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60例治疗分析论文_方海坤

婴幼儿腹泻60例治疗分析论文_方海坤

黑龙江省牡丹江西安区海南乡卫生院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八面蒙脱石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给予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口服八面蒙脱石、思连康,疗程72小时。结果 60例患儿治愈49例,有效10例,有效率98.3%。结论 八面蒙脱石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好,无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毒性肠炎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因起病急,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儿童健康危害大,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经粪-口传播,较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是治疗的首要原则。为此,我们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八面蒙脱石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年龄≤2岁,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2岁,平均年龄为11.2月;病程1~7天,平均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腹泻,排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无腥臭味,无脓血。腹泻次数每日6~20次不等,起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部分患儿有口干、尿少等轻度脱水表现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化验正常或少许脂肪球,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诊断标准按1993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修订版)》诊断标准[2],入选患儿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均阳性。

1.2方法 60例患儿均给予补液、抗病毒用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口服思连康(0.5g/片)方法:6~12个月患儿每日2次,1片/次;1~2岁患儿,每日3次,1片/次。疗程72小时;服用八面蒙脱石(3.0g/包)方法:6~12个月患儿每日3次,0.5g/次;1~2岁患儿,每日3次,1.0g/次,餐后用50℃以下水或牛奶送服。

1.3疗效判断标准[3]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标准。①治愈:经治疗后24~48小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日;②有效:经治疗后48~72小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比以前改善且水分明显减少,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日;③无效:经治疗72小时,临床症状几乎无改变或加重,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好转。

2结果

60例患儿治愈49例,有效10例,有效率98.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肠粘膜屏障功能包括机械屏障功能、生物屏障功能及免疫屏障功能,三者共同构成一道严密的保护层,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浸入血液及组织中。根据肠道内菌的致病性不同,可将这些菌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害菌,又称抗生菌,其数量少,多为过路菌,如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即可引起疾病,如葡萄球菌、假单孢菌等有益菌。第二类,又称共生菌,这类菌数量大,无毒、无害并有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作用,宿主终身携带,如双歧杆菌、消化球菌等。第三类,中间菌又称双向菌,数量介于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作用双向,有时致病,有时不致病,如大肠埃及菌、链球菌等。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致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其活性降低,进一步引起双糖吸收不良,导致协调运转的钠、氯等离子吸收障碍,肠道内呈高渗状态而出现水样泻等表现[4]。

在肠道微生态有益菌的构成:双歧杆菌数量占95%,乳酸杆菌占1%,需氧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占1%[5],其他厌氧菌(如拟杆菌、难辨梭菌等)约占3%,双八面体蒙脱石是一种天然的铝镁硅酸盐,对细菌、病毒、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与粘液蛋白结合,保护粘膜,增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从而消除病原,起到止泻的作用,它能抑制RV的复制与传播,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分泌功能,与其他抗蠕动止泻剂不同,思密达不经肠道吸收入血,故安全无毒副作用[7]。思连康是一种混合的活菌制剂,由婴儿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联合组成,在肠道形成强有力的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防止外袭菌入侵;能补充肠道正常有益的生理茵群,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激发机体免疫力;扶植正常菌群,抑制有害菌、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纠正菌群失调重建人体健康微生境。

本组研究表明,八面体蒙脱石和思连康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效果好,无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较为理想的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3-271.

[2]方鹤松,段怒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1.

[3]方鹤松,魏承毓,段怒诚,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8,13(6):384.

[4]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4.

[5]方鹤松.小儿腹泻病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临床儿科杂志,2001,19(3):150.

[6]王俊侠,张宝元,刘庆伟.抗腹泻新药——思密达.实用儿科杂志,1992,7(4):205.

论文作者:方海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婴幼儿腹泻60例治疗分析论文_方海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