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身教育看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_教育论文

从终身教育看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_教育论文

从终身教育看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观念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0)06-0035-03

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现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社会变革日益深广的势头,“知识老化”加剧,“人才寿命”缩短,人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变动不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企盼着创新人才,教育呼唤着全新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全新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理论应运而生了,并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应用。

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教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克罗柏力则进一步认为终身教育包含四个方面的意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个体死亡为止;从教育形式来看,终身教育包括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教育行为和活动;从教育结果来看,终身教育可以使个人获得、更新和增加知识、技能及新的观念,最终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教育实施方面来看,终身教育的成功依赖于个体不断增强的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我们可以这么说:终身教育是建立一个从幼儿教育经由学校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及指导思想和原则;是统筹和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的新的教育体系;是每个人进一步工作与学习,积极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途径与手段;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大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增强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过程。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人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反映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每个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整体素质的共同要求。

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虚似化”在神州大地悄然出现,终身教育理论也不失时机地在我国找到了生存土壤,并且发展迅速,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从而推进了我国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然而,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成人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时候,诸多制约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却“阴魂不散”。为此,我们必须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武器,在理论和实践上认真研究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树立新型教育观念,竭力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扫清“雷区”、破除“瓶颈”。因此,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全部重新加以考虑,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观念必须更新。

一、摒弃一次性教育的流弊,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观则把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将人的一生机械地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与退休期。由于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知识激增,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层出不穷,即使在大学教育完成以后,人们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在一个阶段接受一次性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从业至终的观念已不适应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1]。即使是大学毕业生,也可能成为功能性文盲。终身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扩大了人们对教育理解的视野,它不仅要求教育向纵向延伸,体现了学习年龄上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了学前经验、学校学习、校后活动的三结合,而且还要求教育向横向扩展,体现了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联系和一体化;它不仅要求教育的实施者“终身教育”,更要求受教育者“终身学习”,使他们从任其受命运摆布的客体,朝向能自己亲手创造历史的主体方面转化。“但是通常学校教育很少进行未来的准备教育,只有当人们碰到某种事件,受到冲击,在亲身的甚至是痛苦的经验中,才能取得处理事件的能力。”[2]因此,我们应该将维持现状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开创未来的终身教育的观念,更新成人高教中广大师生的教育、学习观念,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以便让成人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

二、摈除应试教育的顽症,确立素质教育理念

从终身教育理论使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而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1],即所谓“授人以渔”,把每个人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人(受教育者)为本,而是以完成计划(招生计划、教育计划……)、便于管理为目的。学校不过是国家所属的“人才”加工厂,把对学生的培养封闭在狭窄的对现行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上,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1]因此,成人高教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和终身教育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党和政府已明确作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的规定,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这一特点出发进行教育,以便“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4],从而使那些类似“素质教育的适用范围是基础教育领域,成人教育不宜提”的陈旧观念受到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理论的夹击。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它不仅要求成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树立素能教育的观念,而且还应使成人高校的学员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激发学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不仅要给学生“充电”和“加油”,更要培育他们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三、搛去封闭型教育模式,确立开放性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它不仅要求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而且还强调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它把传统教育的单一的经院式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变为多样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将教育工作的视线,由学校为唯一的点转向包括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种力量参与的面。这是因为“当我们谈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头脑里经常考虑的是教育的整体性和完整性”[5]。但是,现在的成人高教恰恰是把学校作为唯一的教育实体孤立起来,把人们学习的场所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把教育的对象仅仅限在“适龄青少年”,把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专业”和“教科书”;在教育的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政出多头和门户之见。成人高教的这些结症,已越来越与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脱节,与终身教育的原则背离。成人高教的发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即在教育对象上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在招生机制上,由刚性的招生计划向柔性的招生计划转变,并最终取消刚性原则,实行宽进严出;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习与生存联系在一起;在办学形式上,应采取更多的更灵活的形式,多头并举;在教学管理上,尽可能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允许学生有转学校、转专业、选课程的自由;在教育空间上,不受部门、区域的限制,加强成人高校与成人高校之间、普遍高校及与其他学校之间、成人高校与非教育部门、行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构筑成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学习网络,增强成人高校对周边地区的教育辐射面,开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社区教育。

四、抛弃片面的价值评价标准,确立科学的成教质量观念

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的教育,它没有整齐划一的、拘泥不变的价值评价准则,只要教育对象能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能获得个人的知能、情感、价值、身体等整体发展,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当然,没有拘泥的“标准”,不等于不要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成人高等教育应追求什么样的质量?衡量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在保证国家高等教育应有质量规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在生产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这一质量观的基本特征在于“全面性”,既有“规格”,又有“特色”;它的核心观念是质量的持续提高,“最大限度”是无止境的,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精髓。但是,综观成人高教的实践,质量意识实在令人忧虑。要么质量意识淡薄,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把举办成人高等教育视为创收的手段,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要么不切成教实际,盲目拔高要求,热衷于与普通高教“同层次、同规格、同质量”,忽视了普遍高等教育重在培养科学型、专家型的“接班人”和成人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智能型的“当班人”之间的区别。

终身教育的思想把教育的质量看成是注意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所修的学业和技能,看重的是人的能力大小,是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看重的是是否更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应充分认识受教育者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必须从成人学员的实际出发,做到“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

五、突破划—呆板的结构体系,树立教育多元化观念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育人与用人相脱节,教育结构体系一元化;终身教育则强调育人与用人的一体化,教育结构的多元化,这是因为成人教育所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经济群体、不同事业群体、不同成人个体的个性需求。这种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不仅导致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而且还促使成人教育观念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但是,综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却不难发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怪现象,难怪有一个外国教育代表团在考察了我国职工教育后直言不讳地说,当今世界很少像中国这样具有一个几乎是普通教育翻版的成人教育体系。

教育的多元化,首先是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多彩纷呈。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不应再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而是应该根据成人教育最基本的功能——经济功能来确定它的培训职能,不要再因前一段成人学历教育的火暴而津津乐道,走出学历教育的误区。其次,是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允许“官学”、“私学”争流,政府办学、企业办学、联合办学、外资办学等“千帆竞发”,屏弃那种认为“公办”是正规军,“民办”是杂牌军及“普通高校”是上档次的、“成人高校”是低层次的观念。再次,是教育类别与层级的多样化,理论型与应用型教育要并举,学年制、弹性学年制与学分制可以齐放。

六、更新固有的人才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传统教育观认为“具有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就是人地,这显然过于拘执,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变成了“文凭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则认为学历不等于人才。只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人就是人才。当然,这并不是对人才不分层次、不分类型,而是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层次,更应注重培养的类别。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知识型、专家型的人才,而应是应用型、复合型、智能型的人才,可称之为“智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型为主体,以复合型、智能型为两翼。应用型人才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别:一是在生产工作第一线运用智力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二是运用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三是运用智能从事有关管理的管理型人才。“智能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又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主观意旨。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但只要从终身教育的体系出发去思考,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

收稿日期2000-05-15

标签:;  ;  ;  ;  ;  ;  ;  

从终身教育看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