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探究-以南京市为例论文

城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探究
——以南京市为例

朱馨怡,邓灿榕,田 娟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一道安全网。长期流浪生活对流浪人群本身身心健康和日后发展不利,并且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与流动人口的增加,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关注流浪人群,健全社会救助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阻挡的保障民生的趋势。流浪人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救助。本文针对城市流浪人群的现状,以南京市为例,深入剖析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解决该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

[关键词] 社会救助;流浪人群;社会秩序;社会矛盾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带来贫富差距增大以及人口流动也导致城市流浪人口的出现。流浪人口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生存环境艰难。南京市城市治理在大力推进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城市流浪人口的社会救助,但在新街口、南京南站等人流量密集地仍存在较大数量的流浪人口。本文分析南京市流浪人群的生存现状、救助现状,以求分析流浪人群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性建议,为需要帮助的流浪者提供帮助。

2 城市流浪人群现状及其社会救助现状——以南京市为例

2.1 南京市流浪人口的结构与生存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可知,南京市的流浪人口在年龄结构上,老年人占比最大,占比高达85%,老年人成为南京市流浪人口的主力军; 青少年和中年人较少,大约为5%和8%; 流浪儿童人数相对最少,约为3%。

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南京市流浪人口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衣、食、住、行、健康等均面临严峻问题。第一,食物。流浪人口的饮食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大多数流浪人口的食物来源是剩菜剩饭,有的甚至是垃圾桶里的食物。这些食物没有任何卫生保证,更谈不上营养价值。第二,衣着。流浪人口大都衣衫褴褛,穿着破旧,美不美观从来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能蔽体、能保暖是最高要求,甚至在冬天没有合适的衣物过冬。同时,由于衣服长期不换洗,医学研究表明,这样的衣物特别容易滋生病菌,为病菌提供寄生场所。第三,住宿。大多数的流浪者是没有固定居所的。可以挡风避雨的地方,稍微温暖些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去处。他们一般会有随身携带的小破被子,或者厚重棉衣之类的御寒物品,也有少数人直接和衣而睡。最后,关于流浪人群的健康问题。流浪人群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在健康方面无法保证。在南京市,流浪人口主要分布在新街口等中心广场、地下通道入口处、地铁站以及火车站附近或者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商场附近,流浪者的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可以说,他们时刻受到来自疾病的威胁,万一得病,他们的经济状况又不足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总之,南京市流浪人口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2.2 南京市流浪人口的社会救助现状

南京市政府于2003年制定了关于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根据规定,民政部门负责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区各设立一个救助管理咨询点,就地、就近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办法》详细规定了四点主要内容,包括救助工作中公安、卫生、交通、市容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危重病人以及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不予提供社会救助的范围以及社会救助的经费财政问题。新《办法》实施后,南京市积极做好相应准备,原南京市收容遣送站更名迁址于尧化门,占地129亩,现已成为南京最大的社会救助中心。在政府大力支持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情况下,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本应该取得积极进展,而现实情况是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不少流浪人员更倾向在高架桥下、火车站外、地铁站内露宿,不大愿意到救助站里躲避风寒。数据表示,愿意接受社会救助站救助的流浪人仅占5%。有些人表示救助站只能解决温饱,不能拿到一定的钱财;有人表示救助站没烟抽没酒喝,生活不自在。

3 社会现象原因分析

3.1 城乡差别与利益驱动

由于宏观政策导向,江苏及周边省市的历史经济基础、区位地理因素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且现今社会区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如教育资源、就业资源、医疗资源等等。

救助机构职能与部门的边缘性导致各个部门工作职责之间衔接不紧密,救助环节单一也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者认为只需将其登记在案,带回救助站即可。根据2016年《南京市临时救助办法》,相关部门对大部分有本地户口的流浪乞讨或生活困难人员采取一定限额的物资救助,且救助金不超过社会低保的最高标准。针对一些极其困难的群体会采取转介工作。但是对大部分无本地户口的流浪乞讨人员,采取2003年国家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不提供相关的转介服务。

图1 江苏及周边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7年,四川粮食产量3498.4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66%,粮食总产量排名也从2003年仅次于山东和河南的第3位下降到2017年的7位,2011-2016年四川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不理想,同时四川人均粮食产量0.42吨,人均排名仅为16名。这意味着,四川粮食生产处于全面下降之中。2006年-2017年期间,全国粮食累计增长率为24.1%,而四川粮食累积增长率为22.3%,由此可见,四川粮食累计增幅大幅低于全国水平。(见表1)

基础教育的大范围普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精英教育不断发展,据统计,南京共有大学53所,其中本科大学有35所,每年从高等院校向南京就业市场输出的精英人才不断增加,社会职业岗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拥有高学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来到南京等大城市的外地居民,有不少是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农村人,他们自身的知识技能条件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不能够支撑他们在大城市寻得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以保障自身及随迁家庭的基本生活。

3.2 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愈来愈高

基于上述原因,一部分陷入生活困境的城市人口流落街头被迫流浪,另一部分受利益驱动走出家门,但是由于许多人缺乏工作经验、对信息的掌握不充分、自身能力不足以在机会很多风险也更加大的城市生存等,大部分人沦为城市流浪者。

对孔深70~830垂向测温曲线进行数据拟合,拟合方程为T(℃)= 0.0563H(m)+22.529,R2=0.996,平均地温梯度达5.63 ℃每100 m,若地温达到180 ℃,推测钻探深度需达到2 800 m,与国内外干热岩勘探深度比较吻合。

3.3 社会乞讨文化盛行,“职业型流浪乞讨”占比较大

乞讨文化是社会乞讨现象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个别经济贫困的地区,历史上就有以乞讨为生的传统,此类“职业型流浪乞讨”将流浪乞讨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当作生活固定收入的来源。在2018年冬季南京民政部门在南京站、迈皋桥、中央门等地区开展巡查救助工作时,有愈八成流浪乞讨者不愿接受来自政府的临时救助。且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流浪乞讨者利用自身或者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缺陷,博取社会大众的怜悯与同情。更甚者,在乞讨丰厚利益的驱动下,通过拐卖妇女儿童、利用老人、残疾人等不法手段进行乞讨牟利。

4 社会救助问题原因分析

4.1 救助资金来源单一

基于流浪人群这一主体的庞大性,流动性等特殊社会属性,在对南京市流浪人群实施救助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发挥其社会责任感,共同负担起对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工作,政府不能仅靠单一力量对该社会问题进行治理,而需鼓励民间机构,如各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慈善机构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增强社会救助机构的实力,适当减轻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

总的来说,将问题导学法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问题导学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最后再应用于课堂的检测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作用,问题导学法将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巨大进步。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救助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救助范围太广,且流浪人群具有边缘化特征,预留给流浪群体的救助更少,如若要形成针对流浪人群的更加系统和完善的救助体系,单一的政府资金难以支撑。

从图1可知,江苏与周边省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较大,且由于社会信息的扩散与传播速度加快和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成本和难度大大降低,江苏周边的让人口大量外迁以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南京不外乎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4.2 救助管理模式有待提升

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政策覆盖不充分、物价上涨、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涨额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等原因,很多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村镇的贫困家庭面临生存难题,更甚者可能出现家庭赤贫。

缺陷分析时需要计算一些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得到定量描述,以便进行直观地对比。度量分析指标能够为定量分析缺陷提供基础。对软件产品发布后缺陷分析而言,分析指标主要包括:

4.3 社会力量的参与不足

社会流浪群体存在于大众生活中很多被忽视的角落,但是一方面大众由于思想的桎梏,会对流浪者这一本应该被救助的群体产生偏见甚至歧视,对流浪人群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因为民众对相关社会救助制度与程序的陌生,会造成他们对流浪群体的救助浮于表面,大部分会直接给予流浪人员金钱或者衣物上的帮助,暂时性的缓解流浪群体的生存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还有一部分会通过民间组织给予帮助,但是这都不能使社会力量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其次,还有另外一些力量稍微强大些的社会慈善机构,但是由于机构利益等原因,他们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会选择性忽视流浪乞讨人员这一边缘化群体,因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困难大、回报价值相对较低。

救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也忽略了流浪人群的“社会人”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接纳与爱,希望融入社会。但是大多救助工作只停留在物质表面,忽视了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导致很多接受了救助的流浪者,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成为流浪乞讨人员,本质上并没有得到改变。

5 现行救助体系的解决对策

5.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救助资金是救助工作得以完善、充分展开实施的前提,救助所需要的物品、人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资金普遍来源单一,南京市各社会保障机构或福利机构都是民政部门全额拨款设立,在财政信息中也未显示设置有具体的救助资金项目。

5.2 引入专业性救助管理人员

救助环节的单一性使得救助管理人员未能各司其职,在对南京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这一领域,充分利用南京市丰富的高校资源,通过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向其传授科学,有效地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和结构,并通过相关福利政策的下放,引进专业的救助管理人员进入社会救助机构,对现有的救助机构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改变普通的将流浪人群带入救助机构登记的单一方式。

OPNET Modeler业务建模可以在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3个网络协议层实现.对于从网络分层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开始的业务建模,OPNET Modeler提供了8种标准端对端业务和自定义多端业务应用配置[11-12].科文学院校园网目前主要应用为网页浏览、文件下载、邮件收发和数据查询等,因此在应用层直接利用OPNET Modeler的标准业务进行配置.

5.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流浪人群救助

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广泛救助,往往民营机构在对城市流浪人群的救助工作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多方群体应互相借鉴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合作。加大对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的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对流浪人群的社会现状及社会救助的实施现状进行宣传和报道,利用“互联网+”的新平台,增加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社会现状的宣传渠道,努力使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提高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

从笔者20多年参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实践中,感觉很多项目法人对招标选择的施工承建单位进场后的表现并不满意。施工承建单位本是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择优选取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还是在于工程招标投标中没有真正做到择优选取。项目法人通常认为大型企业、央企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是一般中小型施工企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招标投标过程始终将双眼盯在大型施工企业或央企上,认为只要将工程建设施工任务交给它们,施工进度、质量就能完全得到保证,直到施工承建单位中标进场后,才发现事实并不像原来所期望的那样,许多地方并不尽如人意。

5.4 创新城市流浪人群救助形式

现有社会机构应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方式,考虑流浪人群真正的心理需要和物质需要,除了解决其食宿问题以外,更要在日后的救助中,对其进行专业就业技能的培养,“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不要将其笼统的归为一组或一群进行治疗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个体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救助方案,真正做到让每一个走进社会救助机构的人都能获得称心的服务和帮助。

注释 : ①南京市现行的城市流浪人员社会救助相关立法仅有2003年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事实表明这只是一项临时性救助措施,流浪人员最终应回归家庭、所在地或居住地。2013年南京市大区合并,由之前的11区2县精简为11个区,主要为并秦淮区及白下区为秦淮区,并鼓楼区和下关区为鼓楼区,设溧水县为南京市溧水区,设高淳县为高淳区。在这之后,各区设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咨询点,就近为流浪人群提供社会救助。

【参考文献】

[1]李裕吉.浅析城市流浪乞讨人群的社会救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

[2] 赵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7(11):150-151.

[3] 张文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以安阳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0):47-48,66.

[4] 涂世明.流浪乞讨人群成因探讨[J].社会福利,2013:42.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18-0201-02

基金项目: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城市流浪人群社会救助探究——以南京市为例(XZD2018168)”

作者简介:

朱馨怡(1998- ),女,浙江湖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6级本科生;

邓灿榕(1998- ),女,贵州铜仁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6级本科生;

田娟(1997- ),女,江苏扬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6级本科生。

标签:;  ;  ;  ;  ;  

城市流浪人群的社会救助探究-以南京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