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照论文_张增红, 嵇志凤,屈明全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药剂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照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方法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20例、9例以及1例。2.与治疗前水平相比,两组患者在TC、TG、LDL-C、HDL-C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C、TG、LDL-C、HDL-C水平要比对照组优(P<0.05)。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是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药理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82-01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种由于患者运转或者体内的脂肪代谢发生异常而导致的血浆脂质偏高的疾病[1-2]。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容易引发为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此,积极对血脂调节显得极其关键和重要[3]。临床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是常用的降脂药物,效果安全可靠,现本文主要是以60例该疾病患者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药理疗效,详细过程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方法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和28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49.7岁。研究组中,年龄范围为35-76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对于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均意识清晰,且自愿参加研究。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经过医护人员的仔细分析和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背景、学历、病情、文化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护理干预指导,包括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等。并禁止患者烟酒、熬夜,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4]。

对照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进行口服,一次十毫克,一天一次。研究组在上述护理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口服,一次十毫克,一天一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停止服用给血脂造成影响的药物,均连续治疗八个星期[5]。

1.3治疗效果判定

最终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总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30x100%。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2.2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那么可以判断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20例、9例以及1例。

2.2.与治疗前水平相比,两组患者在TC、TG、LDL-C、HDL-C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C、TG、LDL-C、HDL-C水平要比对照组优(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

2.3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一共为2例,其中腹胀为1例,呕吐为1例;研究组中,发生不良反应一共为4例,其中腹胀为3例,呕吐为1例。

3.讨论

近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饮食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原发性高脂血症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若不及时控制治疗,容易引发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等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要对患者的饮食起居生活进行干预指导外,还应该要使用药物控制血脂。

在众多的药物当中,他汀类药物凭借效果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深受患者喜爱,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6-7]。其药物治疗原理为:通过与 3 -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进行结合,抑制胆固醇的生成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浓度。此外,在反馈调节机制下,大大降低了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以及受体密度,达到升高血浆中的密度脂蛋白浓度以及降低血浆中的脂质浓度的治疗目的。

辛伐他汀属于内酯环型,它需要在患者的体内转化为开环羟基酸型之后才能对脂质进行调节;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种开环羟基酸型,它可在载体作用下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肝脏。两种药物相比,均具有降脂作用,但阿托伐他汀可直接到达有效部位,作用更加迅速[8]。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1.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20例、9例以及1例。2.与治疗前水平相比,两组患者在TC、TG、LDL-C、HDL-C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C、TG、LDL-C、HDL-C水平要比对照组优(P<0.05)。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一共为2例,其中腹胀为1例,呕吐为1例;研究组中,发生不良反应一共为4例,其中腹胀为3例,呕吐为1例。结果数据观察得知: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来说,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为治疗的常用药物,但由于两种药理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现象,只要积极对症治疗即可好转。数据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显著由于对照组。为此,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及其家属信赖,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施志云.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02):888-890.

[2]王建文.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14(02):224-226.

[3]王钊,戴晓燕.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5,17(02):56-58.

[4]仇丽琴.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

[5]杜海燕,林阳.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24(06):177-180.

[6]黄熙涯,沈波.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4,12(20):24-27.

[7]董洲怀.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114例疗效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5,18(22):352-354.

[8]李晓丽,梅霞.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5,15(11):71-74.

论文作者:张增红, 嵇志凤,屈明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照论文_张增红, 嵇志凤,屈明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