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优化策略论文_陈默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优化策略论文_陈默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230088

摘要:通过景观绿化设计更好达到互通立交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共生,形成自然良好的景观效果,提高驾驶员识别能力和道路容错能力,同时提高立交区的环境保护。

关键词:景观绿化;高速公路;绿色公路

导言

近年来,生态越来越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去年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将建设生态安全格局加入原本的四位一体当中。现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绿地现状,着重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1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控制苗木规格

树苗标准不宜太大,通常外型花木密度与冠幅有直接关系,应适当留下成长空间,苗高50~60cm为好,其它花灌木以3年生较适宜。种植“大树”,通常控制在胸径15cm摆布(依不一样的树种而异),植物的生理学特性和实践证明,胸径8~15cm的大标准树苗处于树木成长发育的旺盛期,移植这样的大苗,成长时间短,成活率高,发生效益快。相反,规格太大的树,移植成本高,成长慢,成活率低,反而欲速则不达。树苗尽可能来自苗圃,有些能够来自市政道路改扩建和单位绿洲调整以及原有老公园、绿洲、林带调整抽稀下来的大苗,制止直接挖种野生大树,依法制止随意搬迁古树名木。

1.2充分使用原有树苗

对互通及其它绿洲的改造,要充分查询原有植物的分布,并最大极限加以使用,一些规划者为寻求一致,全部从头美化,而不思考原有植物,构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这些原有存活下来的植物,其生命力很强,只需稍加使用,能够短期内产生较好的作用。

1.3思考全体作用

现在的一些绿洲改造中,常常仅考虑部分作用,随意性很强,或以主观意识为基地,而不考虑原有美化个性,构成不伦不类的零乱状态。在草坪改造中,应以抗性较强的花灌木或铺地花灌木及藤本植物为主,可坚持原有的规划个性及大致图画,不会呈现大的现象改动,同时可下降维护费用,节约水电资源。

1.4改动经营方式

结合互通改造,对以草坪为主的互通可逐渐改构成以常绿植物桧柏、铺地柏、白皮松等为主的苗圃,既延伸道路绿期,又可为城市美化储备大苗,然后既可达到美化美化目的,又可发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景观总体设计理念

美丽公路———提取和发掘眼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色彩,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的开花或色叶植物,或是涂装设计,来丰富全线路域色彩,打造一条美丽景观路。自然之旅———力求体现人、路、自然的和谐,在设计

上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尽量保护公路沿线周边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合理透景和现代处理手法,将公路沿线的海南中部自然风光展现于游客眼前,打造出一条“回归自然”之路。景观设计立足于沿线的自然特征,充分借景于大地景观,重视色彩搭配,力求达到特征鲜明、生态环保的开放之路、美丽之路、文明之路、和谐之路。

3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策略

3.1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进行高速公路规划时,对各种影响因素分类进行调查:可以简单分为气象、生物物种种类、沿线的城市规划、居住人口等方面,尽可能掌握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现状。例如:日本首都高速道路设计施工的各高架桥涂色,便结合了城市景观的整体构色,采用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涂色来改善视觉效果。日本首都高速道路建筑从其构造及布局来看,便仿佛东京都内一副巨大的不和谐图景。约80%的高架桥,穿越城市高楼缝隙的道路建筑,成为了横跨都市人头顶的风景。而这样的景象无疑为人们在生活中平添了诸多压迫感与闭塞感。为此,从道路建筑的色调上配合周边环境与之相协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都市人群的压抑感十分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保护沿线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如果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道,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高速公路在修建工程中及通车后产生的废气、噪音和垃圾等势必影响和改变沿线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恢复公路两侧因施工破坏的植物,恢复野生动物被破坏的生息场所,为野生动物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尽可能减少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中,保护其原有的绿地、水源,维护原有地形的差异,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历史遗址、名胜古迹及保护区,在设计和施工时,要做到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公路的线形、收费站、服务区的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不留人为破坏的痕迹,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3恢复公路沿线景观

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淳朴、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根据周围环境的背景来恢复由于公路边坡开挖时受破坏的植被,还其本来面目,形成高速公路沿线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

4后期绿化设计及栽植要点

4.1绿化设计及禁止栽植的内容

4.1.1指示区。一般用高大乔木,如直杨等,设在立交环形匝道及三角带内,用来指示驾乘人员的栽植。

4.1.2缓冲栽植。一般用灌木,如紫槐树等,设在桥台和分流的地方,用来缩小视野,间接引导驾驶员降低车速或在车辆因分流不及而失控时,缓和冲击、减轻事故损失的栽植,还可以缓减撞墩事故的损失。

4.1.3诱导栽植。通常用小乔木,如矮灌木等,设在匝道平曲线外侧,用来为驾驶员预告匝道线型的改变,引导驾驶员视野的栽植。匝道平曲线内通常不宜栽植乔木和高灌木,以防阻碍驾驶员的视野,在确保视距请求的条件下,能够栽植矮灌木或花丛。

4.1.4制止栽植区。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合流处,为了确保驾驶员的视野通畅,确保合流运转,不能栽植树林,但能够栽培高度在0.8m以下的草丛或花丛。一起立交内的其它空位能够栽培花草、栽植矮小灌木。挨近城市有条件的互通立交也可按规划图画摆放不一样品种的盆花。

4.2栽植要点

4.2.1景观绿化设计方案采用以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以行道树和模纹为主的规则式种植模式,模纹图案流畅自然,体现了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自然式以群落式种植为主,通过不同的搭配形式、林冠线的起伏和林缘线的进退变化,形成丰富变化的情景空间,疏密有致、开合有序。

4.2.2景观绿化设计所采用的苗木品种基本适应当地气候、土壤以及现场环境特点,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大部分树种耐瘠薄,抗污染,抗病虫害,易管理,符合“适地适树”植物栽植设计原则。

4.2.3景观绿化设计方案选用植物主要以偏大规格苗木为主,使植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规模形成快,效果明显。

4.2.4大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比例合理,竖向景观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组团尺度较大。常绿树、落叶树比例合理,色彩丰富,季相变化丰富,符合“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设计理念。快生树、慢生树种搭配得当,同时考虑近期景观效果与远期景观效果的形成。

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工作是高速公路整个建设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之间的关系,在以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和保护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有效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2]沈阳机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S].沈阳: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5.

[3]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陈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优化策略论文_陈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