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论文_游顺忠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由于设备、监测点、采集方式、化学分析、监测目标等不同而产生差异,然而正是因为监测目标的不一样,才会充分体现出整个城市空气的真实情况,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及参考。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提升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以期提升监测水平。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检测;城市污染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当前空气检测主要有PM10、SO2、NOx、O2、CO、CO2 等监测,这些气体指数由于污染源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空气监测是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依据准确的监测数据,完成对空气情况的准确评估,为我国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指导及参考。

一、提升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效率的因素分析

(一)监测指标的详细化及方案的科学性

当前的空气污染和以往有所不同,有害气体不断增多,需要建立详细的监测指标,才能全面评估空气质量。除了PM2.5、PM10之外,空气污染物监测还是集中在SO2、NOx、O2、CO、CO2等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往没有的有害气体,因此,需要加大监测范围,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空气质量;另外,方案的科学性也非常关键。监测方案就是针对整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形成周密的监测计划,涉及到了监测点的选择问题。监测点选择非常重要,必须要有代表性,不然不能综合反应城市空气总体质量。监测点不同产生的危害气体种类也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具体的监测仪器。鉴于监测实效性和成本,笔者建议采用数种功能集于一身的监测仪器,现在有的仪器可以同时监测上百种有害气体,可以综合地反映监测范围内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

(二)监测仪器和分析手段

空气监测是一项高端的监测系统,需要高端的物理或者化学手段。传统的监测仪器比如SO2利用的是紫外荧光法、NOx 利用的是化学发光法、CO 利用的是分散红外吸收法、SO3用紫外吸收法。这些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截至目前有的还在发挥作用。不过,这些监测方式对于微小颗粒监测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一些新的污染物也监测不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空气监测技术的发展。

现如今 DOAS 即长光程差分光谱法受到重视,只因为这种方法非常精细,可以利用 180~600Pm 的光谱扫描范围,对100~1000Pm 一条线上的多种污染物进行监测。运行机理也很简单,主要通过计算机来计算进入检测范围的不同大气污染物质,并能够对影响因素进行矫正,这种方法可以测定的气体成分有:SO2、NOx、O3、NH2、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等。

表1

 

(三)空气监测布点方法

不同的监测对象监测点布置方法不同,况且监测点布置还要考虑到风向等影响因素。所以空气监测布点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且布点的数量也很关键,试想固定区域内,设置数个监测点和设置十数个监测点,所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后者更加接近事实。当然监测点越多投入的设备越多,需要作分析的对象也越多,会增加空气监测部门的工作压力,所以监测点设置要具体考虑到监测目的、监测成本。

二、做好城市空气监测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更加详细的有害气体的名单

现在大气成分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那些工业区、化学工业区,大气成分非常复杂,仅仅监测已知的有害气体,还不能充分地反映空气实质情况。需要联合污染源单位,协同来了解具体生产过程,分析有害气体逸出的可能性,然后针对性进行监测,使得监控目标尽量完善。

(二)提升监测方案

大气污染是动态的,有很多时候是突发的,所以监测方案要有多种形式。如果经济水平允许建议在市区内尽量多设置监测点,让监测数据更贴近事实。同时配合流动监测,以避免风向或者人为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监测点选择主要有人口密集区、工业区、主要交通干道、空气污染严重的区域、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的区域。对于这样的典型点位必须增加检测仪器的密度,尽量真实还原空气质量状况。

不过,空气是流动的,而且会因为风向的改变,导致局部污染物组成的改变,所以笔者认为除了固定的监测点之外,还要在有效范围内设置流动监测设备,以做到地监测点污染范围的监控,这便实现了立体监控,让监控数据能够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撑,最终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另外还要监测气体的属性进行了解,如果某区域存在的气体对人体有害,此时监测高度要放在 0.8~2m 范围内,正好是幼儿到成年人身高范围内。如果该地区气体对植物有害,就要根据植物的高度确定,一般都是对应植物高度的中心位置为准。

在监测方案中甚至于气体取样之后化学实验室的数据分析、质量评价和信息公布都要考虑在内,监测方案做得越详细,对城市生产生活的指导性越强。

以 PM10 的监测为例,仪器选择上可以采用智能化的PM10 检测仪,其具有自动计算,自动识别滤膜,自动打印报告的功能。一般 PM10 监测点选择主要的交通要道、冬季供暖锅炉附近。在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中,主要有 beta 射线法、TEOM 微量震动天平法。这两种方法有着明显差别,前者适用于大概浓度测量,而且设备相对成本低,维护方便;后者浓度测量精确,设备成本很高,维护成本巨大,适用于精度测量。故此,城市 PM10 监测时,要视具体情况而选择仪器。

(三)提升监测技术和手段

必须重视空气监测工作,积极投入资金,提升相应的监测仪器以及分析手段,更要培养专业人才,确保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科学有序展开。

(四)多种监测点布置方法结合

监测点布置就是具体的检测仪器摆设位置选择布局,能否做好空气质量监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布点方法主要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和同心圆布点法4种:①功能区布点法。该种布点法踩点是根据功能区不同而不同的,针对功能区的具体特点来综合分析影响空气因素,而且要结合该地区人类活动特点,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来为该区域人类活动提供参考。功能区布点法,是空气质量监测的开始阶段。人类活动和区域所具有的功能布局,成为影响该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所测量到的数据,反应的是一种综合作用结果;②网格布点法。针对特点的监控地区,采取特别的坐标形成网格,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监测点。这种监测点的布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过监控地区空气污染影响因素较多,这就造成网格布点法的具体布点数量少了依据。而且这种布点显然没有考虑到人为影响因素,所以监控结果和实际有害气体含量会有出入;③扇形布点法。对于那些风向固定的区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污染点,并以其为顶点扇形分布监控区域,在固定距离的扇形弧线上布置监测点。这种方式可以监控到污染源影响范围。为污染原处理提供参数支持;④同心圆布点法。对于污染较为严重地区,采用这种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以固定距离设定同心圆。污染源为顶点以固定角度画出射线,射线和每个圆的焦点作为监测点。不过这种监测点布置容易受到风向影响,会导致有的区域有害气体指数较高,而有的区域有害气体指数很低。一般来说,上风头的污染物会相对少,而在下风头污染物浓度高,所以,布点时考虑到风向影响,在下风头处多设置监测点。对于污染严重地区用同心圆布点法,可以避免区域遗漏。

三、结束语

城市环境监测中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水平提升,有赖于监测名单的详细化、监测方案的优化、监测仪器和分析手段的高端化、监测点的科学布置。空气质量监测是一门复杂的工作,限于篇幅,所总结的内容会有不足之处,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为实际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袁霞.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127-127.

[2]唐晓,李礼,刘芮伶等.山地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与方法[J].环境科学导刊,2017,36(1):91-94

论文作者:游顺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论文_游顺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