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引起阿瑟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_黄祖芬

1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引起阿瑟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_黄祖芬

黄祖芬

(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腾冲 679100)

阿瑟氏(arthus)反应是因进行多次注射,注射的抗原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当医护人员再次注射相同的抗原时,抗原会逐渐从皮下向血管内渗透,血流中相应的抗体则会从血管壁向外扩散,抗原会与抗体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血管壁的基底膜上,会促使粒细胞浸润,释放出组织损伤的因子,会引发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甚至溃疡等剧烈的炎症反应[1]。

1.患儿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患儿,男,出生日期:2015年8月1日,足月顺产,腾冲市xx镇xx村散居儿童,患儿监护人否认患儿预防接种过敏史、重要疾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1.2一般情况

该患儿于2016年5月25日在当地村卫生室接种点规范接种第二剂A群流脑疫苗后,于2016年6月20日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3cm*3cm红色硬结、肿块,硬结表面无充血和渗夜,无发热、瘙痒等不适,家长在咨询当地接种医生后对硬结部位用湿毛巾进行热敷,症状无好转,也未到上级单位治疗,2016年7月10日,患儿左上臂硬结表面出现充血、水肿等症状。患儿家长带患儿到当地卫生院门诊进行诊治,卫生院门诊给以抗过敏治疗,患儿症状无好转,7月14日患儿硬结表面出现充血、水肿和渗夜等情况,患儿家长方带患儿到腾冲市疾控中心免规科就诊,逐转诊患儿前往腾冲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儿科以“阿瑟氏反应?”收住院,并给予抗过敏及局部红外线照射,服用氢化可的松每天0.5~2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等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患儿硬结变小,表面干燥无渗夜,充血、水肿等情况明显好转出院。患儿出院1月余左上臂注射部位恢复正常,2016年8月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确诊该例疑似异常反应为“阿瑟氏反应”。

2.疫苗接种史

2.1该患儿从出生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6月20日间,共接种接种14剂次疫苗,除首剂乙肝疫苗在出生单位接种外,其余疫苗均在当地村级接种点接种;其中患儿左上臂共接种4剂次疫苗,2015年9月25日左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后,2016年2月25日左上臂皮下注射第一剂A群流脑疫苗,2016年4月25日左上臂皮下注射第一剂乙脑疫苗,2016年5月25日左上臂皮下注射第二剂A群流脑疫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此次接种的A群流脑疫苗均为疫苗冷藏运输车规范运转到当地村卫生室接种点,接种点储存于4.3℃医用冰箱;厂家:武汉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批号20150316-1,有效期2017年03月05日;该批次疫苗具有批签发合格证,在腾冲市其他接种点未发现类似异常反应;接种点为合格接种点,接种医生具有预防接种资质证和村医资格证;疫苗接种规范,接种程序及接种方法、注射部位均正确,为合格接种。

3.处理

3.1该患儿在接种疫苗出现阿瑟氏反应,当范围较小仅有局部红肿、硬结及渗出时,及时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避免局部烫伤;保持左上臂衣服的柔软及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2症状较重时同时服用氢化可的松每天0.5~2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等抗过敏治疗。

4.讨论

4.1该患儿从左上臂皮内注射卡介苗后,至左上臂皮下注射第一剂A群流脑疫苗,间隔仅5个月,有文献记载,特殊个例因为注射卡介苗后,在卡介苗注射部位半年内注射接种其他疫苗容易发生阿瑟氏反应[2]。

4.2该婴儿因左上臂进行多次注射,注射的疫苗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当接种医生再次注射相同的疫苗时,抗原会与抗体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引发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等剧烈的炎症反应。

4.3 由于村级接种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门诊医生对疫苗接种后出现“阿瑟氏反应”等疑似异常反应知识的缺乏,在该患儿出现“阿瑟氏反应”较轻的局部症状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及报告,导致患儿的病情延误。

为促进全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必须加强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及门诊医生对“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及门诊医生对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孟凡亚,沈永刚,刘丹青,陆志坚,唐继海.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05)

[2] 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及纠纷防范与沟通.丁峥嵘

论文作者:黄祖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1例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引起阿瑟氏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_黄祖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