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某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论文_张欣

张欣

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4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是以生态学为原理,在研究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地域差异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划分生态功能区,分区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本文以陕南某县为研究对象,在该县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该县分为三个功能区,十个亚区,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正在不断加大,人类福利和经济发展收到的冲击正日益加剧,其实质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损害与削弱[1]。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福利的重要内容[2]。本文以陕南某县为研究对象制定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旨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地域优势,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优良循环和动态平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陕南某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为33°02′~33°22′N,106°51′~107°10′E,南北长约37km,东西宽约23km,总面积556 km?。该县南依汉江,北偎天台山。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全县最高处海拔为2038米;最低处为478米。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869.7mm,年总日照时数1278.7小时。县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陕西省粮油基地之一。

该县虽然地域广阔,但水土流失严重,流失比率高达27.3%,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758t/(km2?a),年土壤侵蚀量约41.78万吨。森林系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部分珍稀物种濒危并趋于消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区域性开发强度不断增大,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2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研究区生态功能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与保护,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既可方便地获取区划的基本指针数据,定量化反应区域环境特征,又便于生态区建设规划中各项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3)相似性原则。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分区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同时要注意到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的。

(4)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划分的对象必须具有独特性且在空间上是完整的自然区域。

3 生态环境空间特征分析

3.1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在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某一生态过程潜在的活动强度,其实质就是评价具体生态过程在自然状况下潜在变化能力的大小,并用起来表征外界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3]。敏感性分为5级,即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根据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其生态敏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侵蚀敏感性

研究区属于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地区,其特点是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在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诸因子中,降雨、土壤和地形特征主要受自然过程的控制,表现出对土壤侵蚀过程的自然影响;而植被因子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亦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不合理开垦,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及不合理利用是诱发和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重点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和退化及被破坏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2)生境敏感性

生境敏感性是指: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研究区境内包括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北部有褒河省级林场、武乡林场以及天台森林公园,南部有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郊水源地及西郊水源地等生境极度敏感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除农田为不敏感区外,均为轻度敏感区。

3.2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营养物质保持和海岸带防护等六个方面。根据研究区生态系统特征选择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功能

研究区的北部天然林区及南部湿地地区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低山、丘陵地貌区水源涵养功能为中等重要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不重要区。其它区域属一般重要区。

(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评价

研究区森林覆盖率35.2%,活立木总蓄积90.5万立方米。有野生动物71种,其中兽类17种,两栖类2种,鸟类47种,蛇类5种,主要栖息在北部山林区。鱼类资源较丰富,有鱼类63种。国家珍稀鱼类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均有分布。有乔灌木50余科220余种,花卉30余科60多个品种,中草药1231种,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区域与保护极其重要区域。

(3)土壤保持功能

区内土壤以黄棕壤、棕壤和暗棕壤为主要类型。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区,是落叶阔叶林下发育良好的土壤,土层较厚,呈中性至微酸性;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300m的中山地带,是落叶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在区内面积较大,土壤肥力较高;暗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2300m以上的亚高山地区,是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肥力高。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区境内的汉江沿岸土壤保持重要性为较为重要。

4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研究区自然生态分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如下(三个功能区,十个亚区)(图1):Ⅰ:北部中低山自然资源保护及生态旅游功能区。其中包括三个亚区:Ⅰ1:湿地、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亚区、Ⅰ2:国家级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功能亚区、Ⅰ3:生态宜居及农业观光旅游功能亚区;Ⅱ:中部丘陵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及水土保持功能区。其中包括两个亚区:Ⅱ1:观光农业示范片区与生态水土保持功能亚区、Ⅱ2:现代农业示范片区与生态养殖功能亚区;Ⅲ:南部平原沿江城镇循环经济综合发展与湿地保护功能区。其中包括五个亚区:Ⅲ1:循环工业园区与商贸流通经济复合亚区、Ⅲ2:沿江城镇综合经济发展及文化旅游保护功能亚区、Ⅲ3:铺镇循环工业园区与生态农业经济复合亚区、Ⅲ4:湿地资源保护及水源涵养功能亚区、Ⅲ5:西郊水源地保护功能亚区。

5结语

生态功能区划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以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陕南某县的自然生态分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将其分为三个功能区,十个亚区,并明确了该区域生态环境高敏感区,对该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 研究区生态功能区划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2] 贾良清,欧阳志云,赵同谦.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生态学报,2005,25(2):254~260.

[3]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生态学报,2000,20(2):9~12.

论文作者:张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陕南某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论文_张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