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论文_郑吉云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论文_郑吉云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云南昆明官渡区 650218

摘要: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采和利用率,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矿山企业的发展。秉持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方针政策,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构建平衡的发展路径,才是当下矿山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在互联网科技时代的背景下,积极的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切实的提高矿产的开发和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是矿山地质灾害预防的有效的手段。本文重点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概述,进一步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概述

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首先针对内因来说,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矿山地质灾害的产生。具备偶发特性。比如煤层自燃以及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比如地热,再比如瓦斯爆炸等。

其次针对外因来说,矿山地质的地下水位的改变导致了矿山地质灾害的产生。比如矿坑突水、涌水以及毁灭矿山等[1]。

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是崩塌滑坡,发生的地点包括地上和地下。

其中崩塌滑坡发生在地上露天开采的环境下,是由矿边坡引起滑落现象导致的崩塌滑坡。

其中崩塌滑坡发生在地下开采的环境下,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的崩塌滑坡[2]。

一方面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应当具有针对性,适宜性。首先应当合理的划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区域,切实的提高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针对重点防治区提出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

第一步是加强采矿人员对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以及措施的落实。

第二步是进行采矿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在采矿人员进行开采矿产工作之间,应当事先让相关的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矿山边坡的参数值计算,明确和规定开采的具体区域[3]。

第三步是进行现场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排查岩石变形或开裂的情况。在开采工作的过程当中,随时的掌握和检查矿区边坡的实际情况。确保矿区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坡上进行排水沟的设置,落实排水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矿区山体出现塌陷以及滑坡现象发生的概率。

第五步结合现场地势情况,针对重要地段以及高危区域建立相应的拦挡措施。避免岩石碎屑的迸发情况。与此同时,也对于可能发生山体滚石现象起到一定的抵制和减速作用。

第六步是制定渣场弃渣的后续处理方案。对弃渣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护处置,避免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其次针对实施爆破过程中突出的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是:

在矿山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爆破是常用的开采手段,一般应用的地点是开采现场或者在井巷挖掘区内,通过火药爆破技术,实现施岩土体的破碎操作,为开采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一步是针对火药爆破技术的操作和实施,需要爆破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性,并且能够掌握好技术的要点。

第二步是进行火药包的分量和直径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定[4]。在进行爆破操作之前,在能够达到岩土体等破碎的效果基础上,通常以最小化为爆破原则。切实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性。

通过合理的是使用和控制爆破技术,切实的降低矿体裂缝以及塌陷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落实地质环境的保护策略。

三、针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当针对矿山地质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评估要素应当包含:1.重点防治地区的现状评估和分析。2.矿山开采使用的设施进行评估[5]。3.地质环境的危险性区域进行评估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地质环境的保护应当遵循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为基本思路和原则。

最后针对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的诱因进行判断,制定维护和管理的保护和治理的对策[6]。

四、案例分析

以河北省承德市地质开采队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为例。

根据承德市地质队于2009年2月编制的《河北省承德县中成石业有限公司花岗岩矿2008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122b+333)3363.33km3。矿山年生产能力0.8万m3/a,至2009年7月31日,该矿山尚有服务年限125年6个月。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结合考虑矿山服务时间段、矿山采矿证有效期( 2005年12月一-2010年12月)及矿山闭坑后的2年治理期,确定本治理方案的适用期为8年5个月( 2009年8月一2018年1月),其中生产治理期6年5个月,即2009年8月至2016年1月;规划闭坑恢复治理期为2年,即2016年1月 至2018年1月。

河北省承德市地质开采队伍对地质环境的有效治理,以及在开采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有效的措施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和参考价值。

五、发展趋势探讨

(一)矿山地质环境研究趋势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跨领域、多因素的综合性治理工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系统以及矿业活动进行两者结合的研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创新的、复合性的理论,将进一步完善和构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方法体系。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评价体系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的评价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系列性难题,将是我们突破和探究的主要方向。通过更多的学科介入,更多的理论基础,持续性的开拓和完善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评价体系。通过创建评价的数学模型,实现指标的赋值,以及权重系数的确定,逐渐的实现指标的量化工作等。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系统性发展趋势分析

积极的借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特点,积极的探索生态学、社会学、地质学以及采矿学等先进的理论,创新性的以及创造性的进行系统的构思和建造。不断的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环境保护的系统。逐渐的面向理论方法体系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在进行矿山的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应当认识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性,还应当认识到对人身以及财产的损失严重性。因此积极的探索和制定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手段和措施,是矿山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地质环境得到保护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开采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灾害防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到开采的行动过程中。针对开采现场进行设计和规划,从开采范围到维护开采环境的稳定性等,切实的降低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概率。针对开采中的设施以及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定和设计,有效的控制开采设施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海青.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材与装饰,2018,(40):225-226.

[2]叶飞,段雅栩,刘顺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9):36-37.

[3]王煜,胡学辉.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区域治理,2018,(43):260.

[4]王永鑫.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2061.

[5]吴 静.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16.

[6]郑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5169.

作者简介

郑吉云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年10月生,民族:汉族 籍贯:云南昆明 学历:大学本科学历 职称:水工环工程师 研究方向: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治理。

论文作者:郑吉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论文_郑吉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