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我院门诊的使用情况分析论文_冯皓宇

冯皓宇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中具有抗菌作用中药的使用情况。方法:从我院门诊中药房管理系统中调取2015年1月至6月的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和使用频率分析。结果:中药处方中使用较多的中药为黄柏、黄芪、连翘、麻黄,占比为78.75%、68.31%、65.23%和61.64%;共计926份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占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处方的9.57%,其中以无诊断用药(73.65%)和剂量超量(50.22%)占比较大。结论: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行纠正,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关键词】 中药;药房;抗菌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3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愈加重视,主动获取医学知识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普遍了解西药抗菌药物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中医药研究实验也不断证实中药的某些成分确实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所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的使用,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加,但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现对我院2015年1月至6月门诊中药房的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指导我院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门诊中药房管理系统中调取2015年1月至6月的所有中药处方28256份,从中筛选出抗菌作用的中药处方9678份。

1.2 方法

收集每张处方中的患者信息、中药名称及其剂,根据我国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使用说明书、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抗菌作用的中药类别结合患者实际的临床诊断情况分析患者使用的药品种类、使用的剂量,观察是否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汇总出使用频率高的药品种类。

1.3 观察指标

根据处方信息,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患者具体实际的临床诊断情况观察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使用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服用方法、服用时间、药品用途与适应症是否相符,统计出使用频率高的药品种类。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处方中,患者年龄最小的5个月,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55.58岁,其中0~20岁的患者使用中药的比例较小,20岁之后的患者使用中药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中老年人多选择中药治疗,70岁之后的患者比例降低。

2.2 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使用频率

在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处方中使用较多的中药分别为黄柏、黄芪、连翘、麻黄、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黄连。

表1 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使用频率

3.讨论

随着我国对中药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中药的疗效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自青霉素发明以来,医药界的抗菌药物层出不穷,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物已有二百多中,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确实挽救了人们的生命,但是西药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大,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体内正常菌群的失调。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也具有抗菌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并且其耐药性和副作用也明显好于西药[2-3],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具有抗菌作用中药的使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发现,0~20岁的患者使用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处方的比例较小,这主要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年龄小、中药汤剂熬制及服用不方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有关系;20岁之后的患者使用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处方的比例逐渐增多,这主要可能与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中西药的了解程度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药更适合慢性病的治疗调理;70岁之后的患者比例开始回落,这主要可能是70岁之后的患者数量减少的缘故。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我国对中药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数量会增加,因此中药在我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处方中使用较多的中药分别为黄柏、黄芪、连翘、麻黄、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黄连,其中以黄柏、黄芪、连翘、麻黄占比较大,分别为78.75%、68.31%、65.23%和61.64%;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处方的不合格率为9.57%,其中主要问题是用药前无明确诊断或无诊断,所占比例为73.65%,根据我国《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十项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处方应当注明临床诊断,无诊断用药处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诊断模糊不清、诊断内容写的过于简洁笼统、无明确诊断如“体检”、“感染”等情况,无明确诊断用药会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医生多根据临床经验预防性用药[4]。不合格处方中存在剂量超量的问题,导致用药不安全,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50.22%。用药时间不足不利于彻底消除感染,易导致复发,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35.21%。用药配伍不合格,会破坏药物成分导致患者中毒,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30.99%。无服用剂量会导致患者不能更合理地服用药物,不利于感染的有效控制,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23.87%。重复用药会导致患者用药剂量过大引起药物中毒,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16.85%。根据以上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对医生做好进一步的相关培训,同时中药房给药时要把好质量关。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市场前景和研究价值的药物,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使用的每一剂中药,其用法和配伍都比西药复杂的多,因此规范和合理地使用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随着具有抗菌作用中药使用的增多,针对我院处方使用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医生对于具有抗菌作用中药的使用,对医生做好相关培训,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学顺,傅春升.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 23(2): 90-93.

[2] 顾卓珺,顾维凤,吴飞跃等.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药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36-2238.

[3] 苏晓敏.医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2): 213-214.

[4] 王作平.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4): 646-647.

论文作者:冯皓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在我院门诊的使用情况分析论文_冯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