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鼓励教学方式对特殊学生的运用论文_王秀珍

浅谈鼓励教学方式对特殊学生的运用论文_王秀珍

[摘要]鼓励是现代教育中至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鼓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榜样鼓励、肯定鼓励、宽容鼓励等。在运用不同的鼓励手段时要注意鼓励与奖励的区别,处理好鼓励中的一些小技巧。综合运用各种鼓励手段,最终将会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学生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鼓励方式 寓教于乐 自信心

有这样一个事例: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赏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怎么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学生一个积极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一、鼓励的方式

(一) 榜样鼓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圣贤之仁可以百世为师”。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家塞廖尔·斯迈尔斯说:“当人的性格处于可塑阶段并具容易接受影响时,最好是激励他们去崇拜伟大的品格。”要让学生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就要挖掘人类社会中的贤与善。

(二) 肯定鼓励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这种渴望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使克利斯托福·瑞恩爵士在石头上设计出诗篇。教师的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味的否定批评,甚至吹毛求疵会斩丧学生的志气。

二、鼓励方式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鼓励与奖励是不同的。鼓励一般是发生在行为产生之前和行为过程中,而且多数情况下,它是伴随着“困境”而出现。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此时如果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及时鼓励,无疑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育实践证明,运用鼓励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可以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鼓励适用于所有学生,但有效的鼓励要结合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切忌不合实际的空话和套话,要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你是在鞭策他。总结教学中的鼓励事项,具体而言,以下几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首先,鼓励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上多和自己较劲儿,不跟别人比,通过自身纵向比较,才能比出自信,比出进步。

其次,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肯定鼓励方式的运用。由于能力以及认知方式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用单一标准对学生作评价,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单独培养,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地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并充分认识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从而促使他不断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充分信任,给予“高期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对自己估计不足,不相信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做事缺乏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从他们身上的优点入手,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学习机会,不断交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任务。在之前充分表示相信他能完成,在之后及时给以肯定,在受到挫折而未能全部完成的时候,要充分肯定已有的成果,并坚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使他们时刻感到教师鼓励、信任和期待,在成功中逐渐找回自信。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时,不妨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他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四,鼓励与表扬相结合。事实上,单纯的鼓励有时难以满足学生力求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如果能再辅之以表扬,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先鼓励后表扬,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总之,鼓励和奖励都是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动力。学无止境,坚持长期的努力并树立长远的目标,才是学生应对漫长而又艰苦的学习过程的根本,不断地鼓励则是维系这一过程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教师在运用鼓励的方式时,更要注意因事因时做调节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教学的意义

最后再总结一下鼓励教学的意义。应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产生运用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追求的目标。鼓励方法也不例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鼓励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鼓励教学是达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本,实施愉快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双边互动流程达到和谐融洽的一种艺术境界。因为教育工作是一件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的崇高职业。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人生品位,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和谐的校园,乃至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换观念,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对话式”、“交谈式”教学,将“填鸭式”模式改革为“引导式”、“讨论式”、“互动式”、“练习式”等百花齐放式的教与学、学与教的多向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寓教于乐”。鼓励正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的第一要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学中鼓励方式的重要性。

其二,鼓励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自主性的增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就是培养“听话”的“乖学生”。殊不知,这往往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严重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培养的是一个只会服从命令的士兵,而不是一个可以自主指挥,应对世界变换的将军。而就现代社会的现实来看,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由此而来的自信心的培养,都是应对万千世界的重要素质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鼓励教学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小小课堂,它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否定和修正,也是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而做的初级准备,其意义可谓既远且大。

结语

榜样鼓励让徘徊踯躅的学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肯定鼓励使屡犯错误的特殊学生有了改过的信心,宽容鼓励令痛苦不堪的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的善意的尊重、肯定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日异其能,岁增其智,构筑一个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卢强:《勤鼓励,慎奖励》载《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雷震:《也谈语文教学寓教于乐》,载《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

[3].励勤:《鼓励孩子最有效的100种方法》金城出版社2011年3月

[4].李发凤:鼓励是教师必备的法宝[J];成功(教育);2012年07期

[5].赵胤荻: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亚太教育》2015年 第35期 296-296页

论文作者:王秀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浅谈鼓励教学方式对特殊学生的运用论文_王秀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