能够实现的,它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还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以群众路线为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依靠与时俱进的话语叙事、精辟又大众的话语表达和科学有效的话语实践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掌握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特魅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的战略任务,同时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明确了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方略和工作原则。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内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把凝聚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积极探寻实践路向,让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强有力作用。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据探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是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以人民性为本质规定,充分凸显了意识形态的人民立场;是基于对人民群众主体性力量的深刻认识,从而推动群众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的内在要求;也是立足群众路线,在变动不居的社会发展中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得出的重要结论。

(一) 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立场

旧意识形态沉湎于对思维独立性的崇拜中,看不到或者故意遮蔽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通过教化使人民沉浸在合理性、普遍性等幻想中。受此蒙蔽,人民群众最终沦为“意识形态的俘虏”,难以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人民性无从彰显。在唯物史观整体观照下,马克思驱散了以往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禁锢,科学洞见了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不再是“卑贱”的“纯粹的无”,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证。由此,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实代表,其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缘由得到了根本说明。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信念的集合,始终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服务,并公开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摇旗呐喊,它既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又能够正向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力量的发挥,因此其话语及话语体系不同于“虚假的意识形态”,而是真正地站稳了人民立场。在社会主义社会语境中,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接受者,也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依靠力量,同时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否牢固的最终评判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如果不能在群众中引起共鸣,就不能被群众真正的接受。人民群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只有践行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生活创造吸收到话语体系中来,话语体系才会有现实解释力和亲和力。反之,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就会失去生活的养分和群众的营养,而意识形态一旦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的独白和吟唱,最终也必将沦为历史的废墟。

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材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增强记忆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配套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 以宣传灌输为实践导向,推动人民群众向自为阶级转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必然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人民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需求日益广泛、日渐多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迫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来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进入新时代,改革中的存量问题和增量问题交织缠绕,贫富差距、权力寻租、价值空场、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社会理想和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增大,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因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直面的历史课题和实践语境。

※金双歧医院可以开,培菲康、妈咪爱一般药店都有卖。培菲康买胶囊的即可,1粒胶囊和袋装散剂的1袋含量是一样的。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我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经历了由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利益,对劣质服务进行惩处和改进,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医院与医护人员的利益。然而,由于护理工作面临的情况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如何建立起更科学、客观、有效地护理质量评价系统,是值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共同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网络去中心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冲击着传统的信息管制和单向传播模式,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也使得网络平台成为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甚至是不良思潮滋生的温床。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难以通过封锁的方式阻止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传播,而通过宣传的方式发布的信息,又容易湮灭在几乎无限的信息之中”(10)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9.,致使非理性话语大行其道,非主流价值观泛滥成灾,网络空间可谓是乱象纷呈。庞大的信息资源甚至是错误倾向的价值观冲击着民众的深度思考和价值理念,消解着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认同。再者,海量的非理性舆论也藏匿着西方国家操纵性极强的意识形态渗透。西方国家依托自身技术霸权、文化霸权、话语霸权不断冲击着我国精心构建的意识形态防线,他们深谙意识形态渗透之道,手段各异,路径多样,既有直接攻击我国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硬伤害”,也有靠普世价值和文化殖民潜移默化改变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软刀子”,一些意志薄弱、缺乏判断的人们在西方话语文化和虚假意识形态的浸淫下,模糊了价值取向,淡化了国家意识,耗散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如何推动网络这一“最大变量”迈向“最大增量”,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必须化解的重大难题。

(三) 以群众路线为根本观点,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巩固话语权

思考和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需要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进行捕捉和研判,对践行群众路线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科学的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无往不胜。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现新特点,意识形态交流交锋呈现新态势,话语权斗争领域发生新转向。正确分析和把握新特点、新态势、新转向,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真正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逻辑前提与现实依据。

“意识形态的全部内涵和秘密都深藏于它的意向性对象——社会存在,即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5)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3.意识形态始终是指向人们现实生活的,并始终随着这一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很显然,如果一个政党不能深入地考察并了解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也就难以理解意识形态及其变化,其命运必然会逐渐落后于生活现实并且最终难逃消亡的命运,而掌握该社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也无从谈起。同样,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和巩固也不是与生俱来和一劳永逸的,而是在变动不居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根据社会心理和人民利益不断调适其话语主题,从而掌握群众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型意识形态着重论证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并且成功动员了广大群众参与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进而赢得并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桎梏,完成了革命型话语向建设型话语的历史性转变,领导人民走进自信自强的新境界,从而巩固了意识形态话语权。从革命型话语的胜利到建设型话语的成功,皆来源于对人民利益和心理的深刻分析和理解,也正是始终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政治观点,使自身的意识形态话语和人民群众意志相融相通,党才能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勇立潮头。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如何在新时代话语交锋中谋得主动,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其答案必然是指向群众路线,使意识形态话语和人民群众深度契合,依靠群众认同,依靠群众参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促成新时代既定目标的完成。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境遇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中,将其在实践中贯彻为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确认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立场和动力来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运行机制和动态发展过程解答了无产阶级政党构建话语权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一) 新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迫切

亚里士多德曾说:“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都能够参加并且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8.认同的基础是利益,要想人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正确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并且不断在实践中予以兑现。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条件发展到较高阶段,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崛起相同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而为增进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这些不良思潮内容各异,主张也不尽相同,但其目的都是企图获得更多话语机会,从而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应当明晰的是,广大群众和不良思潮之间并没有天然形成的思想屏障,而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并不是全部无条件的信任和接受。在意识形态交锋中,一种话语力量的增强总是伴随着另外一种话语力量的消散,如果马克思主义话语不能直击民心,不能占领思想高地,不良思潮就会高声叫卖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用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的口号吸引群众的注意和认同,而一旦人民变为按他们意志行动的俘虏,那么党的执政基础势必会逐步分崩离析。不良思潮猛烈的攻势是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取民心必须正视的挑战,话语权建设贯彻群众路线要积极提升防御能力和探寻应对之道,夯实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

没有革命的理论,革命的运动就无从谈起。在与经济派做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对工人运动自发性进行了批判,并系统阐释了科学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灌输理论不仅设定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关系模式,即作为灌输主体的无产阶级政党和作为灌输客体的广大群众分别扮演着科学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也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机制上回答了坚持群众路线是推动群众由自在阶级成为自为阶级的内在要求。

任何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都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诉求的集中反映。在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涉险滩”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攻坚期,中国社会面临“四个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导致社会思潮的交汇碰撞、异常活跃,由此也使得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从过去的相对稳定期发展变化为当前的极其活跃期、问题突发期,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锋更加尖锐频繁。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这个观念总体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居于主导地位,但这不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能够“稳坐钓鱼台”。实际上,“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幻想早已被多样化社会思潮冲散得无影无踪,其中不良思潮作为消极势力,在社会上泛滥横行,竞相发声,极力向广大群众兜售他们虚伪抽象的意识形态,或诱使群众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或宣告“意识形态已经终结”,借以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瓦解人民信念和意志,其用心不可谓不歹毒。

(二) 新态势:意识形态交锋碰撞更加尖锐频繁

如果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覆盖不及时、集气设施局部破坏、填埋边缘地带收集死角、集气设施有效性差的情况下,实际气体的实际效率比理论产气量应小。对于该填埋场来说,由于地形复杂、形状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气体收集效率比平原型填埋场小。考虑到填埋作业和封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规范化,二期工程气体收集效率取65%。

对于需求方,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大环境下,物价也随之提高,各大企业更是坐地起价。而共享经济为需求方提供的服务,往往低于市场企业价格,这时选择共享经济下的商品和服务,对于需求者来说是有利的。以首都北京为例,在非高峰期的时段打车走十公里的路程,需要花费四十分钟的时间成本和34元的人民币资金成本。现在共享经济下推行的滴滴打车却只要二十五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共享经济带来的优惠就成为了需求方的额外收益。

这也是前天夜里楚墨将她进入时,所说的话;这也是前天夜里当楚墨离开她时,所说的话。可是对不起什么呢?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对不起我要和你做爱?对不起我要让你做一个背叛丈夫的女人?对不起我要让可怜的萧健戴一顶绿帽子?对不起我和你做完爱以后就要抽身而退?静秋闭紧眼睛,她有些呼吸困难。

(三) 新转向:网络空间成为话语权争夺主战场

人在哪里,意识形态交锋的重点就在哪里。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我国网民以中青年为主,并持续向中高龄过渡(9)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P020190228510533388308.pdf.。可以说,网络空间已然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交锋的主战场。极具开放性、包容性、互动性等特征的网络世界的形成和壮大,在给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新的契机和空间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了意识形态原有的传播版图和安全格局,使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4)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6.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但是,广大工人群众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束缚,无法自发产生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意识形态只能是由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先进分子——无产阶级政党创造出来的,然而无产阶级政治诉求和历史使命的实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群众这一先进意识形态的实践主体,并且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才能寻求到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康庄大道。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生产者,其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践行群众路线,用革命的、科学的话语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力量,将科学意识形态灌输到人民群众之中,推动科学意识形态为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掌握,从而促成自在的人民力量向自为的人民力量转变,最终达到解放自身、解放世界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力量得以壮大,地位得以升华,意识形态领导权也能牢牢掌握。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群众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主流意识形态能否真正掌握人民群众,掌握话语权,关乎道路,关乎命运。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探寻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要充分考量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多重身份,既要站稳立场,又要在话语主体、话语批判、网络空间等方面综合施策,使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和运行与群众路线深度契合,进而将意识形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功能发挥到新的段位。

(一) 坚守意识形态话语的人民立场

立场决定观点,“为谁言说”作为意识形态的话语立场,关涉到执政党对问题的根本理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站稳立场、明确原则,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主流意识形态才有生命力。新时代境遇下,意识形态话语如何凸显人民性,其首要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一切历史实践活动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引起最广大群众关怀的程度。”(11)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9.如果不注重利益的兑现,再精巧的话语也会沦为空洞的说教,难以深入人民内心。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直面社会中淤塞难解的痛点难点,主动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出发,在提高现实阐释力和实践破题力中不断增进群众认同,使广大群众自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有力支撑。意识形态话语的人民立场落实在对人民利益诉求的维护上,更落实在对人民实践经验和生活创造的正确认识和充分凝练上。能不能认识到群众的作用,愿不愿意向群众学习,关系到政党及其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主体,最大的智慧永远在群众之中,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正向力量和参与意识,将群众作为依靠力量,不断充实思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才能有源头活水,永葆生机;另一方面,吸收群众智慧也能使意识形态的形象具有生活气息,更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为群众所接受,从而也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真正转换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因此,“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7.

(二) 科学建构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取决于话语立场和利益关怀,也依赖于话语主体(生产者和宣传者)的示范作用和执政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3)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1.具体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关键在党”就是要确保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长期以来,腐败之风造成意识形态建设空心化、虚伪化,严重挫伤群众认同。因此,如果没有勇气、没有决心铲除腐败分子和其滋生蔓延的土壤,消极腐败的影响只会扩大不会消失,其结果必然使人民误解党的性质,质疑党的纯洁性,最终失掉民心,失掉基础。唯有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徐徐图之的耐力和定力与腐败之风作斗争,才能化解消极情绪、消除偏见误解,提振群众认同。他律因素不可或缺,但自律则管得更为久远。强化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其养成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的政治定力和思想定力。同时,“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4)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一是要增强和群众交流的本领,特别是要利用好网络这个新平台,善用网络“到群众中去”,实现和广大群众的高效互动,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二是话语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党员干部要能说会说,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话语表达深邃的理论,寻找和群众的共同语言,有共同语言就容易增进价值认同,党和群众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就有思想交汇点,党和群众就能相通相融。

(三) 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批判与反思

是否具有批判和反思能力是衡量一种意识形态能否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标准。马克思强调,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理论,没有批判就难以彰显科学性和真理性,因此,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和反思是面对当前不良思潮泛滥横行的应有之义。要巩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要理直气壮地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不良思潮的实质、根源和危害,揭示其背后的偏执立场和狭隘利益,帮助人们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思潮,从而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铸牢共同的思想基础。当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固然要增强批判力,对错误观点批之驳之,抵制其泛滥侵害,但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反思也同样重要。一方面,要辩证扬弃地看待其他思潮,其中合理成分也可以汲取借鉴,使其为我所用,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层级。另一方面,也要检视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不足与缺失,积极回应人民关心的社会问题,立足时代,“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9.,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解答好人民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认识迷思,同时赋予人民主体性力量以正确的方向指引,不断教育人民掌握批判的武器,增强他们的分析力和辨别力,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网络空间乱象纷呈,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维护造成威胁,也不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正向力量的发挥。因此,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一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技术是保障。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宣传的阵地,谁就拥有话语的主导权,面对西方技术霸权、话语霸权等的强势压制,除了要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和信息传播能力,也要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以技术为重要保障,推进体系建设、安全建设,提高我国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另一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良好的话语生态是基础。面对当前网络空间中非主流价值观和不良思潮四处游走的难题,坚持依法治网和道德规范相结合是构建良好话语生态的必然之举。首先,要推进网络空间的法制化进程,确保各类主体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内,以摆脱网络乱象的困扰。对于错误的有害的网络信息也要及时管控和净化,避免网络成为错误思潮滋生的温床。其次,要加强对网民的价值引导,对于社会正能量要激之扬之,对非主流价值观要淘之汰之,也要坚持正面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靠正面宣传成风化人,既不能一味压制言论,掩盖问题,也不能只讲大而空的官话套话,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帮助网民辨明对错,澄清曲直。唯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才更加可期。

Principles and Ways of Practicing the Masses Li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New Era

LIAO Penghui, WANG Yonggui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has a close log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Party's masses line. The masses line is the Party's fundamental work line. Carrying out the masses lin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ive power of the masses.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s masses line for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interests appeal of the masses has shown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ideological exchanges and confrontations have presented a new trend, and the field of discourse power struggle has taken a new turn.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should follow the masses line.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 firm and make comprehensive decisions in terms of discourse space, discourse subject and network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to a high degree of conformity with the masses line, we can bring the function of ideology, which is to unify thoughts and unite strength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new era;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masses line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 (项目编号:15ZDA002);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创新思想研究” (项目编号:201609);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专项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研究”(项目编号:NNUMY18Y08)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9)06-0047-09

DOI:10.3969/j.issn.1009-105x.2019.06.005

引用格式:廖鹏辉,王永贵.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47-55.

Citation Format: LIAO Penghui, WANG Yonggui.Principles and Ways of Practicing the Masses Li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New Era[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2019(6):47-55.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肖爱华)

标签:;  ;  ;  ;  

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