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大国多极化关系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加快发展大国多极化关系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加速向多极化发展中的大国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关系论文,多极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国关系的变化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现象与特征。冷战后,世界各大国力量消长和相互关系迅速发生了重要变化。

美国从19世纪后半叶,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发动冷战,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侵略政策,成为超级大国。90年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在长期冷战过程中,美国从40年代末,即背负庞大的军事开支,致使美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70年代以后美国国际收入赤字大为增加,入不敷出。80年代后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降低。1985年美国沦为一个纯债务国。冷战后,美国国力日益下降,国内矛盾突出,社会状况恶化。美国与其他西方盟国竞争与摩擦加剧。在国际关系上美国的凝聚力和支配力下降。美国主导欧洲事务已力不从心。美国处于相对衰落之中。

战后苏联50年代经济有所增长。70年代后,苏联经济僵化,弊端日益显露,加上军费开支庞大,经济出现停滞状态。1991年8 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解体,由一个统一的联盟国家分裂为15个共和国。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虽然拥有广阔领土,丰富的资源,巨大的经济的潜力,可观的军队和核威慑力量,但不复为超级大国,只是一个具有强国地位的国家。

日本国力战后几十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从80年代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海外纯资产达6108亿美元(1991年),居世界第一。尽管1991年下半年起,随着“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但日本竭力要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外交影响。

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合并民主德国后,两德重新实现了统一。 德国国力大为增加。德国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均占欧盟的1/4。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德国的军事力量也相当可观。统一后德国政治经济影响比之欧洲其他国家略胜一筹。苏联解体,中东欧局势又欠稳定,德国一些邻国对德国的重新崛起抱以警惕心理。法国也是一个大国,工业发达。国内生产总值仅低于美日德居第四位。法国继续依靠独立核威慑力量,主张改革北约,推动北约中“欧洲支柱”和建设欧洲联合,坚持法德轴心,谋求德国“欧洲化”,阻止欧洲“德国化”,从而巩固法国本身的大国地位。英国虽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开始衰落,其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二次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继续衰落。但是英国仍然是一个大国,其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第六位。英国能源,金融,海运,工业,科技都具有很高实力。且英国国际联系广泛,作为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外交上惯于玩弄传统的均势政策与手段,所以英国仍可以坚持大国地位。

社会主义的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冷战刚刚结束头三年,国际形势动荡较大。1994年底以后,国际形势相对平静,并未涌现重大波折。但是世界形势中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不仅一些旧的矛盾尚未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美苏冷战僵局虽然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仍未退出国际舞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在超级大国的国际关系的实践中还经常出现,并自以为得计。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在西方世界中,美国由于国力的下降,控制世界的能力相对弱化,其他西方国家要求摆脱美国,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强国的利益冲突和国际摩擦增加。世界形势新的发展证明,美国在美苏冷战格局后,企图构筑“单极世界”,在国际事务中一家做主,独领风骚的愿望乃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而已。总之,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国作为“一超”地位继续下降,其他“几强”地位有所上升。世界主要大国关系不断有新的调整。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1990—1991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1994年后美国经济保持低速增长势头,物价相对平稳,出口增长较快,国家预算赤字略有下降。但是美国经济中贸易失衡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消费支出不够旺盛,加以美国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致使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困难,预算危机难以迅速解脱。美国内政出现困难,克林顿政府和美国国会中共和党多数冲突加剧。美国的“价值观”遭受怀疑。美国各种政治力量和各派利益集团出现新的分化趋势,其间矛盾更为激化。美国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由于1995年美国经济重现出一定活力,在西方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中,美国还是处于领先地位。克林顿政府一方面虽然公开承认了世界形势中有多强力量的并存,但是仍然在同其他西方大国关系中,要显示美国超越其他大国一级,甚至强加于人,致使美国同其他西方大国关系近年发展并不协调,发生许多碰撞。

冷战结束后初期,美俄关系一度发展密切,双方宣布建立伙伴关系。美国对俄政策的目标是确保俄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控制俄国对外关系走向,防止俄国核武器失控和扩散。1994年底以后,美俄矛盾扩大。美国对俄罗斯采取遏制、削弱和排斥的政策。美国对俄政策的总方针是全力防止俄国同独联体国家加强联盟,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重新取得同美国在全球抗衡的能力。美国打算乘俄国经济困难和政局不够稳之机,设法更进一步削弱俄国。同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排斥俄国的参予和发挥作用。近两年美国和俄罗斯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诸如北约东扩、波黑冲突和军备控制问题分歧加剧,矛盾加深。美俄矛盾的实质是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俄国力争重振大国地位,大力调整外交政策,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活动。开展欧亚政策平衡的全方位外交,制定对亚洲地区新战略,同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一起和中国签订了边境安全协定。中俄关系的改善形成了中俄美新的三角关系。俄国出于安全考虑,强烈反对北约东扩。

尽管,美俄关系比冷战结束初期趋于疏远和恶化。但是彼此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领域以及双边关系,还有许多相互依存和赖以借重之处。在俄美有许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俄美关系尽管出现了不少矛盾,俄国开始重视欧亚平衡战略,但是,俄国仍然需要发展同美国的伙伴关系,俄美关系不会破裂。美国同意暂缓北约东扩,即是一例。

在美日关系中,美国仍然重视日本大国地位和军事战略地位。美国把日美同盟关系视为美国对亚太战略的核心。美日协调与合作仍是其双边关系的主流。但是美日矛盾仍在发展,经济摩擦加剧。1995年上半年美日贸易摩擦一度加剧,双方在汽车贸易谈判问题中唇枪舌剑,僵持不下,所幸后来出现妥协。下半年,在美日安全体制的运作方面,双方又产生了矛盾,日本反对增加对美国驻日占领军费用的担负份额。美国则害怕日本由于急切走向政治大国,进而摆脱日美安全同盟体制的范围。美国驻日占领军多年来在日本驻地气指颐使、胡作非为早已引起广大日本人民的不满。驻冲绳日本三名美军对日本小学生的强暴事件,更加引起日本朝野人士的公愤,给日美关系注入了不利的因素。但是,美国出于其在亚洲政策中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的考虑,仍然需要加强和巩固日美安全体制,其目的是在亚洲崛起新形势下,联合日本以维护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势力在亚洲的存在与扩张。

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和欧盟的成立,德国的统一和发展使得欧美关系出现新变化。1995年美欧关系中曾出现相当尖锐的矛盾。美欧双方在波黑和平问题、北约秘书长人选问题、北约东扩问题、美法间谍案、英美对北爱尔兰问题的争执,频频反映美欧关系中对立的加深。美国基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习惯势力,总要对欧洲事务不甘寂寞。欧洲要独立自强,摆脱美国的支配和影响。美欧争夺对欧洲主导权的矛盾还要继续发展下去。

1995年美国先后发表对一些国家外交和军事战略报告。这些文件突出一个特点是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美国同大国关系中强调美国的“领导作用”。美国对日本是既要利用又要加以限制,对俄国既要加以防范又要加以弱化。对欧洲既要联合又要主导。总之,美国要进一步确立它在西方国家中的“领导者”的地位。国际格局总的趋势,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总体上看,必然是多极化和多样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关系的新秩序。美国要独霸世界,必然遭到其盟国、世界各国及世界人民反对,结果会遭致孤立和失败。

当然,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加上各国出于策略或一时对共同利益的考虑,美国同其他西方大国关系在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时有协调或妥协,呈起伏不定、一张一弛状态。但是从根本上看,从长远上看,除非美国从根本改变对其他西方大国的政策,真正奉行与别国平等互利的政策,否则美国与其他西方大国关系难以稳定。因为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绝对的、主要的。它们之间的妥协是相对的、次要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大国的矛盾实质上是战略利益的冲突,并非短期可以消除的。自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的现象。

近年西欧的经济保持低速增长的势头,1995年经济增长率为2.7 %,大致同1994年持平。欧盟一些主要国家工业生产有所发展,出口增长,投资增加,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效益开始显露。但是西欧经济也仍然存在一些忧患,欧洲货币市场仍然动荡不已,失业问题仍然严重,许多西欧国家财政赤字仍然很大,入不敷出,公共债务增加,社会福利负担过重,劳动成本偏高,高新产业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如美日。欧洲许多国家社会矛盾突出,政局动荡,不少欧洲国家人民对本国政府行政措施或多或少失去兴趣和信心。

1995年欧盟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1995年初,欧盟实现第四次扩大,北欧的瑞典、芬兰、中欧的奥地利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从12国扩大到15国。欧盟整体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欧洲货币联盟建设,在“法德轴心”的推动下,欧盟首脑会议决定从1999年发行欧洲单一货币,并定名为“欧元”。开放边界的“申根协议”在部分成员间业已生效。比、德、法、西、卢五国组成的欧洲军团宣布可供实战。欧盟积极推行全方位战略,除实施东扩和南下战略外,又公布《新的亚洲战略》政策文件,拓展欧盟对亚洲的关系。

在1995年12月举行的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就欧盟扩大问题谈判时间、统一货币启用日期达成共识。 欧盟同意在欧盟审议马约会议结束后6个月,至少可以同一些东欧国家开始就入盟问题举行谈判。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已经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捷克在1996年年初正式提出申请。欧盟准备先行谈判和解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入盟问题。马德里会议就统一货币达成如下协议:统一货币将定名为欧元,于1999年1月1日建立,在随后三年分阶段采用。欧盟新货币的纸币和辅币定于2020年1月1日开始使用,并在其后半年中分阶段取消各国货币。会议决定1996年3月29 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欧盟成员国政府间会议,审议和决定欧盟的决策机制和机构问题。但是欧盟政府间会议面临重重障碍,拖延时日。1991年欧盟各成员国签订马约时热情早已冷却。英国坚持主权不能牺牲,设法阻止欧盟联邦主义化并成为“超级大国”。

尽管1995年年终的欧盟首脑会议在推进欧盟进展方面又有一些突破。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欧盟的建设,仍存在许多困难。欧盟主要成员国之间在欧盟的深化与扩大方面存在歧见。在欧盟扩大方面,德国主张东扩,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则主张南扩。在改革欧盟机构权力和表决办法方面,德国主张进一步加强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的权力,为欧盟日后实现欧洲联邦奠定基础。法国和英国则要求维护各成员国在决策中的能动作用。德国一直要把欧盟的多数表决制扩大到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法国和英国则始终不肯做出让步,放弃本国在这一领域中对决策的否决权。由于近年德国经济的发展和马克币值的坚挺,马克在欧洲货币金融活动中,已成为主导货币。法国打算削弱德国马克的强劲走势,努力使欧盟根据决议如期发行和使用单一货币,德国则坚持要按照欧盟发行单一货币必须达到业已确定“经济趋同指标”才行。

确立单一货币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实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关键。为了推动单一货币的发行,马约对欧盟成员国规定在1996年底以前,须要达到6项“经济趋同指标”,即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银行利率、失业、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等6项内容。这6项指标中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两项指标最为重要,也最难完成。经济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只有德国、卢森堡和英国达到指标,连法国也不合格,其他国家在未来两、三年预计在达标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德国坚持欧洲单一货币标准,使其欧盟成员国作难。英国于1992年欧洲货币金融危机时已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最近,英国重申不重返欧洲汇率机制,也不准备接受欧洲单一货币。尽管,目前欧盟把实行单一货币的时限推迟两年,但是如果欧盟一些成员国仍然未达到原定的“趋同指标”时,如强行实行单一货币,则欧盟运行中将会出现“多层欧洲”的分化现象,欧洲货币联盟实质上是以马克为主导的货币联盟,这样将给欧盟建设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甚至可能酿成欧盟走向分裂。

冷战结束后,关于欧洲新安全格局的建设问题成为欧洲国家和美国颇为关心的问题。美国为了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尽管其有“新孤立主义”的滋生,但是美国不会退出欧洲,在北约体制下,欧洲国家也仍然需要保留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美国近年来一直追求把北约作为欧洲新安全格局的主导力量,甚至无视欧盟的存在与发展,极力标榜促成“大西洋共同体”的成立,可以把北约的运作由军事方面,拓展到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等方面。欧盟国家对于未来欧洲安全的防务机制的建立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主张建立欧洲独立防务体系,主张西欧联盟同欧洲联盟挂钩,成为欧盟下属的国际军事机构。英国、葡萄牙、希腊却反对把西欧联盟纳入欧盟,其理由之一是欧盟成员并非都是西欧联盟的成员。它们附和美国的意见,认为欧洲新防务结构的基石依然是北约,鼓吹建立“跨大西洋的伙伴关系”,西欧联盟仍作为北约的分支机构,在军事活动中发挥作用。瑞典、芬兰、丹麦、奥地利和爱尔兰反对成立欧盟统一的防务机构,保留它们在欧盟防务中的自主立场与和平中立的传统。法国恢复核试验,仅仅英国表示同情和理解,遭到许多欧洲国家的反对。法国保持继续拥有核威慑的战略立场,表示愿意把它的核保护伞扩展到欧盟其他国家,建立欧洲独立的核威慑立场,在欧洲的防务中发挥作用,并取代美国在欧洲的核保护伞,但欧盟国家普遍无动于衷,反应十分冷淡。法国最近重返北约一体化,但是要求北约改革,突出北约的“欧洲支柱”作用,实际上是对美国主宰北约的一个强劲的挑战。随着欧盟建设进程的发展,欧洲一体化中原来没有料到或估计不足的问题迭出,欧盟国家间的分歧增加,欧盟建设的进度更为趋缓。对于本世纪末,欧盟国家能否真能按“马约”确定的目标和步骤大展鸿图,西方舆论并不乐观。

欧洲国家关系中,德英法“小三角”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德国政局稳定,在国际上积极谋求发挥大国的作用。在欧洲联盟中法德轴心的聚合出现松散的迹象。法国影响欧盟建设和发展的能力减弱,对欧洲政治联盟的态度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变化。希拉克总统执政后,法国在对外政策方面有了新的调整。尽管法国在对外关系中重视法兰西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比重相对加重,在事关欧洲全局和欧盟扩大等一些重大问题方面,法德之间不甚和谐,但法德都还重视彼此的伙伴关系,不时出现妥协。1996年法德轴心,在法国新总统希拉克上台后出现修复和巩固的迹象,值得令人玩味。法英关系近年来有明显改善, 在军事合作方面, 法英两国近年达成一些协议。 1995年10月底希拉克和梅杰之间又达成许多合作协议。但是英法也存在一些隔阂,英国指责法国反对欧盟东扩的政策,反对法国要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在欧洲经济中,由于货币危机的出现,马克势胜,英镑跌落,英德在经济关系中呈现紧张。在欧盟建立单一货币问题上英德双方立场大相径庭。德美关系的价格,也引起英国的不满。英德矛盾有所增加。但是英德关系中和解的因素仍然在矛盾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英德关系预测不会出现破裂局面。德英法“小三角”关系虽然错综复杂,耐人寻味。但是,英法关系的接近,在近若干年内预计不会出现英法共同制衡德国的局面。在德英法“小三角”关系中,法德关系恐怕仍然处于主要地位,英法和英德关系则处于从属地位。

德国统一后,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高,努力向政治大国迈进,德国推行德俄“伙伴关系”,还同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扩大联系。德美之间彼此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一时成为西方大国关系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但是从近几年德美关系发展上看,德美特殊关系的建立虽然体现出德美双方都具有加强合作的战略意图。但是,德美特殊关系毕竟虚多实少。德国对外关系当前的立足点仍然在欧洲,德美特殊关系的建立,并不表明立即会打破美国和欧洲各大国之间关系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

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在其对外关系方面更加重视立足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日本“脱美返亚”倾向日益明显。日本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多边外交,利用对外援助,扩大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活动,以其发达的经济为后盾,除着眼拓展日本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外,1995年日本对一些亚太国家还进行了加强军事联系的外交对话。

美国对日本“重返亚洲”的倾向颇多顾虑。日美之间的经济摩擦虽然层出不穷,但基于日美双方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共同需要,日美同盟体制却有所加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仍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合作。另外,美国也通过日美安全体制,来抑制日本走向军事大国,重新与美国为敌。美国担心日本摆脱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任意行事。日本在军事方面还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它在谋求政治大国的活动中也需要有美国的支持。

日本为了走向政治大国,近年来又重新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1994年日本正式宣布要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1995年9 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中东五国之行中,表示日本愿意向叙以发生争端的戈兰高地派出日本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日本把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视为扩大日本政治影响和增强部队活动能力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日本军事力量不断增强,防卫费大大增加。日本去年军费达472.3亿美元。日本的军费已经超过东亚国家军费总和, 居于世界第二位。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十分可观,日本自卫队的作战能力也非比寻常。日本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据称美军武器装备中有些尖端技术和部件依赖日本供给。新制定的日本防卫大纲把维持和加强日美安全体制和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两项主要任务。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加强活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为霸权主义和反华势力凭空捏造“中国威胁论”摇旗呐喊。日本《世界日报》1995年12月15日发表一篇题为“思改”社论竟说:“中国对日本说来至少是在未来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又说“如果美国准备对付”中国的威胁,“日美安全体制的意义和说服力就进一步增强”。日本国内不断放出复活军国主义和重演日本对外侵略的言论,已经引起日本周围邻国的警惕和谴责。今年1月日本政局发生新的变化, 日本自民党领袖桥本龙太郎,取代村山富士当选日本首相。1996年4月17 日克林顿和桥本龙太郎举行美日首脑会议,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强化日美同盟,扩大日美安保体制的活动空间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已经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普遍关注。在美苏冷战结束的新形势下,日本政治和对外关系如何走向,事关本世纪90年代后半期和下一个世纪初期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很值得研究和关注。

西方大国之间关系继续在世界格局加速走向多极化趋势下发展。美欧日三方势力在经济领域中相互发生摩擦仍然不可避免。从综合国力的比较上观察,美国在西方大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战略方针仍然是要在世界上维持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要在世界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充当“领袖”角色。美国对英、法、德、日等西方大国在外交上仍然要加强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盟国关系。在经济问题和具体事务发生争执时,经过协商和谈判寻求达到一定的妥协。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的变动,归根结蒂,是由于大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各个大国在国际关系中对其各自国家利益的追逐和综合国力的消长,往往成为变动的根本原因。国际格局重大变动,往往会加速大国关系的变化。但由于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各种因素制约,大国力量的消长与其关系的变化将是一个逐渐演变的相当长期过程,难以一朝一夕即顿然改观。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加快发展大国多极化关系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