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论文_阳意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给予的护理方法以及干预效果,并且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选择54例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疾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所选病例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然后将这些患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随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综合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在综合护理模式背景下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6.3%,而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的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满意率为80.8%。结论:在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综合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临床特点;护理方法;干预效果;观察组

本研究选择54例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疾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所选病例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探讨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给予的护理方法以及干预效果,并且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54例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疾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所选病例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这些患者经过相关医疗器械以及各项指标检测后,均被确诊为患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疾病,由此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例,其中有14例为男性患者,有13例为女性患者;而对照组患者27例,其中有15例为男性患者,有12例为女性患者,通过对比这些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得知,他们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性意义。

1.2 方法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另外,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监测,为期24小时,并且记录好24小时ECG,同时,还需要以心电图S-T段出现下偏移1.0毫米且持续1min以上作为心肌缺血诊断标准,与此同时注意的是,排除一切可能引起S-T段发生改变的其他因素[1]。此外,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内容有:①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临床治疗药物;②叮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且注重休息[2];③指导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物等。而综合护理模式内容有:首先,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要求,按时按量给予患者服用治疗药物,以保障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质量[3];其次,对于初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得患者内心中的紧张感、抑郁感、焦躁感等得以有效消除,从而以良好的心态解除治疗活动,由此确保治疗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第三,加强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将本院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报告结果告知于患者,使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而高度配合治疗活动的开展;第四,正确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以及运动等[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S-T段情况以及发病时间等来判定其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且应用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随访等多方式来了解患者对本次护理活动的总满意程度,从而为本研究报告结果提供一定的有力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并且应用SPSS15.0软件统计包来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P<0.05,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综合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且进行干预后,在综合护理模式背景下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总满意率为96.3%,而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的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满意率为80.8%,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优越,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详情见表1。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本研究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8.3%(非常满意率55.6%+一般满意率4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优越,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的综合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另外,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后,总结出以下几点特点:①心绞痛患者极易出现心肌缺血疾病,大约占总患者病例人数的75%;②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全天动态监测后,患者易在21:00~02:00、02:~7:100、12:00~14:00发生该疾病;③75岁以上的人群易出现心肌缺血疾病等,这种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原因为供氧不足,尤其在睡眠状况下的患者易发生该疾病,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则需要及时给予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将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给予的护理方法以及干预效果,并且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笔者希望本研究报告结果能够为有关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春,邱悦群,孟灵.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11(04):156-157.

[2]张立敏.实时三维超声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犬急性右室缺血时心室及心肌功能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3.

[3]潘伟民,陈祖煖,蒋建设,鱼运寿,李仁君,董小玲.动态心电图观察硝苯吡啶、心得安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疗效[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9(07):132-133.

[4]卫福秀,张薇,赵毓民,闫晋康,芦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10(26):189-190.

作者简介:姓名:阳意,性别:女,年龄:32岁,学历:本科,籍贯:湖南望城,工作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阳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论文_阳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