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职业高中的改革趋势_职业高中论文

韩国职业高中改革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高中论文,韩国论文,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职业高中改革,是作为1993年7月颁布的“新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关于“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提出的。按照“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改革”计划,职业高中实行“2+1”,即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课程内容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学校与企业在培训技术人员活动中的分工合作。这种改革就是在职业高中实行“双元制”。

一、改革的背景

第一、技术人员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高中至今仍是培养技术人员的主要场所,但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种情形自80年代后期开始已越来越严重。全国每年大约有30万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不能就业,到目前为止,失业青年的数字大约超过了100万。尽管年轻劳动力过剩,但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却十分严重,仅制造业就缺少10-15万技术人员,这种状况还会越来越严重。从1991年开始,政府试图提高职业高中的效力,但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每年还不足7万。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存在着设备陈旧与不足的问题,再加上缺少具有丰富的生产现场经验和熟练技能的教师,以及企业采取不合作态度,生产实习教学受到极大的影响。现场实习不足,使得学生之所学与企业生产现场之所需大相径庭,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特别是企业生产现场的适应性。因此,应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岗位训练,促进学生现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问题。

从本质上说,职业高中与电大、函大、业大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他们都发挥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但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中,职业高中属于正规学校系统,而电大、函大、业大则属于非正规学校系统,并且一直是作为正规学校系统的补充形式。从正规学校系统来看,职业高中也被设计成正规学校系统中普通教育的补充形式,并且被设计成一种终结型的教育。在大多数人看来,学校教育应使大多数学生接受普通教育并进入大学,只有那些不能完成普通教育的学生才应该进入职业学校,即不能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高中,不能考入大学的学生进入职业学院或业余大学。职业高中、职业学校、业余大学都是一种终结型教育,它们没有层次上的联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是被作为独立的教育系统看待的。由于这些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只是作为正规学校系统的一种补充形式,而不是作为前后连贯的继续教育系统来设计的,这就使得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发展道路被堵死,使得劳动者的继续教育成为不可能,从而也导致职业教育被人们忽视。

第三,职业高中内部的问题。

从生源来说,由于职业高中被设计成一种终结型教育,并且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得不进入的学校,而且随着普通高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职业高中的社会地位变得越来越低。这样,职业高中成为低成就或社会地位低的学生集中的场所。

从课程设置来看,职业高中习惯于那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这种课程难学且不适应企业的需要;普通文化课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法,而不是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育部门的计划不一致,因此,职业高中不得不按照双重标准来安排他们的课程。

在生产实习教学方面,大多数职业高中缺少实习的设备、场地,已有设备也陈旧落后,同时由于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与教育投资的有限,学校教学设备与生产现场的设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克服生产实习设备、场地不足的问题,许多发达的工业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引入企业内的生产现场。但在韩国,这种生产现场实习还停留在形式,这是由于实习时间不充分、企业界不参与、缺少好的实习计划以及缺少有力的校企合作体制造成的。

就师资而言,那些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经验的人想成为职业高中的教师还有许多制度上的障碍,另外,即使是实习教师也缺少到企业接受在职训练的机会,这必然会影响到职业高中师资的水平。

第四,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问题。

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高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这一贡献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正确评价,而且职业高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忽视。其原因有:第一,传统的职业观是倾向于从事白领工作而不是技术工作,技术人员在工资、晋升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样,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也被忽视;第二,由于职业教育是按照一种早期终结型教育,而不是按照继续教育的形式设计的,这就使得技术工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谋求自我发展成为不可能,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传统社会里,学术水平是保证人的一般能力的最可靠的因素。那时,决定工资、等级依靠学术水平是合理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职业日益分化和专业化,专业化的职业需要有特殊能力和资格,但人们仍未克服就业中的学术化,还没有建立起一种依靠资格证书制度来决定就业和晋升的新机制,这也是形成人们消极对待职业教育的一个原因。

二、改革的依据与目标

(一)、改革的依据

根据前面的分析,职业高中与劳动力市场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不足与学生生产现场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职业高中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扩大学校的规模、提高学生的现场适应能力。

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从各种统计资料中看出来。但如何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做法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减少人力需求;另一种做法是提高训练技术人力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这两种做法具有互补性,但扩大技术人员的训练已越来越紧迫,这是因为当前劳动力在总量上供过于求,失业率较高,职业高中的生源十分充足;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实现生产的完全自动化还不可能,并且即使生产的自动化成为可能,失业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扩大技术人员的培训规模有利于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并且使制造业的基础更牢固,而制造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因此,扩大职业高中的规模,提高其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现场适应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职业高中自身造成的。如学术性的课程、陈旧的设备、学术的教师培养制度等,并且从校方来讲,他们往往认为现场适应能力应由企业负责,学校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如果这种观点站得住脚的话,那么,由企业培养学生现场适应能力的机制就应该建立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认为企业应该承担这种任务,这样,技术人员的培养只能偏重于理论教学。然而,在职业教育活动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学校与企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上各有自己的优越性和不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现场适应能力,必须建立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

(二)、改革的目标

1.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用,增强职业高中的教育能力。

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总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用,应减少修建新的职业学校,但必须增强已有学校的教育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产设备的日新月异,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学校花大量的资金用于添购新设备是得不偿失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现场适应能力,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生产实习教学,为此,必须以法律手段保证企业内生产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2.提高职业高中的地位,树立新的职业高中形象。

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高中的生源状况。由于通往大学的道路被堵死,技术工人的地位较低,职业高中的生源数量逐渐减少,质量也越来越差。要改变这种生源状况,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是必需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确立职业高中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与普通教育系统并行,并确立高中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以便吸引优秀学生进入职业高中,使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比例达到1∶1。

3.建立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制度。

提高学生现场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度。然而,企业总是以获得利润为其行为目标的,为了调动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种校企合作应是互利互惠的。对企业而言,应给予其选择学员、制定培训计划、雇佣学徒等自主权。所以,这种校企合作制,应是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开发、现场实习、教师培养等领域紧密协作。

4.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满足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应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并使他们努力学习技能,为此,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是十分重要的。

5.建立各种保障体系。

要保证职业高中的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同时对各种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如财政拨款制度、职业教育研究体系、就业指导等。

三、改革的措施

1.按照继续教育的观点,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重新界定职业高中的性质。

新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由职业高中→一年制职业学院→工学院的职业继续教育系统(见附页)构成的。从其结构来看,二年制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又分为针对普高毕业生的计划与针对职高毕业生的计划。针对职高毕业生的教学计划,是一种改进现场适应性、加深基本的职业知识的计划,对学生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职业高中平时的成绩记录和体现职业高中教学内容的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在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中,二年制职业学院起着培养技师的作用。

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四年制工学院,也可以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报考;二年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也可以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工学院接受二年的提高教育计划。作为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工学院在学生、教师、设备、教学方法、学术程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学术性的大学,并有利于在企业进行技术教育。

重新界定职业高中在这一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及其性质。技术人员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工程师(技术大学毕业生及以上)、工艺师(工学院毕业及以上)、技师(二年职业学院毕业及以上)、技术工人或工匠(职业高中毕业),根据这种划分,职业高中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

2.改革课程结构,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计划。

改革课程结构,是增强学生现场适应能力的基础。职业高中的课程不同于普通高中,技术课比普通文化课、生产实习比理论教学更应得到加强,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普通文化知识、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年在企业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和现场的生产实践。即使是普通文化课,也与普高的不同,它应反映生产的需要,如道德课应侧重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数学和英语应包括工程数学和工程英语等。

课程内容强调相近工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相通性,内容的组织强调整体化,教材的描述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内容的选择建立在周期性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

为了兼顾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等多方面的需要,职业高中的教学计划有全日制计划(day-program)、夜间计划(night-program)、季节性计划(season program)等多种形式。

3.生产实习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企业内生产实习占全部教学内容(204个教学单元)的33%(68个教学单元)。这种实习又可分为基础技能实习和特殊技能实习,基础技能实习一般在企业的培训中心花3-9个月进行,特殊技能实习(生产现场的实习)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在生产岗位上进行,大约6个月。每个培训企业都建立一个包括技能培训主任、普通教育主任和个人指导主管在内的教育管理机构。

生产实习教学主要由韩国工商业协会指导和管理,最后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和管理的具体条款、方法、法令等由韩国工商业协会建立的“工业教育和培训委员会”(暂名)制度。

生产实习教学的评价分为一般技能的评价和特殊技能的评价。一般技能的评价采用常模参照性评价的方法,利用等级来确定学生的水平;特殊技能的评价采用目标参照性评价,由生产线上的指导人员使用特定的判断标准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实习结束后,企业把这两种评价的结果送到学校,由学校写入个人记录档案(这些结果不能用作升学的凭证)。

4.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技术资格考试,授予学生技术资格文凭,技术资格考试是按照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的,学校主要负责理论部分的考试,企业负责生产技能部分的考核。

5.培训合同的运用。

为了更好的实施生产实习教学,学生个人应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而且双方都应严格遵守合同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合同的内容包括一年中的培训补贴、工伤事故的赔偿、保险与福利、休假、培训内容等。合同中的某些特殊内容由学校代表、企业、研究机构、有关的政府机构、家长和学生组成的委员会制定。

6.企业生产实习教学费用的负担。

企业负担企业内生产实习的费用及学生的培训补贴,这些费用是属于义务职业培训征集税的一部分。如有必要,有时也由政府负担。那些针对中、小企业,并由韩国工商业协会兴办的公共培训中心的经费,部分由培训委员会负担,部分由政府负担。

7.学生与进行生产实习教学的企业之间的相互选择。

由于学生与企业要签定合同,因此,双方之间应有足够的信息交流及相互选择的权利。为了帮助签定合同,教育部门要提供给工商业协会、企业界及相应组织一份包括学生情况的手册,工商业协会也要提供给教育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一份有关生产实习场所及企业的手册。学生实习的安排由学校和企业讨论决定,然后由工商业协会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

8.招生方法及招生数量。

职业高中的招生主要是根据原来学校的记录(包括学科考试成绩、能力倾向测验情况及学校的推荐信等)及入学考试成绩进行的,招生数是由教育部门和工商业协会根据当地产业分布及劳动部、人力厅、中小企业联盟等机构提供的技术人力需求信息灵活地决定的。

9.师资培训。

职业高中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在职业教育学院进行(每个地区建立一所职业教育学院)。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解决那些工学院的毕业生和有企业生产经验的技师想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和在职教育问题。另外,还要把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纳入每3-5年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计划。

标签:;  ;  ;  ;  

韩国职业高中的改革趋势_职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