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麦田抗阔叶杂草的化学防治_小麦论文

河南省麦田抗阔叶杂草的化学防治_小麦论文

河南省小麦田抗性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阔叶论文,抗性论文,河南省论文,杂草论文,麦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南是我国第一大小麦生产基地,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23%,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河南小麦在生产中除经常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等生物危害外,田间杂草也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化学除草方式以来,麦田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化学除草剂使用不科学,致使一些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一些区域性杂草发展为全省性杂草。尤其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苯磺隆、苄嘧磺隆及其混配制剂的长期大面积使用,使播娘蒿、猪殃殃、荠菜、泽漆等阔叶杂草的抗药性进一步增强,危害进一步加重,已经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严重障碍。

      麦田抗性阔叶杂草的种类

      河南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播娘蒿、猪殃殃、泽漆、荠菜、宝盖草、婆婆纳、牛繁缕、野油菜、小藜、扁蓄、米瓦罐、遏蓝菜、小蓟、打碗花、麦家公等。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麦田阔叶杂草优势种类有所不同。为防除麦田阔叶杂草,长期以来,各地主要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苯磺隆等品种,由于施用方式方法不科学,如有的用量过大,有的施用过晚,一方面造成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增强,另一方面造成泽漆、田旋花、刺儿菜、婆婆纳、宝盖草、牛繁缕等危害反而越来越严重。2008年在商丘郊区、虞城,2009年在西华、扶沟陆续发现抗性较高的播娘蒿,在10倍于常规剂量作用下仍存活,并对苄嘧磺隆和噻吩磺隆等除草剂产生了交互抗性。周口、平顶山、南阳、驻马店、安阳、濮阳等地方的播娘蒿也产生了非常高的抗性;驻马店、周口和豫北一些地方的荠菜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抗性;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出现了高抗苯磺隆的婆婆纳。河南小麦田抗性杂草的发展,已引起植保技术人员和农资经销人员的高度重视。

      麦田阔叶杂草化除中存在的问题

      一、除草剂品种使用不科学。由于河南南北地理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地麦田杂草优势种类也有所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从全省各地的情况看,近20年来基本上是磺酰脲类除草剂一统天下。磺酰脲类(苯磺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与之前使用的苯氧羧酸类(2,4-D丁酯、2甲4氯钠盐)、苯甲酸类(如百草敌)等激素类除草剂相比,具有杀草谱相对较广,适用时间长、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价位低等特点,很快在全省普及应用。可以说,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为解决小麦田草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不科学使用,也导致麦田草相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一些不太敏感的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越来越强,防效也越来越差。正确的方法是: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除草剂品种交替使用,这样才能降低杂草抗性的产生。要根据各地优势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种类,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由于同一类型除草剂长期大范围使用,杂草群落迅速演替,一些次要杂草会上升为优势种群,并迅速扩展蔓延成为恶性杂草。

      二、用药时间把握不准。在河南,广大农民习惯采用苗后茎叶处理方式进行麦田化学除草,其施药时间一般应在秋播小麦3叶期以后到越冬前。此期多数杂草已经出苗,杂草苗小,敏感度高,用药量少,效果好,对小麦也相对安全。同时进入土壤中的除草剂对未出苗的杂草也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而且一般不会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如果等到来年春天施药,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杂草被麦叶覆盖,不易着药;二是大多数杂草苗龄长、生物量大,对除草剂的敏感性降低,用药量也大,对小麦的安全性降低,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可能性增大。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生产实践上看,在小麦出苗3叶期后到越冬前,杂草2~4叶期是河南麦田化学除草的理想阶段。特殊情况下,小麦返青期开展化除,只能作为辅助措施。

      三、随意加大用药量、随意混配。每种除草剂的用量都是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筛选,建立在对本茬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基础之上的,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否则就会出现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是不少地区的农民对除草剂用量的概念比较模糊。看到杂草较多较大时,就增加药量甚至成倍增加药量,总是恨草不死,结果,在除草的同时把麦苗也除掉了,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后茬作物;二是部分除草剂杀草谱较窄,为取得较好的防效,乱混乱配现象比较突出,如现在使用较多的苯磺隆+苄嘧磺隆+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2甲4氯。这些三元混配对抗性猪殃殃、播娘蒿的防效也只有70%左右,年后用药较晚,即使加量施用,杂草也易反弹,且增加用药成本,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降低。如在低温和拔节期施用含有2甲4氯等激素类品种,极易造成小麦根部和穗畸形,对产量影响较大;三是不按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进行二次稀释,结果出现前边药害,后边无效情况。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是相对的,绝对不能盲目加大用量,否则会对当季或后茬作物带来安全风险。

      四、部分除草剂本身存在隐患。近年来,由于农药生产加工企业越来越多,一些企业由于合成技术不过关、缺乏质量监控手段,或为降低成本减少工序,致使部分除草剂产品质量不过关,从而影响了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还有一些企业,为提高苯磺隆的效果,人为加入一些成本较低的禁用成分(如甲磺隆、氯磺隆等),给后茬作物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五、施药机械落后。目前河南化学除草时使用的喷雾机械可谓五花八门,有手动或电动背负式喷雾器、机动弥雾机、悬挂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飞行器等。按除草剂施用技术规范,弥雾机、无人飞行器,由于雾滴飘逸严重,是不能用于化学除草的,除非周围相当面积没有别的作物。手动或电动喷雾器虽然可以使用,但由于多是空心圆锥喷头,加上农民施药时多摆动喷头,喷雾很难均匀一致,所以不多推荐。如果改用扇形喷头进行平推式喷雾,还可以使用。比较理想的是喷杆喷雾机。其效率高,效果好,非常适用大面积麦田化除。但是当前很多农民使用的悬挂式喷杆喷雾机,多数制造过于简单,没有压力控制和混合装置,又多使用空心圆锥喷头,且跑冒滴漏问题突出,不仅影响除草效果,而且药害或效果不佳现象时有出现。真正达到要求的高质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数量较小,应用面积还不大,远远不能满足麦田化学除草的需要。

      推广先进除草剂和施药技术科学防除麦田抗性阔叶杂草

      一、正确选用除草剂品种。小麦田除草剂的选择性强,针对不同杂草种类,选择相对应的药剂是搞好化学防除的重要方面。现根据各地抗性杂草发生、发展以及各级植保和科研部门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应用情况,针对不同区域麦田优势种群,推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在麦田阔叶杂草对苯磺隆等抗药性不明显的地区,仍可继续选用苯磺隆,或苯磺隆与唑草酮的复配制剂(如奔腾)进行防除。当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河南省仍然不失为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物美价廉品种。但是,要注意将其与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二是在播娘蒿、猪殃殃、荠菜、泽漆、野油菜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药性突出的地区,可选用唑草酮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制剂(如金·马、春收)、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制剂(如春令)、唑草酮+苯磺隆+2甲4氯的复配制剂(如阔极)等进行替代;三是在婆婆纳、宝盖草、麦家公发生较重的区域,可选用唑草酮+苯磺隆混剂(如奔腾)、唑草酮+苯磺隆+2甲4氯的混剂(如阔极)等进行替代;四是在牛繁缕发生较重的区域,可选择氯氟吡氧乙酸或氯氟吡氧乙酸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如金植+阔灭灵)进行防除。这些地区在应用这些除草剂品种时,也同样要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问题。

      之所以推荐上述除草剂防除麦田抗性阔叶杂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这些品种已经在河南省内外多地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应用,其效果被农业植保技术人员、农药经销商和农民认可;二是这些药剂均是复混制剂。除草剂混配剂是当前国内外除草剂应用发展的方向。如金·马、春收、春令、奔腾、阔极、飞腾等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混配制成,具有扩大杀草谱、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对小麦的安全性、降低农药残留和药害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三是对河南麦田抗性杂草的防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分布较广的播娘蒿、猪殃殃、荠菜、泽漆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四是作用迅速。用药后敏感杂草3~4小时出现中毒症状,3~4天枯死,缩短杂草与小麦共生期,增产更显著;五是施药时间长,有较好的耐低温性。上述品种在小麦3叶期至越冬前和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日均气温在5℃以上时均可施用。其中金·马、春收这两个品种施用适期更长,除小麦3叶期后至越冬前可以放心施用外,小麦返青至倒2叶抽出前也可施用,只要按推荐的方法操作,对小麦及后茬作物安全。

      针对上述除草剂品种,已经过试验、示范,并取得良好效果,且掌握施用技术的地方,应积极宣传和推广,使其尽快转化成生产力。还未使用过的,要积极引进,广泛开展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除草剂品种,以解决麦田抗性杂草的防除难题。注意不可随意在市场上购买不了解或没有使用过的除草剂。

      二、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在河南,麦田杂草化学防除主要有两个适期。按小麦生育期划分,第一个适期是小麦3叶期后至越冬前,这是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第二个是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这是针对冬前无法施药除草的补防时期。

      麦田化学除草应本着以冬前小麦苗期为主,春季小麦返青期为辅的原则。其道理:一是冬前杂草刚出土,组织幼嫩,抗药性差,有利于防除;二是冬前麦苗覆盖度低,有利于药液与杂草接触和吸收;三是此期小麦抗药性强,不易产生药害;四是冬前化学防除与下茬作物间隔期长,对下茬作物影响小,安全系数高;五是冬前气温相对稳定,用药适期长,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药剂的除草功效,且除草用药量少,成本更低。如果遇到严重干旱等情况,不得不在开春进行化学防除,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无论哪个品种,最好在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进行,以免对小麦或后茬作物造成药害。

      三、选择合适的喷液量。适宜的喷液量,也是能否取得理想防效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农民喷施除草剂时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药液量约15升(一药桶)。这样的喷液量,用手动喷雾器很难喷洒均匀。同时,在小麦田化学除草期间,多是干旱、少雨天气,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尤其是年后施药就更难均匀。因此,建议加大喷液量,每亩按30升左右(两桶水)喷施,药量采用上限,同时最好换上扇形喷头。对于大中型喷杆式喷雾机施药,每亩喷液量也应在20升以上。

      四、推广高效喷雾技术。当前最好的除草剂施药机械是大中型喷杆式喷雾机。在化学除草时,选用好的施药机械与选择好的除草剂一样重要。合格的喷杆喷雾机(喷幅有6米、8米、12米或更宽),均采用优质的扇形喷头及防滴阀、压力控制和液压系统等先进技术,雾滴差异小、喷雾均匀一致、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各地应积极引进推广新型高效喷杆喷雾机械,使其在化学除草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使用手动和电动背负式喷雾器,要使用扇形喷头。在喷除草剂时,要平推直走,不要摆动喷头,以保证喷雾均匀。不要使用机动弥雾机械喷洒除草剂,以避免雾滴飘逸对邻近作物造成药害或污染大气。尤其是在喷洒含有2,4-滴、2甲4氯成分的药剂时,绝对不要使用弥雾机喷雾。要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选择温度适宜、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应用先进高效施药机械为广大农民开展除草服务,以尽快提高麦田化学防除水平。喷雾机械最好专用,不能专用的,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药害发生。

      总之,麦田抗性阔叶杂草的化学防除要选准合适对路的品种和先进的施药机械,抓住施药关键时期,把握药剂的性能,严格规范操作,这样才能达到一次施药,解决麦田抗性杂草危害的目的。对于新的除草剂品种,一定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了解和掌握农药的性能和使用要领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切不可盲目大面积推广,以免对社会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  ;  ;  

河南省麦田抗阔叶杂草的化学防治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