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实务审计程序中的应用_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实务审计程序中的应用_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实质性审计程序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实质性论文,程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概念

       实质性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两种基本类型。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看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又称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细节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细节测试的目的是为取得审计人员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其抽样的规模需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来确定。

       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要做以下主要工作:(1)实物盘点。(2)检查凭证。(3)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4)核对有关记录。(5)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进行函证。(6)对计算结果进行复算。(7)向有关人员进行查询。(8)其他必要的工作。

       二、信息技术在对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分析程序中的应用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审计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资料中的一些关系进行的研究和比较,是审计人员分析和解释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审计人员确认是否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审计工作。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用于审计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可以利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确定公司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可以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对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在审计的结束阶段,可以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复核重要的错报和财务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信息技术使得数据分析更加简单。

       1.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时要考虑信息技术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接受的某个领域或者环节发生错误的数量或频率。重要性水平越低,可以接受的错误数量越少,相应的审计风险就相对较低;重要性水平越高,可以接受的错误数量相对较多,从而使得相应的审计风险较高。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正确判断风险点,合理分配重要性水平是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得出准确审计结论的重要保证。在非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素质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合理分配重要性水平。但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合理分配重要性水平变得非常困难,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绝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非常有限,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的从业经验不足,很难对信息系统的各个运行方面进行准确地把握,因此对信息系统的风险程度缺少专业判断。二是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一旦某一程序出现错误,在该错误程序被纠正前,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会重复执行该程序,因此发生错误的数量可能会极大增加,从而导致传统的重要性水平分配依据和方法可能不再适用。

       2.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需要先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再确定期望值和可接受的差异额,然后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并调查异常数据,最后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比率、趋势、回归及比较分析。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之前,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需要审计人员针对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进行人工汇总,然后设定期望值,逐笔进行分析,且数据分析不够直观。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数据分析较为直观。进行趋势分析时使用excel里的折线图工具,可以直观地看到某个交易不同时间点的趋势,例如:查看某项业务销售收入的趋势,在excel里列出各年或各月的销售收入金额,就可以看到销售收入较以前的走势。进行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可以使用excel里面的公式,或使用柱形图和条形图对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到两组数据的差异。利用信息技术,提取数据进行汇总可以由系统完成,数据加总较为准确。而人工使用计算器加总,可能会由于审计人员精神不集中而出现错误。

       三、信息技术在对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盘点方面的应用。审计人员需要对有形资产账户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实物盘点,包括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通过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情况。一般在进行审计盘点之前,需要将财务账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记录的固定资产卡片账上的资产原值和资产购入时间进行账账核对,在手工记账时代,这种账账核对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从财务部门获得固定资产的账簿,然后从固定资产部门获得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一一勾对。当信息技术普及后,固定资产卡片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账也可以从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模块中导出,进行账账匹配可以使用系统中的一些工具完成。例如:如果固定资产编号是唯一的,且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中登记均需要使用固定资产编号,那么可以导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卡片账和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账,使用excel中的vlookup功能,对两边的固定资产进行匹配,对于出现N/A的部分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确认原因后进行盘点即可。这样可以快速找出哪些是账销案存的固定资产,或者是实物已报废在财务账上未处理的固定资产,方便审计人员根据结果出具审计调整。

       2.信息系统在检查凭证方面的应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凭证,以确定账簿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一般检查凭证,主要是检查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是否完整;记账凭证与对应的账簿记录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发票是否一致;记账凭证科目对应关系及借和贷金额是否正确。检查凭证要素是否完整,检查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填制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附原始凭证张数、会计科目及借贷方向,经办人、出纳、复核人、会计主管人员等。可以导出公司所有记账凭证,筛选出凭证中需要填写的要素,如果筛选结果为空白,可能是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审计人员可以针对此类凭证作进一步了解。检查凭证和发票、账簿记录是否一致,可以利用审计软件中的连接功能,将发票数据与记账凭证数据进行关联,就可以找到已开发票未记账或已记账却不存在发票的问题。还可以对比记账凭证中所记录的销售收入与发票金额是否准确、一致,利用SQL语句也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信息技术环境下检查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可以通过操作软件和编写命令的方式实现。一般可使用三种基本功能:检索、排序和连接。利用检索功能,可以通过对账簿和凭证数据设置检索条件,将符合条件的异常记录检索出来,供审计人员详细审查。例如:金额为负值的记账凭证、记入销售收入借方的记账凭证、在非工作日完成的记账凭证、招待费或者会议费为整数的凭证等。利用排序功能,可以发现数据信息中隐藏的特征,并选取重要的内容审查。例如,审查销售收入时,可以将销售收入明细账数据按照贷方金额降序排列。这样可以首先检查金额大的业务,符合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利用连接功能,可以对比相关的信息,发现其中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审计检查。例如,将出库单数据与发票数据连接,可以检查是否所有出库的物品均已开具发票;所有开具发票的业务均已出库;发票和出库单金额、存货类型、数量是否一致;开票是否及时等问题。连接分为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真实性、完整性审计目标一般采用外连接;准确性审计目标一般采用内连接。

       3.信息系统在函证方面的应用。函证是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对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结算类业务,采用函证方法来取得证据一般较为有效。对于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托管证券、应付票据等情况,也可以采用银行询证函的方式向银行发函询证,以获得较为有效的外部证据。在被审计单位的往来客户较多的情况下,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结算类业务的函证,可以根据金额的大小、账龄的长短以及是否存在疑问来选择函证的对象。在银行账户较多,且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较为消耗审计资源时,也可以采取银行函证。一般而言,内部审计人员使用银行询证函的方式较少,外部审计师一般较多采用银行询证函来获得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托管证券、应付票据等审计证据。若没有回函或审计人员对回函结果不满意,审计人员需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在没有普及信息技术的年代,填写对外函证一般是审计人员根据需要函证的情况,填写在纸质的函证上,并且需要手工填写发函地址和回函邮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填写对外函证完全不需要手工填写,只要在excel里按照固定的格式做好函证信息的表格,再在word里设置好固定的模板,使用word里面mail merge的功能,可以自动填写询证函,检查询证函填写正确与否也比较简单,不需要一张一张地检查,只需要查看excel里的数据源是否有误即可。连信封也可以使用此功能,批量打印出来,节省了审计人员填写询证函和信封的时间。

       4.信息系统在复算方面的应用。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的结果进行复算,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歪曲计算结果或者计算存在差错的情况,包括合计数的复算,如工资汇总表的复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复算等。在未使用计算机的时代,对工资汇总表进行重新计算,需要抽查数名不同职级员工的工资明细,先检查不同职级员工的工资是否符合公司的薪酬标准;其次还要检查相应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计算是否正确,个人所得税计算是否准确;然后才能根据不同员工的工资总数测算工资汇总表的正确性,这些都需要手工进行计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使用计算机之后,测算不同职级员工的工资是否符合公司的薪酬标准,只需要根据公司的薪酬标准设置excel里的IF公式,对员工的薪酬标准进行复查;测算员工的五险一金,也只需要获取五险一金的计算基数和缴纳比例,在excel中设定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对于加总的计算也可以使用excel中的sum公式或sumif公式进行计算。在未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复算需要按每个固定资产进行计算,在公司使用加速折旧时,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量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相当庞大和繁琐。在计算机普及后,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变得非常简单。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使用excel里的sln公式;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使用excel里的vdb公式;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使用excel里的syd公式。

标签:;  ;  ;  ;  ;  ;  ;  ;  ;  ;  ;  ;  ;  ;  

信息技术在实务审计程序中的应用_信息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