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_韩松

试论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_韩松

黑龙江省军区五大连池农副业基地

1.选种育亩:黄瓜的冬春大棚种植,应选用抗寒、抗病性强、产量高、又有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

1.1建好苗床(应选地势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前茬未种过瓜、茄类蔬菜的地块),配置好营养土(苗床土:腐熟有机肥:复合肥=7:3:0.01,均匀拌合而成),并浇足底水。

1.2种子处理,除去瘪粒,将种子放,入50-60℃热水中(三开兑一凉)不断搅拌,直至30℃左右,然后静置然后浸泡6小时,捞出晾干后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并拌匀。

1.3下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内,播量适宜,播种后盖土1-1.5厘米厚的营养土,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增肥效促出苗。

2.育苗

2.1营养钵育苗

基质配方:草炭和蛭石的用量比例为2:1,然后再加入复合肥2kg/m3,确定了各添加物的用量后充分混合,并确保混合均匀。随后将基质装在营养钵中,将用温汤浸种后的黄瓜种子播种在营养钵的一侧,最后将营养钵整齐平放在育苗床上。5d后将南瓜种子用同样的方法播种在营养钵的中央,播种位置的不同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嫁接。

2.2嫁接

嫁接地块温室前屋面要提前覆盖黑色遮阳网,采用靠接的方式嫁接,嫁接时速度要快、刀口要干净,接口处不能进水,嫁接后按行距15cm将营养钵摆放到苗床上,然后立即浇水(注意水不要溅到接口处),减少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之间,嫁接后2~3d去除遮阳网,10d后伤口即可愈合,适时移走嫁接夹。

3.定植

3.1整地做畦

清除残枝败叶,重新做畦,随后亩撒施农家粪肥5000kg、硫酸钾20kg、三元复合肥50kg,深翻土地,将肥料混入土壤中。做双高垄,小行距50cm,大行距80cm,垄高10cm、垄宽30cm,暗沟深20cm。浇水,覆盖地膜,准备定植。

3.2定植

找一段与畦长等长的线绳,用彩笔每隔25cm做标记,表示株距,随后在双高垄上拉直线绳,标记处用打孔器打孔,穴深10cm,按穴浇水,然后将幼苗摆放在定植穴内,随后取田间土,封严地膜孔洞。

4.田间管理

4.1温度管理

黄瓜栽培种植过程中,温度管理要求严格,缓苗期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8~32℃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8℃以上。初花期白天温度与缓苗期相同,夜间温度控制在10℃以上,地温控制在12℃以上;结果期上午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下午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前半夜温度为15~18℃,后半夜温度为11~13℃,清晨不得低于8℃;结果后期注意4月底的倒春寒,5月以后撤下草苫子,6月上旬下风口要大通风。

4.2浇水施肥

肥水管理也是提高黄瓜品质、产量的重要环节,定植3d后可浇缓苗水,根瓜长到10cm时再浇一次水。盛果期通常5~7d浇水一次,有时3d就要浇一次,同时随水追肥,隔一次水施一次肥,亩施尿素3kg、硫酸钾5kg(高氮钾冲施肥10kg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植株调整

吊绳吊蔓,每棵黄瓜苗一根尼龙绳,手绕黄瓜茎蔓,顺吊绳攀援而上,每隔几天绕蔓一次;采用单干整枝法去除所有侧枝,并及时摘除老叶,掐去卷须。摘叶后及时落蔓,植株地上部分保留16~17片真叶时最适宜落蔓。

5.病虫害防治

由于多年的连续种植,导致根结线虫、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比较严重,应该提前预防。

5.1霜霉病

5.1.1发病症状: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

5.1.2防治方法:防治黄瓜霜霉病建议从以下方面和注意事项从事农业活动:黄瓜霜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方法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行预防。一般每公顷亩用量3~3.75kg,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霜霉病一旦发生,应用药剂进行防治。药剂以水剂为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另外要注意选用对霜霉病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5.2灰霉病

5.2.1发病症状: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5.2.2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3)控温法: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6.总结,进入结瓜期后要天天采收,天亮前或早晨采瓜效果最佳;采收初期要早采收,防止植株早衰;结瓜盛期瓜条长到标准大小(25cm左右)时再采收;植株衰老后也要及早采收,防止幼瓜营养不足。

参考文献:

[1]李洪山 申玉香 马旭东 棚栽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化学防治措施

[2]牛全根 崔卫国 秋黄瓜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论文作者:韩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试论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_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