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本科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_网教本科论文

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本科论文,类型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15-03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根本走向。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向普及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则必须建立一个多样化的体系。我国传统的单一性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种学科性体系,强调的是培养重知识和思辨能力的人才,即使是高等工程教育也存在着过分追求高层次、过分追求工程的科学化,对实务型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现象。这种现象不只在我国才有。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的政界、工程界和教育界受到巨大震动,美国开始强调拓宽工程技术的科学基础,要求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科学至上”的教育思潮风行一时。但其轻视经验、脱离工程实际的倾向,使美国在后来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与日本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的竞争中日益处于下风。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回归”浪潮,要求重新夺回技术创新优先权。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需求更加迫切,由此,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技术本科悄然出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形态,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得到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支持与大胆实践。

一、技术本科的涵义

要考察技术本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必须明晰何为技术教育,因为技术本科实质上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有如下较为明晰的表述:“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为其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其从事职业从分层上高于技能型工作但低于科学或工程型工作。那些从事此类工作的人通常被称为技术师”;“技术教育有别于主要注重理论理解的专业教育”;“技术型职业在一系列领域中都很有生命力,包括农业、工商管理、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教育、环境与资源管理、形象艺术和工业设计,以及医药卫生等,技术教育的课程相应的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专业化。”《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的界定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技术教育的实质与内涵。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论及技术教育学制时,书中提到:“典型的技术教育提供高中后两年时间的课程,一般不被设计通向学士学位,并由各种各样的机构提供。例如技术学院、初级学院、职业学校和一般学院及大学。”环视世界范围内举办技术教育的学制,两年制或三年制为主体学制。但是,据近年来对国内外有关从事技术教育院校的调研与考察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技术结构的变化,技术教育在专科层次(两年或三年制)已不是终结性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英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四年制(本科)的技术教育类型,并在技术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已然高移。①

借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的界定,我们认为,技术本科教育即在本科教育层次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是实施技术师基本训练的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类型是与本科工程教育同“级”但有“类”差、与专科技术教育同“类”但有“级”差的教育。

二、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多样化形态

在经济发展走向全球化、福利社会制度日益弱化、知识逐渐商业化的世纪转折时期,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已与地区化、职业化等共同成为“重建”现代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三大主题。② 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表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越是趋同,危害就越大。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必须建立一个多样化体系。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等教育包括第5、6两级,第5级作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不直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第6级作为高等教育第二阶段(主要指博士研究生教育,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没有在第5级内更进一步区分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不同层次差别,而是把第5级又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5A是指强调理论基础,为从事研究(历史、哲学、数学等)和高技术要求的专业工作(如医学、牙科、建筑学等)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5B则是指实用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5A又被进一步细化,分为5A1和5A2两种类型,5A1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的教育;5A2是按大的技术领域(或行业、产业)分设专业,适应高科技要求的专门教育。5A1是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的教育,是研究型、综合型的高等教育;5A2是培养高科技专门人才的教育,是应用型、专业性的教育;5B是职业性、技术技能型的高等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层次与类型划分进一步为技术本科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实质上,技术本科属于5B中技术型教育的本科层次(如图所示)。我国的潘懋元先生提出此三种高等教育的类型划分,③ 并于近年来进一步指出5B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并不仅限于2~3年制,专科层次可称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到本科层次可称为技术学院,硕士阶段就可叫做科技大学,我国台湾即有此类称谓。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只是为了解决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需要。技术本科的建立有助于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

三、世界范围内技术本科出现的共同背景

在本科层次发展技术教育类型是20世纪后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也逐步提高。如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德国的技术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s)、美国的技术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s)和技术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都以实施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为主。尤以日本、德国和台湾地区的技术教育自成体系,在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一)日本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中,把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振兴科学技术、确立教育及职业训练制度作为重要的保障体系。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各类学校的入学人数倍增,单一的四年制大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专门学校制度法案》通过后,在1962年第一批19所工业技术专门学校捷足先登,此后,各地各种门类的专门学校也纷纷兴起,增设有商船、电波高专,顶峰时期达65所。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传授较深的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到1974年,共有这类学校63所,学生数达84391人,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为很多企业培养了许多急需的中级技术人员,为促进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发展速度逐渐慢下来。④ 目前日本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技术科学大学。技术科学大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技术教育得以进一步提高的表现。根据日本国立学校设置法的修改稿,1976年新设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长岗技术科学大学,其80%以上的学生是从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三年级编入生。至2000年,有33所高等专门学校设有专攻科,以便高专生取得准学士和学士学位资格。

(二)德国本科技术教育的发展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前西德进入了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德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美国、日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个人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更多的人期望能够进入大学深造。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高校体系,建立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对2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德国的大学入学率排名倒数第三位。于是,专家们讨论如何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认为仅靠已有大学的扩建,无法实现广大学生的升学要求,且可能出现失业的惨状,为此,在1968年德国11个州的总理讨论会上,决定成立技术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其目的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同年5月,各州正式达成协议,提出从1969~1971年,原德国工程师学校、工业设计高级专科学校、社会公益事业专科学校、经济高级专科学校等改制为Fachhochschule。其学制设为3~4年,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主要招收高级专科学校毕业生及义务教育离校后经过一定的实习达到与高级专科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1972年,为了兼顾原来有些区域学习位置不够的要求,政府决定实施建立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计划,即“高等学校区域化”发展计划,由此建立起了更多既有单科型、又有多科型的区域化Fachhochschule。1986年10月,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高等专门学校的协定》,从法律上确立了Fachhochschule的重要地位,它成为德国培养工程师的摇篮。

(三)我国台湾地区技术本科的发展背景及路径⑤

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台湾地区政府采取出口导向策略,放宽进口限制,增加出口便利,并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尤其着重于高级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力,加速推动各项经济建设。1966年高雄加工出口区的设立,允许外国人来台湾投资设厂,需要大量廉价而充沛的劳动力从事生产。为了推动劳动力密集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将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纳入经济建设计划中实施,从1963年开始大量核准设置私立的专科学校,所增设的学校主要为工业类专科学校,以配合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产业逐步由劳动密集转为技术密集及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了促进工业与科技的发展,应对经济发展需求,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达到高中与高职3∶7。为适应产业转型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对人才的新要求,1970年台湾地区第五次教育大会讨论筹建技术学院,1974年8月1日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开始进行四年制技术本科教育,1979年在技术学院设置研究所,培养研究生。1991年又设立云林技术学院并改制屏东农专为屏东技术学院。1996年进而将办学成绩优异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并附设专科部,1997年将办学成绩优异的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台湾地区的高等技职院校因此蓬勃发展。至2003年,科技大学发展至17所,技术学院由原来的7所发展为55校,而专科学校由74所骤减为15所。

从台湾地区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来看,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技术本科教育,与台湾地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技术人才需求高移有极大关系。而至90年代技术学院得到大发展则一方面由于信息与通讯科技的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应用需求上,产业电子化、社会网络化以及交通智能化等都要求扩大内需市场,提升相关产业的能量,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技术学院的大发展从另一方面也缘于当时高中阶段和专科阶段的技职教育数量庞大,而本科阶段的技职教育比例过小,以至于专科学校学生为毕业后转插入大学做考前准备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专业教学。因此,扩大技术本科层次的技职教育势在必行。

四、我国现阶段发展技术本科已具备相应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大量的企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更好的理论水平和更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把科学发现转化为工艺流程、把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管理。这种人才既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有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工作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来自企业的调研却表明此类高层次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以2003年机械工业发展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152家企业数控人才需求调研为例,⑥ 调研显示出当前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报告指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人才需求的24.29%和20%。

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事业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鼓励符合社会生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允许并迫切要求发展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而且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战略举措都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市场也呼唤更多、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涌现。因此,“技术本科”是顺应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时代要求的新尝试。

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1998~2004年全国共新增设本科院校171所,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多为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由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合并而成,其前身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办学特色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同。升入本科院校之后,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科学定位、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为了实现与“老本科院校”的错位竞争,加快内涵与外延建设,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提出在保持原有办学特色和传统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本科教育,这也为技术本科提供了实现空间与发展舞台。

总之,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为技术本科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技术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必将对完善高等教育体系起到独特作用。

注释:

①夏建国,李晓军.略论全球化视野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J].教育发展研究,2004(1):44-46.

②Robort F.Arnove,Carlos Alberto Torres,ed.Comparative Education:The Dialectic o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C].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9,283-304.

③潘懋元,胡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④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56.

⑤资料来源: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技职司资讯传播网”(http://www.tve.edu.tw/new/history.htm),2006-08-28.

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数控人才需求与教育改革的调研[OL].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22412.html,2005-12-26.

标签:;  ;  ;  

工科本科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_网教本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