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历史的创新教学论文_王芝园

探究高中历史的创新教学论文_王芝园

王芝园(江苏泰州民兴实验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历史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传统的历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要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创新办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9-4636 (2018)12-146-01

1、高中历史课的现状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步入这个丰富多彩、令人流连忘返的家园,使人警醒、令人明志,助人睿智、促人高尚。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少高中学生对历史课没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

1.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跨度大,综合性、理论性强,起点、立意高,“难、繁、偏、旧”的学科特点较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现行高考评价体制下考试和学习的脱节,历史课常常与枯燥无味的课、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挂上号。

1.2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因素

由于社会和上级部门往往较多地以考试成绩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也往往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使得不少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使活跃的课堂变得呆板、沉闷。在课堂里,所谓“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因掌握知识而自然地成了课堂教学的惟一强势权威者,而学生则相应地沦为可怜的“弱势群体”。另外,有的教师往往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于是,在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生命的互动与智慧的碰撞,又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更不可能有沁人心脾的诗意的生成。这样,本应趣味盎然的历史教学因受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而变得索然寡味。再者,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忽视,也使许多学生学习不得法,花时多效率低,成绩上不去,产生自卑感。加上部分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强制学生学习,动辙批评训斥、罚抄写,等等,使学生感到心情压抑,进而产生厌恶,原有的兴趣也丧失殆尽。

1.3传统的主、副科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和短视观念影响,学生认为历史科是可有可无的“副科”,意义不大,不必花力气学习。即使学,也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加上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不少学生可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获得历史的知识,于是,“历史没有什么深奥的学问”、“历史易学,只要背背、翻翻书就行”的错误观念在学生中普遍流行。加上部分老师的不当宣传,使得学生很难对历史产生很大热情。

2、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新

对于创新的必要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实践手段来实现它,并且达到所需要的效果。以下是我对于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很多历史老师都具有非常高的学历,从理论上讲,应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行为,更主要的是学生要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播,如果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么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这其中包括关于专业上的素养,比如教师要多多拓展关于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知识上;教师应该有旁征博引的本领,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正的历史的世界。除了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汲取新的教学素养,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上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都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打开教学的局面,从教学本身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心理等出发,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2革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思想上有真正的突破,只有敢于接收新观念,才能寻找到进步的阶梯,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应摈弃原来的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思想革新以后,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实践。实践中还要多多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现在十分普及的多媒体教学,而且可以借助于其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一味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传统模式。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教师花再多的心血,学生也只是被迫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想学、自己要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成功。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多讲述一些历史上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听,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对历史学习的渴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在学习如何做人,是在学习人生的道理。历史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历史教学的创新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以一种不断摸索的、求知的创新精神去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地进步。

3、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教师应认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成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会和谐共赢。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学生学习要遵循教学规律,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能力固然重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性思维?怎样将课堂教学与课内外探究二者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值得教师们深入思索。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要不断地再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挑战。

4、总结

总之,新课程下教学模式创新,既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又是一个教学模式问题。要让新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颖.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析学科教学[J].2009,(10).

[2]吴继权.试论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J].2007,(5).

[3]王忠毅.试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尖教学[J].2009,(5).

论文作者:王芝园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探究高中历史的创新教学论文_王芝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