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六运小区的公共性提升论文_陈倩茹

浅析广州六运小区的公共性提升论文_陈倩茹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广州六运小区从一个住宅小区自发地向商业街区转变,并借助亚运会城市形象提升的浪潮一跃成为极具特色的欧陆风情商业街。六运小区的公共性是市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分析了六运小区作为居住小区的物质形态向公共活动场所演变的趋势,进而提出一系列公共性使用方面的改进意见,对旧城区居住小区的更新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六运小区;公共性;改进意见

1.六运小区发展现状

在喧嚣繁华的天河都市商圈内,六运小区凭借居住区的静谧与亲切,小资情调的特色店铺,成为一处独特而珍贵的存在。80年代建设的小区以9层无电梯的住宅楼为主,他位于天河区中心腹地,广州市新中轴线北段。南面为天河城、正佳广场、宏城广场、天河体育中心。北面跨过黄埔大道便是广州市CBD——珠江新城。就交通而言,他为三面为三条城市干道分为是,东部的体育东路、西边的体育西路以及南面的黄埔大道。小区周边有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及APM线。区位而言,这是无疑是可以与北京路,上下九相匹敌的黄金地段。在优越的区位条件的推动下,小区自发性的“住改商”由来已久,目前更是变身成为一个欧陆风情的休闲商业街区。小区内的商业以“特色”为特色。在绿意盎然的小区,掩藏着各具风格的中高档咖啡屋、酒吧、服装店、饰品店等。优雅的氛围,特色的店铺使其被誉为“天河南小资街”

2六运小区的商业化改造

2.1 80年代的小区规划

六运小区建于1987年,用地面积约为22公顷,容积率2.48,建筑密度32.15%,绿地率30%。当时我国居住区建设刚刚起步,受苏联居住小区模式的影响,小区采用居住小区——组图两级模式。由南北向、东西向两条道路划分成为四个组团。在组团之间,小区中央配置有小区级别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小学、市场、运动设施等。在组团内部配置有组团级别的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活动室等。建筑布局以行列式为主,8-9层的板式住宅,局部在组团边缘布置有几幢点式单元以打破行列式布局的单调。在小区建设期,广州私家车较少,所以小区交通组织以考虑行人与非机动车为主。小区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模式,通过道路划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来保证人行安全,同时小区内较少考虑机动车停车场地,机动车停车只是采用路边依靠的方式解决。顺应小区行列式的建筑布局,小区绿化多呈带状,分布均匀,大小相似,并没有形成较好的园林空间。六运小区属于开放性社区,并没有严格的门禁管理。六运小区的建设较早,建筑质量一般,小区环境建设一般,安全性不强,缺乏特色点,基础设施配置较为完善。

2.2商业化改造

2.2.1商业化改造历程

总结六运小区的住宅商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95年以前,为商业化前阶段。小区基本保持最初规划的功能形态,除了少数小区内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小区内的建筑均为单一的住宅功能。第二阶段在1996年—2000年,为商业化改造起步阶段。随着小区周边多个结合商业中心开业,小区沿街建筑的首层与二层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造。第三阶段在2000年—2010年,为商业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天河商圈初步形成,六运小区内部功能也开始转变。住宅商业化转变由沿街向小区内部渗透,小区内部住宅的首层出现许多各具风格的特色商铺,此外,沿街商业也开始向高楼层发展。第四阶段在2010年至今,为商业规模规范化阶段。抓住广州亚运会城市形象提升的契机,六运小区进行了环境的综合整治,这次整治着重在于提升小区的公共性休闲环境与商业化环境。不仅小区景观,建筑风格,基础设施等进行了改善,小区内的商业也进行了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剔除了部分污染性的商业,统一了商业招牌的样式等。整个小区定位为欧陆风情体闲商业街区。

2.2.2商业街现状

小区总体布局仍然沿用80年代规划建设的行列式点缀点状住宅的模式。为了适应新时候商业性发展需求,亚运会城市形象改造后,对小区的空间形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更适应商业、休闲娱乐等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

(1)商业布局

六运小区内的商业具有一定的规律,餐饮业主要集中在小区边缘临城市道路的一侧,大型餐馆主要集中在小区内东西向的主干道体育西横街,小区临体育西路、体育东路两条城市主干道一侧。而小区面向天河南一路一面及小区内南北向人行干道则为小型非明火类餐饮。小区内部零散分布了一餐特色咖啡厅,酒吧等。品牌销售店多集中于天河南一路,与路对面的天河城,正佳百货相匹配。创意零售、精品服饰、书店、spa生活馆刚分散分布于小区内部。以上商铺位处首层居多,spa生活馆多位于二层,一些艺术摄影,DIY烘焙以及少数形象设计机构等选择在临街高层。

(2)交通改造

小区内除东西向贯穿的主干路宽度约10之外,大多道路宽度为5米左右。小区原本的交通组织以人车混行为主,且车辆停放多采用沿街停放的措施,没有集中的机动车停放空间。改造之后,小区内实现部分人车分流,南北向小区干道改为步行街与南北向的城市轴线相对应。小区车行交通主要通过东西向的小区干路或直接与城市干道相连接。停车空间在局部的设置沿街停车位之外,在小区的组团内划出部分场地用地机动车停放。改造之后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停车问题有待在周边区域解决。

(3)公共活动空间改造

小区行列式的布局使小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小而碎。为了提升公共性,改造计划对小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整合的重点地段为小区南北向与城市中轴线相对应的主干路。具体做法是去除道路中间的花坛,形成宽阔的带状市民广场。在两端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引导人们进入,带状空间有收有放,商业街与小广场交替出现,商业街紧凑布置,小广场放开形成市民与居民共享公活动空间。但是实际使用当中街道穿越性功能大过于休憩功能,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休闲娱乐空间的氛围。

(4)建筑外立面改造

为了改善破旧的建筑外观,塑造欧陆风情,对小区内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将外立面粉刷深粉红色的主色并且调搭配少量的米黄色与咖啡色的营造欧式风情。将全部建筑的外窗都进行重新安装,同时为每户有加装一个“小阳台”。为建筑加建筑一个灰蓝色的坡屋顶。为部分建筑加建3米宽的特色柱廊。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营造出更加优雅的氛围。

2.2.3使用评价

在作者参与的一个有关六运街区的环境调研所得的结果当中,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主要为三类,分别是游人的休闲娱乐,路过以及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这些人对于街区的总体的使用评分为3.88分(总分为5分),其中绿化与道路状况最为满意。六运小区做为一个公共的休闲商业空间获得了一定的认同。

3评价与改进建议

无论从现实发展趋势还是从理论上的分析,六运小区作为一个商业住宅街区其商业性,公共性逐步提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现有小区形态的物质空间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实现其公共性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可识别性

六运小区的小区布局形式单一,各个组团并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小区内部环境的同质过强。置身其中很容易辨认不清方向。建议从凯文林奇的意向性五要素(道路、节点、边界、界面、标识物)入手,结合商业业态,在小区内的四个组团各自形成一个主题,主题元素在一些小品,景观设施上进一步强调。

(2)可达性

目前,小区的到达多通过中心南北带状步行广场。小区与周边道路的相连接的入口较多,但并没有引导性的标识,不易被人察觉且无法辨认方位。建议有选择的强调几个次入口。

参考文献:

[1]刘其华,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周边住区居民满意度研究, 2012,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2]温锋华与李立勋, 住改商_与城市空间多样性研究. 特区经济, 2007(114-115).

[3]张颖异,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地区的城市形态研究, 2011,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论文作者:陈倩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浅析广州六运小区的公共性提升论文_陈倩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