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三大特点及借鉴_大学论文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三大特点及借鉴_大学论文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三大特点及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美国论文,管理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现有三千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1200多万人,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有480人。在世界著名的高等学校中,美国也拥有多所。笔者曾先后访问、考察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北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黑沃尔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夏威夷大学,分别同这些学校的校级领导、系部级领导以及教授专家、学生们进行了交流讨论。综合美方人员的有关介绍,可以明显看到,美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提高,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如下三大特点:

其一,地方统管。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所有教育的权力授予各州,联邦政府不得利用中央权力去控制各州教育的发展,也不能直接管理任何学校(除若干所军事院校外),各级各类学校都只受当地政府指导。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公立大学由州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由州政府领导;私立大学由私人团体、宗教组织、企业公司等资助,由主办者领导,并接受州政府的指导。

美国于1776年建国,直到二百年后的1979年才正式成立中央教育管理机构——联邦政府教育部。实际上,这个教育部的职能也很有限,只是负责每年分配小部分联邦基金给一些有关的学校使用,同时也负责监督教育法律法规在各州的执行,教育管理权仍由各州执掌。

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由地方统管,确保了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销对路,办学规模与生源流量合理调节,有力地促使高等教育发展同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各州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去制订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并动员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心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兴建新的大学,设置新的专业,培养各类人才,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全社会人口素质,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由于高等教育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各州政府均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制订有利于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政策。同时,各州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越办越多,在校大学生越来赵多,人口素质也越来越高,对生产力的促进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高等教育推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的促进结构。

其二,大学自主。

美国高等学校拥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聘任教授、招收学生、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财政开支、筹措经费等方面都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这种独立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大学自身的办学积极性,确保大学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环境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蓬勃发展。

大学自主并不等于校长独裁。为了确保大学正确的办学方向,使之能更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大学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是教育界以外的各界人士,包括科学家、企业家、文化名人、律师、医生、政府官员、学生代表、家庭妇女代表、退休人员代表等等,有效地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大学在办学运作过程中的一切决策趋于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董事会是美国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和决策机构,直接介入大学的运作管理过程,对大学的办学方针政策、财政收支预算决算、学术科研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监督这些决策在全校有效地贯彻。大学校长由董事会选定委任,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对上,校长负责提出政策建议,汇报下层情况;对下,校长负责董事会制定的有关决策的贯彻执行。对内,校长代表董事会处理日常行政、教学、科研、财务、人事等事务,并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对外,校长代表学校沟通与社会各界的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对学校的需要,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支持。

其三,社会监督。

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行分权管理原则,官方政府只实施原则性指导,大学自主性很强,因此,对大学办学效益的监督调控就由社会民间组织来进行。

根据历史传统和现实选定,通常由二类民间组织对大学进行办学效益和质量水平的评比鉴定。一类是由全国性的专业学科组织(如学会)对大学进行单一专业性或全校综合性的教学质量水平鉴定。这类鉴定十分重要,事关一所大学的存亡,因为只有通过鉴定,才能获得政府的资助和私人基金的资助。鉴定有效期通常为十年,并可随时抽查复议。另一类是由若干个权威性较高的民间学术机构联合开展问卷调查评比,对各校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质量进行评估打分,来促进各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即是评出全美最好的若干所大学,如前五十名,前百名。这类评比通常是传统优秀的高校之间的角逐。

上述两类监督虽然是由民间组织进行的,但其结论普遍获得官方政府和社会民众的认同,因而在现实中是一种十分有效力的监督。评比、鉴定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生源。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普遍实施商业经济杠杆原则,大学的经费有了三分之一来自学生学费,三分之一来自外界赞助,大学本身的经费渠道也只有三分之一。如果大学的评比鉴定结论很差,则生源萎缩,学费收入不足,外界赞助也很难获得,大学就难以维持了,搞不好要关门倒闭。相反,如果评比鉴定结论优秀,进入全国五十名、百名之列,则生源丰富,学费也可提高,资助也更易获取,学校也就越办越红火。这种“名牌”效应的结果,促进了各大学都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尤其是私立大学,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社会各界,更需要通过“创名牌”来确保经费渠道的畅道。美国现有三千多所大学中,公立私立各为一半,但其中高层次的、著名的大学,大部分是私立大学,这就是经常性社会监督所产生的良性效果。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上述特点,很值得深圳市在发展高等教育进程中积极借鉴。

首先,在宏观管理体制层面上,应该加大深圳市对高等教育的统制权限,以确保事权与财权的高度统一。

从现状来看,深圳市高等学校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但管理权限却集中在国家和省里,事权与财权分离,设置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调整、师资结构等主要办学要素均由国家和省高度集中统管,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缺乏灵活机动的调节能力。大学举办者与管理者职能分离,导致大学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有机的紧密联系,出现了民间所议论的“校长有事找教委,书记有事找省委,要钱要物找市委”的脱节状况,既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大学广泛获得当地社会各界对大学发展的扶持与支援。深圳市是计划单列市,在经济管理方面拥有省级管理权限,在社会管理方面拥有地方立法权限,但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却没有丝毫的统制力,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深圳市未来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人口素质问题。提高人口素质要靠教育,特别是靠高等教育。从现状来看,深圳市高等教育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目前深圳市每年在校大学生只有5000人,到2000年也只能发展到近10000人,如果按国际通用的现代化城市衡量标志之一——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来测定,则到2000年为25生/万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6生/万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生/万人,更远远低于香港的平均水平100生/万人,同美国现有的480生/万人相比那就更是天渊之别了。毫无疑问,深圳市必须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加速进入国际性现代化都市行列。而要实现这一步,首要条件是加大深圳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制力,确保事权与财权的高度统一,促使高等教育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发展,增加招生数量,开设新的大学,让更多的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其次,在微观管理层面上,必须全面加强大学董事会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所谓大学办学自主权,实际上有二层含义。从组织机构内部来说,大学作为办学实体,必须独立自主运作,确保组织活力,避免外界过多的干扰掣肘。从组织机构外部来说,大学作为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社会组织,必须保证向外输入和对外输出渠道的畅通,充分适应社会各界对大学的需要,这样才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这两方面的含义是十分明确而缺一不可的。

美国的大学是通过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来实现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高度强化。在我国,大学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们不能生硬照搬美国的体制。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借鉴美国大学董事会的某些优点;来促进大学同社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我国大学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产生于大学组织内部的领导体制,社会参予面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大学陆续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增设了大学董事会,作为大学的咨询、评议、监督机构,以利于更广泛地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深圳大学也于94年建立了这类董事会,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在筹建这类董事会。这些做法都是十分有益的。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这类董事会成员构成中社会各界参予面过窄,基本上还是以官方机构和大型企业为主,同学校原有的领导机构显得重叠雷同。同时,这类董事会的活动很不够,职能作用不明显,一年开不了二次会,基本上形同虚设。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加以改进。在董事会成员组成上,应该扩宽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予面;在董事会的活动形式上,应该建立经常性的周期性的会议制度,由学校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大学的工作情况,主动征求董事会的意见和建议,使董事会这个组织运转起来。

通过建立董事会,全面加强大学同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让社会充分了解充分理解充分支持大学,使大学自身发展有机地容入当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在这种基础上,大学才能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否则,同当地社会隔隔不入,关门闭户,在高墙深院内自己行使自主权,就算下放再多的权力,也同样行不通,同样处处碰壁。

再次,应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经常性开展对大学办学效益的评估鉴定。

我国大学在建立之时,必须经过十分严格的考核论证,有专门的大学设置论证委员会来从事这一项工作,换句话说,“出生证”是不容易拿到的。但大学建立之后,则缺少经常性的监督评估。其实,“靡不有初,解克有终”,开头固然重要,但以后的运作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常性对大学进行评比鉴定的做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室,这是一个平行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官方监督机构,全面负责教育督导任务。但督导室至今只对基础教育开展督导,还没有承担对高等教育的监督任务,这是一大缺陷。应该尽快完善市教育督导室对高等教育的督导机制,增设相应的监督力量,经常性对大学进行督导促进。

最近,市企业协会和深圳商报联合组织评选企业最满意的政府部门,这是很有意义的举措,也是十分有效的社会监督手段。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对高等教育的监督。市政府可以组织或委托有关的社会团体,经常性对大学办学效益进行评议,既可以是专项性的评议,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评议,以利于帮助大学改进工作,促进大学更健康地发展。市政府还可以组织大学相互之间交叉检查评估,激发竞争机制,促使大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面越办越好。

标签:;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三大特点及借鉴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