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论文_唐艳湘

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1病室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5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基础心理疗法加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心理疗法;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效果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近些年来发病率非常高,而脑梗死抑郁症疾病则属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极大的增加了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脑梗死后抑郁症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比较大[1]。对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而言,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患者的意志力也发生减退,而且患者的自杀倾向比较强烈,因此患者在出现脑梗死抑郁症后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此,我院对基础心理疗法加氟西汀口服治疗措施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在脑梗死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下是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5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53.1±4.1)岁;观察组共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55.8±5.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均没有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或者对抗抑郁药物停用1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所选患者年龄均在45以上,所有患者均没有既往精神病史、家族病史。排除心脑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和具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以及出现幻觉或者妄想症的患者,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心理疗法加氟西汀口服治疗:对该组患者实施口服氟西汀(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139),平均每次30mg,Qd,共治疗4周;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疗法,心理专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观察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患者采用rTMS治疗仪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刺激患者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将线圈放置与患者头皮平行的位置,患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频率保持在1Hz,刺激机器的运动阈值保持在100%,每天治疗1次,每次20min,每次刺激10s,间隔5s。总共治疗4周。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3]进行评分,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7个维度,每项总分均按照100分计算,分值越高表示各项生活质量越高。

根据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4]进行评分,共有20项,总分为100分,以50分为临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果:显效: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有效: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升;无效: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无改善,生活质量也没有显著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总有效情况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采取(±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也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5]。尤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脑梗死后抑郁症对脑梗死患者产生较大的困扰,患者发生脑梗死症状后,患者的意识障碍比较严重,患者的情感情绪表现异常、自杀倾向比较强烈,而且患者的部分生活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既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又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此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患者的抑郁症进行改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功能进行改善,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的目的。为此,我院对临床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对比研究。

在本次研究治疗中,我院对5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症症状具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7]。由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该治疗措施主要通过对患者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进行低频率付饶重复颅磁刺激治疗,通过颅内调节患者的神经组织,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组织等能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进而降低患者的脑梗死后抑郁症状[8]。由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每天治疗时间比较短,对患者不造成任何的创伤,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疗法,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最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基础心理疗法加氟西汀口服治疗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在脑梗死后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显著,生活质量提升速度快,应在临床治疗中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陈莹,严伟良,蔡靓,等.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氟西汀治疗基底节脑梗死后抑郁症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9):11-12.

[2]王兴宏.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脑瘫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8):1485-1486.

[3]冯虹,秦国兴,甘建光,等.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疗法对儿童抑郁障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2475-2478.

[4]汪晓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3):1495-1497.

[5]赵晓睿,张新斐,刘丽容.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8):83.

[6]肖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4):59-61.

[7]任艳丽,郭根明,李千军.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16,36(02):42-43.

[8]傅彩峰,高朝,苏天慧,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2):150-153+193.

论文作者:唐艳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  ;  ;  ;  ;  ;  ;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论文_唐艳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