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兵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民医院 629100
麻醉剂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是有利的,主要是由于诸多手术过程都需合理使用一定剂量的麻醉剂,从而减少不同患者围术期间的疼痛感知。七氟烷是一种带有麻醉效果的药品,药品主要应用于全身麻醉过程,并借助诱导作用,使患者的基本体征得到控制。当前临床医学也融入了此类麻醉剂,且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将该药剂应用于临床医学当中。那么,七氟烷麻醉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药剂的运用方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什么是七氟烷?
七氟烷一种卤代烃物质,其分子式为,药剂具备麻醉作用。该药物一种具有挥发性,同时具有一定刺激性的无色透明状液体。此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该药物能使患者全部吸入,进而达到全麻的作用[1]。同时,药物具备较好的诱导机理。其诱导机理主要体现在或两种作用形式,通过引导患者在注射麻醉后进行浅度睡眠,从而消除部分神经传递组织功能的传递效用。在实际应用中,该药剂的血/气分系数较为固定,通常维系在0.62左右,有利于使肌肤的松弛和缩紧得到控制。特别是在麻醉过程中,某些患者患有心脏疾病,需要注意药量摄入[2,3]。而此类药物具备较好的保护机制,具备安全、稳定的效用。此外,该药剂的药剂动力学的主要方向通过患者的肺部进行代谢与排泄,使药物能随着患者肝脏、胆液和大小便排至体外。
2 七氟烷的基本药理作用
七氟烷的药理作用相对较好,主要是由于此类药物具备协调肌肉组织,并起到缓解肌肉松弛度的作用。通常药物能够使患者部分神经组织功能丧失,且丧失过程中会伴随有一定疼痛症状。同时,此类药物对气道刺激作用相对较低,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组织和脊髓组织。通过确立七氟烷的作用机理,使药物能够随着呼吸器官、肺部器官进行组织代谢,有利于引导药物能够快速在体内进行反应。最后,此类药物具备较好的深、浅麻醉效用,而患者仅仅需要借助几次呼吸就可以达到诱导,有利于使患者快速苏醒。同时,药剂对人体心率功能的影响较小,相对于其他麻醉药机所带来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更小,具体体现在患者疼痛感降低、呕吐情况减小的情况。
3 七氟烷的临床使用方法
(1)麻醉诱导:此类药物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的心脏组织,主要是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较小,如对患者呼吸的损害度较低,且挥发出的气味会起到舒压的作用。通过血液组织和气体的分配,有利于将患者的肺泡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患者将药液吸入至身体内,并通过该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了平稳诱导的作用。此外,药物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心率指标的影响相对较低,能够维系患者的体征[4]。但是实际诱导过程中也需注意药物的实际用量,避免药物浓度过高使患者出现呼吸道衰竭,而导致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情况。所以,麻醉诱导过程中,需控制七氟烷的基本用量,确保所摄入的药剂含量在6.0%左右,不仅有利于使肌肉具备一定松弛度,对器官插管手术也提供了较好的效果。
(2)药物维持:使用此类药物还能够使药物具备一定维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借助全身麻醉的形式,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将必要药物进行麻醉主导,有利于在此基础中实现综合麻醉。
(3)临床手术:此类药物属于芳香烃衍生物,本身就就有一定香气,能够促使小儿患者的呼吸道组织不被刺激。实际手术过程中,此类药剂能够在诱导作用模式中进行恢复,并借助循环呼吸的作用,维系小儿患者的呼吸功能。同时,药物具备一定循环功能,有利于在麻醉手术中合理摄入定量麻醉药物,从而降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呛气、咳嗽的情况。此外,手术过程中,该药物能够确保小儿患者的心率稳固在正常水平,可借助合理的循环机理调控了小儿患者的心率功能。此外,临床手术过程中,血压因素也会使患者的血压功能受到一定阻力情况,这对于患者本人是不利的[5]。由此,需注意药剂的浓度,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血压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合理的气血分配,提高药物的可控性。通过对患者的气血分配情况进行调整,并摄入定量控制性麻药,且后期也不必再摄入控压药物或补液药物,也能达到相应目的。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小儿临床手术中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保护患者食道下部的组织能力,且对患者括约肌的影响较小,能控制由于药物反流而导致身体组织的损害。
(4)门诊用药:由于此类药物对患者器官组织功能的损害程度较小,且麻醉手术过程中的后期并发症几率也相对较低。但是,常规门诊用药过程中,需在氯胺酮肌组织部位进行麻醉,同时借助常规手术麻醉方法进行治疗,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常规治疗过程中极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临床负面反应,如呕吐、恶心等。所以,对小儿患者摄入定量七氟烷,能够暂时性压制患者情绪不安的现象。所以,需引导小儿患者吸入定量药物(通常在6.6%左右),能够降低小儿心理的压力。用药过程中还需注意禁用此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例如患者持续出现高热现象,且患者血压指数不稳定,需降低或禁用此类药物。
(5)麻醉苏醒:由于小儿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小儿不配合治疗、安抚效果不好、大声喊且过于偏激的行为,体育粗需对小儿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需在围术期尾端5分钟左右向患者直肠部位注射0.28mg/kg咪达唑物质,这对于减少患者术后的综合症和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是有利的。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医师还可选择带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也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情绪不稳定的发生几率。
4 总结
七氯烷药物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控制患者并发症几率,降低术后呼吸、心理压力的情况。同时,此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较好,实际应用过程中负面影响较低,能提高术后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麻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医院麻醉科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7):93-95.
[2]王海云,王国林.神经外科麻醉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32):22.
[3]王彩霞,熊光权,白婵,etal.渔用麻醉剂检测方法及残留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1):51-56.
[4]唐松华,黄成.基层医院麻醉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0):12-13.
[5]徐浩,孟祥忠,赵妍,etal.局部麻醉药新剂型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5):977-981,986.
论文作者:陶佳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此类论文; 过程中论文; 药剂论文; 作用论文; 小儿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