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秦凤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秦凤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其分成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如此科学地建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框架,准确地阐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它们系统地准确地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应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国民的问题。三者在传统维度、理论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传统维度: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中

新时代所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中。从国家层面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根植于“仁”、“智”,强调国家发展应该以人为本,追求仁爱、人道、和谐,以及智慧明辨,客观、求实、创新。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根植于“义”、“礼”,强调社会的秩序,追求公平正义,正气、平等、公正,提倡法为体德为用,礼让、守法。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根植于“仁”“义”“信”,追求诚信尽职,敬业、忠诚。公民的爱国行为是来自于对国家的“忠义”,敬业是爱国的具体化和实践化,诚信友善来自于“仁”“信”。因此,就传统维度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都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之中,具有理论渊源的一致性。

二、理论维度:整合于核心价值观的宏观中观微观中

在国家层面,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和标志,奠定了国家一切发展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它们确立了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层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社会层面,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顺利转型为现代国家的起码标志。它们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的表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障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观层面。 在个体层面,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培养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优化社会生态结构的直接要求。它们回答了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公民个人的价值意义何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基础。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整体性的价值观,是最高表现,起着总揽全局的统帅作用;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是最低层次的、个体性的价值观,是坚实基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衔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和桥梁,是重要内核,是国家层面价值观的具体化,也是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凝练化。

三、目标维度:统一于民族复兴梦与国家现代化之中

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以新的国家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国家目标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些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的正当性基础和合法性前提。其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以新的社会秩序规范国人的行为。这种社会变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合理性的体现。再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培育新的国民,这种国民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现代化与公民现代化、社会重建与个体重建是同一个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意味着培育新一代公民。其中,国家目标、社会目标、个人目标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国家目标和社会目标,才能为个人目标提供正确的指引;个人目标的实现为社会目标和国家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四、实践维度:实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从国家层面来理解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方面集中地体现和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只有国家富裕了,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只有政治民主了,才能真正巩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实现精神文明,才能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维护社会秩序,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国内坏境。总之,这三者是整体与部分、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是一个内在融贯的统一体,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

论文作者:,,秦凤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秦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