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僭越: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建构论文

性别僭越: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建构论文

性别僭越: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建构

吴隆文 傅慧芳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女性向”综艺节目是多维度折射时代女性的天然镜像,具有提升女性生存空间、促进男性认知重塑与重构女性自我认同、赋权女性主体话语的价值。融媒体时代的女性形象正是通过依托去势模拟打破刻板印象、多元艺术形式进行塑造,以及重构女性价值的内生逻辑推动女性发出更强的时代之音。然而,在面对诸如节目数量、质量以及社会共识缺位的种种现实冲突,今后发展中的策略选择上,既要“从上往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从下往上”形成协同力量与之呼应,从政策支持、节目革新,以及构建社会共识和营造女性友善生态等方面出发,促进新时代的女性发展。

[关键词] 性别僭越;融媒体;女性形象;话语空间;综艺节目

社会建构理论指出,社会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张的是人不是天生就拥有性别定义,而是后天社会建构的结果所塑造的性别差异。[1]社会性别不是生理性别,而是由个体社会地位、社会情境、语言与特定文化等诸多要素塑造的。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能够直观呈现出基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现代价值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2]得益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媒体的传播边界日益向“无边界”发展,作为新兴艺术表现形式的综艺节目得以在影响力、范围、受众等领域打开了更为宽广的新视窗。作为“女性向”综艺节目,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文化类型,借用更加契合女性认同的叙事模式、审美风格、运作方式等,以“她文化”融入时代的“她经济”之中[3],能够依托融媒体时代的“巨人肩膀”,在多元媒体领域和空间里,通过构建诸如“元气少女”“洪荒女孩”“大魔王”“女强人”等更为具体的女性形象,一反传统语境与现实中对女性形象的禁锢,实现表达女性主体话语、伸张女性意识,以及普及和促进女性观念发展的目的,为处于“原子化”的女性个体找到现实中的“榜样”,从而凝聚在一起为女性发声和代言,在渠道、平台、归属感以及话语权利等方面,为广大女性提供新的着力点。当前我国综艺节目成为多维度折射时代女性的天然镜像,通过“去势模拟”的叙事策略,颠覆了男性社会主导的女性柔弱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如何依托时代特质迎接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以促进我国女性发展成为题中之意。

一、融媒体时代“女性向”综艺节目的价值意蕴

塔奇曼认为,媒介的运转离不开受众作为必备条件,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媒介必须反映社会价值标准,正是依托媒介表达体现文化,参与构建文化,并形成独特的媒介文化。[4]这既是对于当前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价值标准的“镜像”再现,又是对价值取向产生解构、重构的影响。

(一)依托多元媒体融合提升女性意识的生存空间

得益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半边天”的女性拥有政治上的“软”支持和工具上的“硬”技术,能够在当下社会的各个领域迎来发展的新时期,女性意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在融媒体时代,女性意识得以借助综艺节目的叙事形式,实现多元媒体和跨领域的无缝衔接,潜移默化间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为女性的蓬勃发展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的扩大化,一是在体量上,从《超级女声》唱出属于女性的声音开始,女性群体似乎迎来“她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向”综艺节目得以走入人们的生活空间,诸如《女人有话说》《闺蜜的完美旅行》《妈妈是超人》,以及近期大热的《我家那闺女》《创造101》等在“井喷式”的综艺场域里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当下的女性面貌。二是在媒体融合上,不管是从传统电视媒体上火遍全社会,还是从线上开始的网络综艺风靡起来,多元媒体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助力,促进“女性向”综艺节目得以取得不可同往日而语的传播效果。以女性生活体验为主题的《我们来了》,依托微博、微信以及门户网站等多元媒体的共同助力,取得全国网收视率2.26、份额12.66%、排名第1的超高收视;微博话题“#我们来了#”的阅读人数更是逼近7亿,讨论次数更达55万之多;各个成员更是拥有数百万级、千万级规模的微博粉丝群体。[5]三是从受众而言,女性得以拥有更多“看”的权利,而不再是男权社会下被“看”的群体。据2016《微博视频白皮书》显示,女性已然成为综艺节目的观看主体,女性用户在数量上增长了10个百分点,似乎进入一个“男色时代”。[6]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多元媒体认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通过综艺节目获取自身对女性的重新认知和认同。

(二)促进男性认知重塑与女性自我认同重构

综艺节目是寓教于乐的最好呈现方式。[7]在融媒体时代,这类艺术变现形式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得到巨大的发扬,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趋势和走向。综艺节目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上展现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及其精神世界,对于改变男性对女性的认知,以及转变女性对自我的认同大有裨益。一方面,通过融媒体时代的“女性向”综艺节目,男性能够多渠道、多平台和全方位地认识女性,去直观欣赏新时代的女性之美,感受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作为以女性为演职主体的综艺节目,让广大女性对于女性自身有了更多鲜活、直观的形象认知,从而获得自身的认同,以及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共鸣,依托微博、微信以及门户网站等多元媒体,形成连接社会、社群的“共同体”和具有归属感的“集合空间”。

(三)依托“女性向”综艺节目赋权女性主体话语

长久以来,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主流话语体系里,女性是作为“第二性”的附属者形象存在,呈现出对男性文化的屈从地位和失语状态。[8]融媒体时代的“女性向”综艺节目为打破僵局提供了一种选择。一是要让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以获取成功的可能,从而去实现女性自我的人生价值。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机会均等原则和照顾最少受益者的差别原则,从而去指导社会和经济权益的分配和调节。[9]毋庸讳言,传统男权话语体系的社会无法为广大女性提供更广的舞台以实现自我价值,甚至处处阻碍和限制女性自我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则为女性改变当前现状提供了一个选择。《创造101》作为生在平常百姓家的“杨超越”,以其自身所展现的坚强、勇气等女性精神,成为当前线上、线下的“热门”女性,是平民女性成功的典型。二是要让女性拥有更多渠道、平台去产生影响力,为女性自身的权益发声和代言。得益于多元媒体间的融合,为打破传统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来了》内在的女性意识得以在多元媒体领域广泛传播,以及通过转发、评论、“超话”主题等形式得到热烈讨论和参与。这些新型的、潜移默化的表达方式,为女性自身发展获取了更大的话语权利。

二、“女性向”综艺节目中女性形象的生成逻辑

四川省作为全国竹资源大省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四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竹文化是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挖掘四川竹文化的物质成就与精神成果,分析了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为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一)打破刻板印象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综艺节目的艺术生产依托电视媒体走入现实生活中,借助多元媒体融合迎来兴盛的历史时期,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行艺术创作的经济活动,体现艺术性与商品性的统一。然而,艺术价值的同一性与商品价值的市场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常常存在巨大裂痕,现实中的错位往往会影响到交换价值的实现[12],对女性形象产生消弭、解构的影响。

(二)依托多元艺术形式打造新时代女性形象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面上我们看到男权社会在不断地萎缩,女性意识日益被人们所知悉,关注、关爱女性的相关话题在电视、微博等多元媒体空间里进行广泛传播和探讨。为了使女性从男性话语中突出重围,女性开始试图以话语为表达范式对两性间的权利图示进行重新绘制。[13]人们开始可以通过各类综艺节目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女性风貌,并了解不同女性群体的精神世界。但是,纵观当前我国,近数千余个的综艺节目里,以女性为主题的节目仍是少之又少,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虽然,融媒体时代的女性发展得到一定的突破,却仍然有漫长的道路需要行进,以便为女性自身在男权社会里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如《我们来了》向人们展示女性在新时代里的多元角色和多种可能,并以饱满的女性力量走入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间将女性主义投掷于中国社会里,激起连绵不绝的波澜,对于新时代女性意识的构建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基于种种原因,《我们来了》在第三季结束后就终结节目制作,凸显出迫切需要构建对女性友好、善意的大环境和小生态,从而共同推动和助力女性发展。

(三)重构女性价值引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二是随着三峡等控制性工程建成造成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改变,现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成果也需要按照新的水文条件做进一步的复核和调整。

三、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建构中的现实冲突

为改变长久以来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形象固化和角色僵化的问题,“女性向”综艺节目向社会公众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貌,以及内在精神世界,让人们更加全方位地感知新时代饱满的女性形象。一是展现女性新形象和新风采,打破长久以来基于男性视角所设定的角色形式与形象表现,指明身为女性并不代表着天然弱势,通过剥去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固有定势,重塑新时代女性形象认知。《我们来了》节目向人们展现了从50后至00后的全年龄段及两岸三地的女性新风貌,既有时代风韵的林青霞、“紫霞仙子”的朱茵,以及青春气息的欧阳娜娜,还有“不老”的赵雅芝、“公益达人”江一燕,以及“长江七号”里的徐娇等,女性在节目里所展现的个人能力、力量爆发力、思维敏捷度等完全“不让须眉”。二是展现女性内在精神世界,向世人表达女性对于世界、社会的看法,发出属于女性自己的最强声音。长久以来,作为“被附属”的女性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女主内似乎成了天然正确,对于女性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究反而成了附庸风雅,没有渠道和平台去感知和展现当代女性的内在世界,“女性向”综艺节目为打破僵局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圆桌女生派》通过孟广美、徐静蕾、蒋方舟等对外貌、年龄、婚姻、爱与自我等话题的解读,让人们从对女性的外表形态的关注,转而更深层次地走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开始关注女性自身对世界的表达和认知方式、生活的关注点、价值的诉求等。

纵观当前“女性向”综艺节目,以色彩鲜明的节目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在当前的综艺“红海”里异军突起,通过唤醒新时代女性价值诉求,为女性觉醒与发展助力和护航。

(一)女性自身的呼声与“女性向”综艺节目的缺乏

“女性向”综艺节目得以在当前的各类综艺节目里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节目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及表现形式所构建的叙事方式,对于重塑女性形象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在表现手法上,通过“代入式”的入微叙述与广大受众产生情感共振。“女性向”综艺节目以广大女性为主体,通过女性视角去解析、解决、看待和参与各类问题和活动,以女性的体验方式表现女性在爱情、友情、生活、两性间等领域的独到见解、态度,时尚性、快餐性、片面性等问题渐渐被弱化,转而更加强调女性的体验、洞悉与感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节目类型涵盖了谈话式节目、主持类节目、竞技类节目、生活类“慢”综艺节目等各个类型,为广大女性提供更多的艺术表现平台,全方位展现女性特质。如早期的《快乐女声》,唱出了女性的声音;乐视出品的《我们的选择》,展现女性在两性恋爱等情感问题上的态度,多种类型的节目形式,为“女性向”综艺节目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全面、具体地展现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和独特魅力。

(二)女性意识的价值追求与综艺节目质量的不足

毋庸讳言,漫长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社会身份近乎隐形。得益于20世纪中叶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及女性主义得以走上历史的舞台,与其相关的知识得以传播开来,关于两性平等与差异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女性主义的中心问题。[15]但就整个历史发展轨迹而言,与其相关的知识、信息仍需要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得到“重新开课”,两性间的共识无法找到有效契合点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一是来自男权社会的恶意攻击,传统“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两极格局必然无法容忍传统女性角色和定位的改变,基于男权体系下的意识形态所构建的刻板印象,以及符号固化的“女性形象”根深蒂固,诸如做女红、相夫教子等柔弱形象,然而“女性向”综艺节目所展现的女性形象却同男权社会里的女性定义格格不入,对节目的诋毁以及对成员的骚扰时有发生。二是女性群体自身的分化,基于不同成员的粉丝群体间的斗争,对于女性的发展起到消弭作用。表现在多元媒体上的谩骂、造谣、人身攻击等,甚至严重到制造冲突,时刻消磨和瓦解女性的发展进程。单是女性自身对于女性主义的认同都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被动接受、真相揭露认清现状、联结对抗、整合认同,直至最后实现女性主义的诺言[16],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导致最后的失败。因此,女性形象的构建和女性权利的获取,终究归结于全社会上下的共识和共进,在融媒体时代通过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跨领域的传播手段赢取既定的传播目的。

凯特·米利特指出,性别之间的统治在我们的社会结构之中,父权制以制度的形式作为一个常数贯穿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形成过程中。[10]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利社会里,女性的角色失位导致女性自身在主导性、主动性、主体性等空间的权利散失。随着女性主义浪潮开始兴起,进步男性运动开始出现,女性主义得到一定的支持,反思父权制、推动性别平等得以在多元空间里开始萌芽[11],为女性赢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依托融媒体发展起来的“女性向”综艺节目,为打破长久以来的形象固化和价值“疴疾”找到了突破口,在定位女性自身的自然身份的同时,追求两性间的、非对立的、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一是以实现女性的人生价值为叙事核心。在当代社会里,随着女性意识的萌芽和觉醒,在职场、感情、生活等空间里,女性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归属感有了显著的提升,女性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改观。《拜托了妈妈》引导“父亲的育儿责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女性作为社会运行体系里的另一半主体,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女性向”作为节目的出发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直以来“男主外”的权利格局。二是为广大女性提供精神力量与切合实际的方法论参考。囿于“信息壁垒”的存在,广大女性无法快捷、便利地接触女性意识的相关信息,在人生的前进道路里“摸爬滚打”,并将男权世俗社会里的僵化标准作为人生的参考和价值追求,“女性向”综艺节目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女性形象,并以此指导广大女性融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浪潮中。《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节目通过选取不同职业、阶层的代表人物,展现不同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心路,在女性中间产生情感共鸣、价值共振,让她们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进而反思自己的生活形态、模式和追求,为寻求自身的转变找到“范本”。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欠缺与社会共识的缺位

女性所追求的女性解放、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种种诉求,似乎总是让人觉得遥不可攀。媒介渠道所承担的价值观传播功能,只是一种为了争取更多受众的跨领域传播路径[14],如何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段和方法,以优质的节目内容来伸张女性声音,理应得到解决。纵观各个“女性向”综艺节目可以发现,就手段和方式而言,在以“眼球”获取“流量经济”的时代里,面对其他强势的综艺节目,个别节目为了保持持久的关注度和曝光度,通过“闹、撕、冲突”等形式以制造噱头、矛盾或绯闻,从而在多元媒体空间里引爆话题,寻求节目热度。就节目自身内容上,推陈出新和千篇一律的矛盾,考验节目的制作能力,节目形式单一、层次单薄,以及内涵肤浅等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女性主义的内在价值意蕴。在节目的创新上,简单的模仿、抄袭国外成熟的同类综艺节目早已被人们所诟病,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革新的手段来丰富节目内容,让节目出新、出彩,从而真正将女性的价值意蕴编码在节目当中,传播和内化于公众的思想里。总之,就当前总体的“女性向”综艺节目来说,节目自身在力量、内容、渠道及制作能力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弥补,迫切需要为女性话语赢取更大的空间,达到打破男权社会固有格局的目的。

四是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效果不佳,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硬约束和硬手段,水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没能够以考核、审批等刚性手段予以体现。为了使水资源管理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相协调,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思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四、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建构的未来进路

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为女性形象建构提供了新的选择进路,在今后发展中的策略选择上,既要“从上往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从下往上”形成协同力量与之呼应,从政策支持、节目革新,以及构建社会共识和营造女性友善生态等方面入手,促进新时代的女性发展。

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液体(或气体)与液体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实现能量由余热传递到热媒水,供生活热水或空调使用。

该术式既避免了脊髓后移,防止出现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32],又避免了直接切除骨化物,大大降低了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ACAF对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再手术翻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33]。Sun等[34]通过对20例OPLL患者的CT资料进行研究,认为钩突关节可作为ACAF纵向截骨开槽位置的标志,但术前还应对每个病例的CT图像进行仔细的测量以制定个体化的精确手术方案。

(一)“从上往下”构筑和革新多元手段促进女性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顶层设计作为一项利器,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活动指明方向、规定框架以及画出红线。诸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指出,对节目的调控势在必行,坚决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和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指出,过度明星化的问题不利于节目的成长,要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禁止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等。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女性向”综艺节目的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扫除了障碍。因此,对于今后同类女性题材的综艺节目:一是理应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鼓励和推动其发展,即便仍然无法摆脱男性话语主导的叙事模式,推动节目依托多元媒体走入公众视野都是女性主义的阶段性成功;同时注重开源,依托社会资源的支持,诸如依托企业赞助、广告等形式,鼓励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女性题材的节目设置,为其提供丰富的物质支援,从而避免由于资金、资源等问题而导致节目无法起步或是终结的命运。这种支持还包括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对各类造谣、传谣的不实信息,以及对女性当事人的谩骂、诋毁等侮辱行径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二是在节目制作上,一方面要进行“拿来主义”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节目制作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地化”的创新,打造具有接地气和民族性的节目。通过学习其他成熟的、富有底蕴的节目,在节目设置、题材选择以及模式创新上,不断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平,打造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更优质的“女性向”综艺节目回馈和启迪社会公众,从而将女性意识编码和内化于社会中各个领域,不断推进我国女性的发展。

(二)“从下往上”构建社会共识和营造女性友善生态

协同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的治理活动,女性及女性意识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协同助力,从而取得促进新时代女性发展的目的。“女性向”综艺节目的发声得以让女性主义借助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依托融媒体的时代际遇,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和多手段的方式深入人心,为自身的话语空间赢取了更多的时代机遇。然而,男权话语体系里的女性早已在社会地位、权利架构、话语空间等多层次的社会空间里缺位太久,女性发展的突破口仍是困难重重。社会作为女性赢取生存空间的实践场域,迫切需要一场达到涤荡浊流、肃本清源的女性形象革新运动,为女性构筑适合自身发展以及两性和谐相处的友善生态。因此,一是要促进女性自身的觉醒,开放、多元、即时的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能够远大于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容。[17]通过依托多元媒体协同助力,让优质的“女性向”综艺节目拥有更多的优先权、主动权,在多领域和多平台上促进女性主义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以便女性能够消除信息“壁垒”,轻易、便捷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从而让女性有机会接触女性意识的信息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诸如在微博上通过话题、关键词设置等手段和形式,让优质的女性节目提升知名度,赢取公众关注度。二是要推动男性自我的女性意识认知,借助多元媒体进行自我再教育,认清男权社会一直以来对女性在职业、机会、婚姻和性等方面的压迫和固化,重新认知和定义女性,构建符合新时代的女性认知观念,从而化解“沟通无能”,与女性和解并达成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共识。三是对媒体进行自律,引导社会正向能量。随着社会化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18]。导致“线上”与“线下”的两个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呈现出无边界的共融生态。在新兴的全媒体领域,对于各类涉及女性的言论、话题等,从源头、传播途径和流程上减少和杜绝各类不实信息、羞辱和侮辱类型的人身攻击,以及骚扰行为和言论等,并通过禁言、删号、敏感词设置等形式进行遏制,切实发挥媒体应有的正向价值和力量。并且,不能为了“楚王好细腰”,一味追求满足男权市场的胃口,为了节目收视率而迎合市场的低级趣味,诸如通过夸张的小道消息、话题设置等手段,在多元媒体上制造两性冲突和热门话题,更不能丑化、污名化、戏谑女性,导致两性关系的恶化。

参考文献

[1]郭爱妹.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87-94.

[2]晏青、敖涛. 电视剧女性话语策略及局限突破——以女性主角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为例[J]. 中国电视, 2016(05):57-59.

[3]孙桂荣、邱桂梅.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向”叙事——以郭敬明现象为例[J].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6):39-44.

[4]张晨阳. 《申报》女性广告:女性形象、现代性想像以及消费本质[J]. 妇女研究论丛, 2005(03):58-64.

[5]新华网. 《偶像来了》首播破2 高口碑超实力制作获赞[EB/OL]. http://www. xinhuanet. com/ent/2015-08/02/c_128083728.htm, 2015.

[6]搜狐网. 从2016微博视频白皮书说起, 女性向网综成热门?[EB/OL]. http://www. sohu. com/a/139644188_674734, 2017.

[7]刘秀梅、许明. 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主持传播文化空间的自觉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48-54.

[8]胡学敏. 建构女性自我存在的空间--以莫言和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女性为中心[J]. 当代文坛, 2016(02):85-89.

[9]黄倩怡.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启示[J]. 科学社会主义, 2013(03):156-158.

[10]凯特·米利特. 性的政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31-35.

[11]皮兴灿、王曦影.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男性气质研究[J]. 青年研究, 2017(02):85-93.

[12]战迪. 融媒体语境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J]. 中国电视, 2016(02):88-91.

[13]郭戈. 愉悦与病痛——女性身体话语的两种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 2016(05):90-94.

[14]刘东建、高慧燃. 新媒体时代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特征探讨[J]. 中国出版, 2010(06):17-19.

[15]林丽拉、吴苑华. 女性主义的性别平等思想[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2):86-92.

[16]郭爱妹、吴智宇. 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研究与实践[J]. 心理学探新, 2016(05):397-402.

[17]邹燕矫、史姗姗.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网络“正能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2):51-53.

[18]陈勇、杜佳. 社会化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与影响研究[J]. 学术论坛, 2016(08):69-75.

Gender Surpassing: Multidimensional 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tegrated Media: Based on the“ Female-oriented” Variety Show

Wu Longwen Fu Huifang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Research, Xiame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female-oriented” variety show is a natural mirror of women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refraction. It has the value of improving women’s living space, promoting male cognition and rebuilding female self-identif i cation, and empowering female subject discourse. The image of women in the age of media is based on the castration simulation to break stereotypes, multi-art form to shape, and reconstruct women’s value to promote women’s stronger voice of the times. However, in the face of various conf l icts, such as the number of programs, quality, and lack of social consensu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top-level design from top to bottom,and to form synergy from the bottom up, such as the policy support, program innovation, and social consensus and a friendly ecosystem for women, to promote women’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Gender Surpassing; Integrated Media; Female Image; Discourse Space; Variety Show

[中图分类号] B8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9)06-0072-06

[收稿日期] 2019-08-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主体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AZZ001。

[作者简介] 吴隆文,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傅慧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李友权

标签:;  ;  ;  ;  ;  ;  

性别僭越: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多维解构与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