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美育,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论文

最好的美育,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 陈妍妈妈

有的父母只要听说某件事对孩子有益,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带孩子去尝试,花多少钱也心甘情愿,遭多少罪也甘之如饴,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自我的成长。

让孩子学音乐有助于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带孩子旅行能拥有美好广阔的视野。所以,父母便愿意花上几个月的薪水送孩子出国游学;为孩子选购昂贵的乐器,报名一对一的私教班;闲时还不忘拖着疲惫的身体,带孩子去参加自己觉得十分枯燥的画展、音乐会、艺术活动……这些愿望和初衷都是好的,但父母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抵不上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

美育亦是如此。

曾经有一个10岁男孩在微信聊天时大肆抱怨,他觉得自己太优秀,父母根本配不上自己。确实,这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定位和想法。比如,他的目标是出国留学,便苦学英语;他觉得父母个子不高,便勤练轮滑,锻炼身体;他喜欢生物,就用围棋和计算机锻炼大脑。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喉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4岁,平均年龄(3.3±0.25)岁,轻度症状6例,中度症状7例,重度症状7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3.5±0.26)岁,轻度症状7例,中度症状7例,重度症状6例。排除合并其它严重疾病患儿,排除先天性呼吸功能障碍患儿。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父母刻意营造的美育环境再好,都抵不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纵观身边有着良好审美的人,无一不是从小浸润在父母营造的美好家庭氛围中,从父母身上获得美育的认知。

MWD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井下信息实时测量和上传技术的简称,MWD的最大优点是可实时地“看”到井下的情况,从井底测量参数到地面接收数据只延误几分钟,因此MWD的应用将会大幅提高钻井施工的准确度和效率[1-6]。

在父母精心的培养下,孩子独立、优秀、自我,也有着良好的审美,但唯独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他精致利己,看不到亲情的可贵,看不到平淡生活的美好,他只能看到别人有的、自己缺的。

由上可得,雷达的非线性测量方程需要线性转化以简化运算,这可以通过雷达的观测量转换,用转化后的间接观测量(伪观测量)来替代实际的观测量来实现。

陪伴孩子和保持自己的爱好二者本身并不冲突,相反,父母可以用自己的爱好为孩子种下人文美育的种子,然后静待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成长了,看待世界的方式变美了,家庭变美了,孩子也更懂美了。

父母让孩子读书认字,自己却一年也不翻一页书;花钱送孩子去学这学那,但回到家后只谈柴米油盐,琴不弹歌不听,画画也懒得动笔。他们对美没有欣赏也没有交流,家里一样也看不到丝毫美意。

这样的孩子不能说不优秀,优秀的孩子自然也成为父母的骄傲,所以他妈妈每天都为他精心准备饭菜,父母宁愿省吃俭用也要为他买无人机。

绘本人文美育创始人王海虎老师,曾经聊起过关于儿子的故事。他说,他和爱人平时就十分痴迷听音乐,家中音乐常伴。一天,3岁的儿子正在搭积木,收音机里突然放起了《哥德堡变奏曲》,儿子便边玩边跟着收音机哼唱起来,十分享受的样子。那时的画面让他和妻子都觉得,美得好似静待花开的感觉。

现在,虽然王海虎老师的儿子才9岁,但周边朋友对他儿子的评价是:平和、宽容、富有同理心,比其他孩子更大度。王海虎老师认为,是因为儿子接触过大量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使他对艺术的接受度和宽容度很大,这进一步影响到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性格的形成。

他说:“有了孩子之后,感觉人生重新活了一回。这种自我成长的愉悦感一直伴随着我。”王海虎老师孩子的性格,跟环境因素的影响分不开。所谓的环境,不是刻意送孩子去所谓的机构中心,而是从他出生开始,家里音乐不断,绘本随手可取。

这样的正向循环比单独且刻意培养孩子的美育,更让人愉悦。

只可惜,孩子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秀,却看不到父母背后的付出。所以,他抱怨父母没有钱,只能开十几万的车子,买不起同学都能用得起的苹果手机,甚至他觉得如此平凡的父母根本不配拥有他这么优秀的儿子。

所以,想要孩子从小浸润在良好的美育环境里,就得先改变父母对美的看法,提高对生活美感的追求。

(2)在相同的监测点处5叶片搅拌桨的混合时间相比其他几种叶片数的搅拌桨更小,混合速率更大,3叶片搅拌桨的混合时间最长。

可是,当父母在拼尽全力让孩子变得优秀时,不知不觉却丢失了自己。

也许平凡普通的父母无法与艺术家相提并论,但再普通的人一定也会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比如,喜欢阅读的父母,家里自然会有藏书,孩子就可以从一册册书籍中获得知识以及美育;喜欢音乐的父母,做家务时随便哼的曲子或是手机里平时保存的歌曲,也许便是孩子音乐美育的启蒙。喜欢做手工的父母,喜欢运动的父母,甚至喜欢看电影的父母……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爱好里寻找到美的世界和灵感的来源。

成为父母之后,特别是女性当了妈妈之后,不仅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时刻注意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希望他身体健康,希望他能拥有感知世界、发现美好的能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作为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孩子塑造成身心健康、有正确三观和独立人格的个体。这不仅仅需要父母好好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更需要有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先用美来滋养自己。比如,给孩子看的绘本可以自己先拿来阅读,唤起自己心中的美好,启迪对周遭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启尘封良久的觉察能力,然后跟孩子一同想象;想让孩子去学某种乐器,自己就一定要对相关知识足够了解,然后用自己愉悦的情绪和言行与孩子产生共鸣,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能够通过与孩子的共同学习建立起美的连接。将来,孩子回忆起某种美好事物时,可能便会忆起一段音乐或一个画面,而这些音乐或画面,又会让他想起一段段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最美的事情总是与人分不开,最好的美育也总是与亲情相伴相依。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正是美育的宗旨。在这宗旨之下,孩子的美育也没办法凭空而来,还是需要父母先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点燃自己对学习热情和生活的热爱,才能对人文美育拥有重新认识。

1.2 资料收集 采用助产机构妇幼信息系统分娩上报数据,除外存在信息缺失值数据,纳入2016年≥28周分娩产妇234 763例,与北京市年报数据差值<5%。分为非高龄初产、非高龄经产、高龄初产、高龄经产4组,对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

父母只有自己的审美修养不断提升和成长,才能为孩子获得全面、完整发展的机会,才能让美育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

建议对外观异常的膀胱黏膜进行选择性活检。当尿细胞学检查阳性,或存在高风险外生性(非乳头状)肿瘤时,建议对外观正常的膀胱黏膜进行随机多点活检,活检部位包括膀胱三角区、膀胱顶以及膀胱各壁。若条件允许,建议在荧光膀胱镜或NBI引导下完成多点活检。

(摘自《婚姻与家庭》2018年第10期)

标签:;  ;  ;  ;  

最好的美育,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