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数据的信息价值及其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_广播电视论文

视听数据的信息价值及其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_广播电视论文

音像资料的信息价值及其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播电视论文,音像论文,作用论文,价值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努力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音像资料的开拓和应用,不仅是如实记录、大量存贮和快速传递信息,而且大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不但符合和满足我们广播电视工作量大、传播面广、及时快速、正确有效的要求,更是当今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音像资料及其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如美国音像博物馆,典藏有自广播和电视问世以来最完整的美国和英国的音像节目(如历史名人的著名演讲,历史事件的现况实录等),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又如:巴黎录像资料馆,收集和向公众播放各种与法国有关的录像资料,观众可查阅自己所求的资料或观看按题材编排的节目,还可通过电脑网络选看所点播的内容。再如,日本音像图书馆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其特色是“人无我有”,有会员好几万,有专门学术研究机构等。

我国建立音像资料专职管理机构的历史不长。上海音像资料馆创建于1984年,10年来我们努力做好基础工作,广泛收集资料,全力发挥资料的借鉴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尽力为各级领导服务,为广播电视服务,为科教文卫专业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使资料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在国内尚属规模较大、资料较多、设备较全、人员较齐的音像资料馆。目前各类资料片库藏总数13000余部(集), 其中激光盘占35%。我们已收集各类世界名著片、大奖片等1000多部,还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风光片及其它文艺片、信息资料片等。为配合内部观摩和学术研究之用,至今我馆自己翻译配音录制的资料片已800 多部(集)。

音像资料馆,是一个信息库又是一个知识库。知识是信息的综合和提炼。信息转为资料,成为知识的过程,正是系统和优化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实点也正是实施这一研究过程。

尽管我们所收集和典藏的资料片有的可直接提供使用,但从实际需要和有关要求出发,绝大部分资料还需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后方可提供使用,如选择分类、素材剪辑、翻译配音、专题编制、二次创作等。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江泽民同志曾指示我们:“搞好音像资料工作,丰富上海人民文化生活,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振兴上海服务。”

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先生也曾予以评价:“上海是全国电影、电视生产的重要阵地之一,但一向缺乏同行的参考资料,上海音像资料馆为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白,功德无量。”

二、音像资料管理工作的深化提高

1.音像资料的特点及其管理的特殊性

音像资料与图书类资料类同,其管理流程也都相应为采集、分编、典藏、流通。但音像资料是有声具像的形象化资料,还需同时配以文字资料和相应设备,且载体多样,形式不一,其管理复杂。而且目前我们资料馆所收藏的音像资料,绝大部分在国内尚属无版权之列,仅作内部资料,供学术观摩、研究参考之用,故这类资料的管理更有其特殊性。如:由于对象的层次和专业的性质不同,其需要和要求也就不同,这样我们所采取的提供方式和流通形式也就不同。

2.双重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资料馆已成为面向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世界了解上海了解中国的窗口。我们的任务不再只是文艺类资料的收藏和开发了,非文艺类资料(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的收藏和开发也成为任务之一。现在提出:1997年馆藏总量达20万,2000年可达30万以上。其中,库藏文艺类片与信息类片的比例是6∶4。要求是:信息灵,收藏全,节奏快,时效强。

3.现代化的管理须有现代化的手段

音像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了采购、编目、流通、检索、统计、咨询、事务处理七个子系统,是一个以音像资料数据库为中心的联机多用户集成系统。

为建立这一数据库必须编制一部主题标引用的叙词表,使我们资料工作人员语言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其内容应涵盖广播影视系统的音像资料,可在本行业推广使用。作为1992年度广电部科研任务和行业标准编制任务,在广电部信息中心、科技司和标准化规划研究所支持下,《音像资料叙词表》的研制由上海音像资料馆和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具体组织实施,经过2年努力,于1994年4月正式通过部级鉴定,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叙词表适用于各类音像资料馆,各级电台、电视台、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机构,即使在尚不具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单位,也是使起步工作就纳入规范化标准化所必不可少的。

三、不断完善机能,努力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

过去我们曾为上海的广播电视的专题节目(如“新奇乐”、“今夜星辰”、“女性世界”、“大舞台”、“大世界”等)提供服务,也曾为上海大型活动(如国际电视节、东亚运动会、上海艺术节、国际护士节、莎士比亚喜剧节等)提供服务,但这种服务还是被动型的,仅仅是提供信息和借鉴,提供素材和资料等。如今我们可主动提供全面资料和整套节目了,如“海外博览”、“东视经典”、“漫步地球”、“亚洲经济腾飞”、“两伊战事录”、“海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采”、为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编制的《百年风流》系列专题片等。 同时我们主持举办各类专题学术研讨会如“青少年教育”、“节目主持人风采”、“演技派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表演艺术”、“家庭伦理片(剧)研究”等都获得了好评。“海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采”一片已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节目主持人的教育片,目前已列为北京广播学院的正式教材。我们还与科协等联合完成第一部以资料编制的宏观科普片“生活的锁链”,并译成英文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所有这些选题的策划和节目的编制都是人脑与电脑合作的结果。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深化,但这毕竟是以人脑为基础为前提的,由人脑来指挥和操纵的。我们要进一步做到:分类明确,主题清晰,编排有序,更要在资料的流通上认真做好咨询、提供、研究工作。就电脑检索来讲,应该方便简捷,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以提供模糊检索,此外除了文字的浅层次检索外,还可提供画面型的深层次检索(如以“日出”镜头为例,不只是表现“旭日东升”之景,更要表现多方位、角度,多背景、层次的含意。这只有在画面型的深层次检索才能做到)。

资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又会发挥新的作用。一位从法国回来的同志说,当年他在巴黎看到当地电视台在播出周总理逝世这一消息的同时播出了周总理青年时代在巴黎活动的一组照片。他感到法国有关资料部门能够这么长期保存这组照片,其珍贵程度、价值水平是难以衡量的。这种保存和使用资料的方式是我们要学习的。

在收集过去资料的同时,更要注重当代的现时的资料。今天的实录资料就是明天的历史资料。对于那些值得记上一笔的当代名人名事的实录工作,尽管是补一漏万,但这项工作做与不做意义就是不一样。如改革开放中的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上海这巨大的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应该也必须记上“一笔”,留下“身影”。错过时机,意味着失去资料。作为上海的音像资料馆,如果没有这类资料,那就名不符实了。

新闻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有其突发性,但它又不是孤立的,必有其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一方面成为资料收集的一大来源,另一方面近年来新闻(电视新闻专题片、纪录片)也日益重视音像资料的运用,这对交代背景,表现主题,引发感情,扩展联想,深化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上海副市长倪天增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的肃穆镜头,随即见到他顶风冒雨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以及他在市人代会上平易质朴地自我批评的资料镜头时,文字解说词中并没有“人民公仆”等词句,然而深刻的画面语言已不言而喻,感人至深。这说明广播电视对音像资料工作提出了深化服务的要求。资料馆既要收集历史的和现成的音像资料,也要随时收集(拍摄录制)那些即发的(有可预料的,但也有不可预料的)新生的音像资料,这类资料有的也将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积累这两种资料,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的背景资料,将使我们的宣传更加深厚,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这就要求我们资料工作人员应具有强烈的新闻意识和宣传意识。

可以将我们直接拍摄录制收集的原始的实录资料称为第一手(类)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剪辑加工的资料称为第二手(类)资料,而其它各类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手的现成的资料称为第三手(类)资料。这第三类资料是“现成可得”的,第一、二类资料是我们自己“创作”、“积累”的。这三类资料我们都应收集,都要有。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偏重于第三类资料的收集和利用。今后,应更多地注重第一、二类资料的积累和开发,这才与音像资料馆的作用和地位真正相符。

信息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的,因此信息是无限的,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传递媒介的音像资料总是相对有限的。我们音像资料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客观条件和能力水平主观条件的约束,其所收藏的信息资料更是绝对有限的。充分发挥这些有限的资料的作用和效益,正是我们音像资料管理和研究人员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全体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就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对音像资料工作的要求,参照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我们认为:

1.尽力扩大收藏。除了继续发挥“海”(海外引进)、“陆”(国内交流)、“空”(卫星收录)的综合手段,还应健全和丰富自己的资料。我们有了更多的上海资料,中国资料才能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不断提高资料质量。我们目前的收藏已以激光磁盘为主,其贮存密度高容量大(一张30cm的激光盘单面可记录5万多幅画面信息), 可节省大量载体和存放空间,而且“永久”可靠。

3.资料共享,信息互通。尽快实现全局联网,努力促进全国联网。信息化必须走网络化的道路,只有网络化才能实现信息共享。

4.变封闭型为开放型,逐步开放以高层次和专业人员为对象的“读者服务”。

5.创造条件,从馆内开始“自选节目”。

6.深化专题研究。在不断补充、逐步完善收藏的同时,加强资料的积累更新和再创造。

7.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学术水平、艺术水平、外文水平和政策法规水平。

8.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标签:;  

视听数据的信息价值及其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_广播电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