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和她的学生们的那些事论文_洪凤兰

“老顽童”和她的学生们的那些事论文_洪凤兰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256600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 题记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这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全部。总想带领学生快乐的度过当下每一个日子,而不是机械重复;想带领孩子脱离这种机械而又枯燥的生活,想过一种能够温暖,惊艳孩子们的童真岁月的日子。希望这样的日子,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穿越岁月,汇入生活的海洋。多年以后这样的日子,仍是孩子们心目中那朵最值得怀念的花儿,历经岁月,经久不败。

作为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老师,这是我踏上三尺讲台以来的执念与梦想。我的根,在课堂。如农民热爱土地那样,我对三尺讲台,有着一份渴望、一份热爱,一份执着。带着这一份渴望与热爱与执着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去寻求一种科学而又合理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给自己和学生带来快乐的课程,带领孩子们过我们所向往的快乐日子。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找到了这样温暖学生每一个日子的课程——“玩”转作文。在和孩子们一次次的疯玩中,体验着快乐、兴奋、幸福,也得到了一个极其喜欢的绰号——“老顽童”。

一、“玩”出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去年接手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课,学生大多对习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习作。特别是我们班的吕浩东同学在多次不交幕醒日记作业之后找到我说,自己不会写作文,讨厌作文,考试时也从来不写,希望我上课时不要难为他,还告诉我他的语文从来没超50分。他这样一说可难为我了,放弃他,于心不忍。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就喜欢玩。他的话点醒了我,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呢?那就做一个老顽童和孩子们一起玩!我告诉他,那老师和你们一起玩。

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活跃因子,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一个个游戏,成为了他们笔下的习作素材,玩转作文课程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藕花,温暖了孩子们的童真岁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玩”出丰富的学习生活

说到玩游戏,它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题曲”,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它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自由独特的个性。将其融入习作课堂,更符合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和认知事物的特点。

玩转作文课程以游戏为媒介和手段,习作教学为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设计上讲究合理安排游戏,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激趣、引导、启发等功能,教师辅以指导习作的方法与策略。

引导孩子在参与游戏过程中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并极力培养他们做即兴速记的本领和习惯,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的瞬间,为接下来的习作做足准备。例如,去年为了让四年级的孩子们初步认知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我就设计了《单手剥鸡蛋》的游戏。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把左手放在背后,用右手把鸡蛋剥开最先吃掉者为赢家;再选出六个小组中的第一名进行决赛,决出冠军与亚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现场捕捉同伴的动作、表情等信息,揣摩同伴的心理,当活动结束时已经收集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再听记游戏中蕴含的道理,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一周一个游戏,一边玩一边写,为孩子们原本枯燥的日子增添了一抹亮色,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他们感兴趣和积极参加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玩”出语文素养

玩转作文课程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兴奋、激情、快乐达到了极致,同时习作也有了素材,我手写我心,源头活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自然文思泉涌了,妙笔生花。因此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去年期末检测前一周我和同学们玩了一个游戏:在五分钟之内做一份综合测试题,试题的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各科,共有八道大题。但最后一道题是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只做第二大题。第二大题是请各位同学填写好班级与姓名。测试卷一发下去,所有同学头也不抬,拿起笔刷刷地写起来,非常紧张,整个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我无可奈何的看着这些孩子们紧张的样子,不由得笑出了声。有的同学抬头看看我,又继续写,有的同学直接没搭理我,只有我们班的任欣宇瞅着我,嘟囔了一句:这里边莫非有猫腻,然后拿起试卷看了起来,看到最后,喊了一句,“我不做了,我不做了不行吗?”同学们都不明所以的看着任欣宇,就在这时时间到了。学生停止答题。我告诉学生让学生认真读一遍题然后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各位老师应该能够想象出他们看完试卷后的样子。我随即问了几个同学此时的想法和做题时的想法。就这样一篇作文的材料了然于胸,学生参与了,他们怎能不会写?

在玩转作文课程中,每个孩子都是主角,每个孩子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在课堂上,学生全身心投入,精彩不断,学生笔下妙语连珠,想象力更是不同凡响,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论文作者:洪凤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老顽童”和她的学生们的那些事论文_洪凤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