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艺术天堂论文_安秀萍

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艺术天堂论文_安秀萍

安秀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743000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情育”,它对人类情感的陶冶、净化、启迪、培育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长期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最终将导致人的精神的升华——“粗野变为文雅,委琐变为豁达,小气变为大度,浅薄变成深沉”,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人的气质和性情,使人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一代新人。

一、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二、充满艺术的语言,也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三、让学生享受情感体验,也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参与,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以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生变化和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时期,他们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情感交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家乡》、《真心英雄》、《同桌的你》、《童年》等欣赏或演唱,引导他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音乐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为孕育音乐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尊重。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五、教师的示范,也是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仅会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性,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要求学生会唱或会奏的作品,教师先要熟唱和熟奏,这时候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对解决教学难点也是最有帮助的。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学生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领会,并进一步去体验,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舞蹈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范例,使学生真实地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学中正确优美的舞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艺术实践中,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的今天,大多数音乐教师都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和艺术性的示范,如果把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安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艺术天堂论文_安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