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_传统媒体论文

2014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_传统媒体论文

2014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期刊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文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15)02-0010-04

       “应该说,《三联生活周刊》自2012年起才真正感受到一个自媒体时代的冲击力,似乎不断有越来越多、越来越紧迫的纸媒将要被电媒替代的舆论在包围我们。无论纸媒、电媒,在激烈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还在于人:你所拥有的人才的质量与数量,他们所能产生的价值。自媒体时代将逼迫传统媒体重新考虑组织结构,考虑传播方式,这是必然的,因为传统媒体中人本身都已是自媒体了。”[1]“随着互联网在不断降低信息传播台阶,我凭直觉感到,我们可能只有逆反,不断提高台阶,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2]

       对2014年期刊现象的总结,以《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发表在该刊出版800期纪念特刊上的长文《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中的两段文字开头。因其对当前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采取的对策感觉准确,分析到位,应对有效。朱伟主编遇到的问题,是国内外期刊界普遍遇到的问题,面对相同的问题,期刊界人士采取的对策却不尽相同。下面是对2014年期刊发展现象的一些观察。

       一、大数据时代来得太快,传统期刊疲于应对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大数据时代内容载体发展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短短4年,微信已基本取代了短信、MSN等功能,直逼微博、QQ等社交软件。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目前在百度上搜索到的最新情况是微信总用户数是6亿,其中国内用户5亿,海外1亿。[3]

       过去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期刊设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有了自己的iPad版。且不少期刊在新媒体上投入的人力财力不亚于纸质期刊,多家大众化期刊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不但每天更新,且很多内容属原创,并不在纸质期刊上发表。实际上,刊社的采编人员每天要推出新的内容,相当于在办一份报纸。《知音》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紧密结合,读者阅读传统期刊后想了解更多关于文章主人公的详细情况,甚至想与主人公互动,扫描刊物的公众二维码,即可满足需求。《读者》有自己的读者网、Web版、iPad版、Win8版、手机报、手机杂志,该刊的数字版在龙源期刊网、亚马逊、多看阅读等平台均可购买,属于覆盖所有传播方式、广泛发布内容的代表。《中国国家地理》开设了官方客服端、微信公众号、手机电视、微博客、手机报等,突出了利用所有传播新技术独家发布内容的特点。而绝大多数经济实力不强,难以与前述期刊竞争的大众化期刊,也尽力设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加入数字阅读平台等拓宽刊物传播的范围。

       学术类期刊适应大数据时代形势发展的方式,纷纷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字集成发布平台,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内容。不少学术类期刊的印数不断下降,因为除寄给作者和与同行交换的少量期刊,刊物已几乎没有订户。就目前情况看,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但刊物的销售利润要与平台拥有者分享,自己并不是经营数字销售的主体。

       为数更多的期刊则是陷入不知所措的地步。前几年一些期刊社大笔投入组建新媒体部,开发自己的网站等,但至今只见投入不见回报,不少期刊的网站已多日不见更新,陷于瘫痪状态。实力不足的期刊连网站还没有能力去建设,就被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媒体、自媒体等分流了大多数读者,不知明天的奶酪在哪里。

       在武汉期刊博览会上,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汪祥荣指出,目前传统媒体面临不容回避的三大难题:一是机制倒逼,和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人才聚集等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劣势。二是内容倒灌,过去是传统媒体首发新闻,网络媒体转载;现在往往出现新媒体首发,传统媒体反过来需要转载网络新闻。三是实力倒置,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覆盖人群,还是传播深度、广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实力位置颠倒,总体上不仅存在巨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3]

       二、期刊市场分化趋势更为明显

       少数具备前瞻力、决策力和经济实力的大众化期刊在不断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不管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应对总是最快,总能胜任时代弄潮儿的角色。因为他们掌握的是核心竞争力,即内容为王,他们将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的独家内容通过不断变化的各种载体传播给受众。学术类期刊则通过精心选择有创新观点的高质量的文章,来保证自己刊物的质量,不断提升刊物的学术影响力,通过加盟国际学术期刊出版集团等方式走向世界。

       更多的期刊则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不得不黯然退出。现代传播旗下《天南》停办,共出版16期;上海《讲刊》4月停刊,共出版26期。9月,赫斯特中国旗下《心理月刊》(Psychologies)宣布将从2014年11月起休刊,这本2006年创刊的杂志共出版99期,未能迎来其百期盛典便因“叫好不叫座”而被迫停刊。财讯传媒《财经》杂志营收首现停滞等等,不少门类的大众化期刊面临着关门停业的局面。除教辅类、机关刊类期刊等一些发行量有保证的期刊,多数定位雷同的大众化期刊几乎都面临生存危机。

       三、学术期刊乱象仍然存在

       在我国特殊的环境下,学术期刊目前还不存在经济困难或难以生存的问题,源源不断的学术论文涌向学术期刊,与之同时到达的还有作者自愿交纳的版面费。在前不久的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发言道:“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4]

       我国学术期刊在版面费的诱惑之下,在各行业各部门不合理的唯论文、唯核心期刊评价人才、考量工作业绩的政策导向牵连下,出现了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外流情况没有科学技术领域那样严重,但真正高质量的社科学术期刊数量少,更多的是质量平庸而收取版面费时却一点不含糊的社科学术期刊。

       四、企业重新打造期刊

       2014年,《大众电影》牵手万达,高调复刊。复刊后的《大众电影》封面多数采用男演员,打破了过去影视期刊一用男演员做封面发行量就下降的惯例。即使用女演员做封面,风格也是冷峻严肃的形象,适应了时下“90后”观众的审美情趣。《大众电影》的iPad版更是把电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读者可看到片花,看到演员的各种生活场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影院与媒体结合,延伸了产业链,也救活了一本奄奄一息的传统期刊。万达集团在影院贴片广告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其做特定娱乐节目的信心。投资该杂志,将这一传统媒体作为事业全方位发展的一环,不失为一种企业发展的策略。

       五、《国际新闻界》首次发出论文抄袭公告,开学术期刊公开抵制学术不端之先河

       8月17日,《国际新闻界》杂志在其官方网站挂出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称,期刊近期接到读者举报,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涉嫌抄袭。《公告》还提供了两篇论文的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译。

       据《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师在研究中发现于艳茹的这篇论文涉嫌抄袭,向编辑部反映了此事。随后,编辑部进行了调查,专门找到外文原版书,还请了外语专家进行核对。6月底,《国际新闻界》专门召开编辑部会议,共同决定如何处理。陈力丹表示,作为学术期刊,此前《国际新闻界》也处理过几次论文抄袭的问题,但多是内部处理,就论文抄袭问题发出公告尚属首次。之所以此次会公之于众,陈力丹解释说,这是因为于艳茹这篇论文的抄袭情况是期刊目前遇到的最严重的一篇。[5]

       该刊如此严肃地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为我国学术期刊树立了楷模。目前虽然各学术期刊编辑部都在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学术论文的抄袭问题,但像《国际新闻界》遇到的直接从国外文献中抄袭的情况,就很难借助检测系统来完成。

       六、第二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举办

       9月18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举办,为国内外期刊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但期刊毕竟与图书有所区别,不可能每年推出成千上万个新的品种。年复一年总是老面孔展示,当地的观众就会产生厌倦感,吸引力就会下降。如何将展会、论坛、销售、广告等期刊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同时吸引到博览会上来,将这一博览会办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盛会,还需主办方继续探索。

       七、文字作品稿酬提高起到对期刊市场的洗牌作用

       9月23日,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将稿酬标准进行了调整,较大幅度提高了文字作品的稿酬。将原创作品稿酬标准从1999年以来的每千字30元至100元提高到每千字80元至300元,报刊转载文字作品由原来每千字50元提高到100元。《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稿酬标准提高后,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经济方面的压力有所增大;对一些发行量不大、经济实力较弱的期刊来说,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稿酬标准提高,实际上也要求媒体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其实很多年前,几家发行量大的综合文化类期刊早已提高了稿酬标准,用高额的稿费来吸引最好的稿件,从而使刊物进入良性循环:高稿酬引来好文章,好文章使刊物发行量不断增加,给刊物带来更多的发行利润和广告利润。转载稿酬的提高,也会对一些发行量不大的文摘类期刊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支付稿酬,刊物可能会入不敷出;如果不向文章被转载的作者付酬,则会面临被举报,受到处罚的局面。稿酬标准的提高,对期刊业是一次洗牌的机会,让市场规律来主宰期刊的优胜劣汰,比用行政手段要有力、有效。当然,对于占全国期刊数量近2/3的学术类期刊来说,提高稿酬并不对他们产生多少影响,因为很多学术期刊收取作者版面费的数额,大大高于刊物要向作者支付稿酬的数额。稿酬提高,无非是把版面费的数额提高而已。更何况,有的刊物根本就不给作者支付稿酬,作者交了钱能够发表文章已很满足,哪里还会要求刊物给他发稿费呢?

       大量文摘类期刊违反《著作权法》转载图书的文章且在转载图书内容前,并未取得图书作者或作者(已去世,作品尚在保护期内)家属的合法授权。《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著作权法》并没有规定报纸期刊转载图书的文章属于法定授权,很多文摘期刊实际上是明白这一点的。但他们总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作者不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文章被转载,即使发现,也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权打官司。政府管理部门应对违法期刊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被侵权的作者也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摘类期刊越来越多地违法转载图书内容,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报纸期刊的内容质量在下降,使得不少文摘期刊选不出更多优秀的文章,只好转而到图书中去寻找,毕竟多年来出版的图书中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值得发表的内容的。报纸期刊内容质量下降,当然与新媒体冲击有最大的关系,也是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信号。

       八、关于期刊人才流失

       2014年,期刊界最令人关注的事件之一,是知音期刊传媒集团董事长胡勋璧因妻子女儿在国外不归而被免职的消息。1985年,胡勋璧从上级拨给的3万元起家,创立《知音》,近30年中,他把一生中最长最好的时光和精力都投在了这个他一手创办的杂志社里,把知音传媒集团做成了全国妇联系统最大的期刊集团,也是全国期刊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集团之一。这个业界领军人物的职务变化,确实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业界人士最为担心的是,多年来胡勋壁及知音集团几代员工殚精竭虑打造的国内为数不多的这一真正民族品牌的文化传媒集团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发展的动力。

       期刊优秀采编人才的流失,是期刊界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期刊编辑部转企改制,使得一批不愿转为企业身份的办刊人才转移到了有保障的事业单位,新媒体的高薪酬挖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期刊采编人员,期刊衰落的迹象实际上就是从优秀人才的流失、优秀稿件的流失开始的。除惋惜之外,业界目前还很少有足够的机制和待遇留住优秀的办刊人才。

       九、邮政部门为期刊发行助力

       多年来,我国期刊的发行方式一般有3种:邮政发行、社会发行、自办发行。大众化期刊主要依靠邮政发行这种方式发往全国,近年来,社会发行(即通常所说的二渠道)的势头在逐年减弱,从每年年初的书刊订货会上就可看出一些迹象,不少民营企业已退出期刊发行领域。发行部门的利润与期刊的发行量密切相关,国家邮政发行部门自转制为企业,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以来,过去机关式管理的方式在不断改变,经营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邮政部门更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期刊的合作,力求获得双赢的效果。邮政发行部门设立了报刊订阅网、报刊阅读网等网站,通过手机、二维码、APP、微信等多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方便的订阅服务。此外,各地邮政发行部门还采取了与期刊联合举办活动等方式扩大期刊的发行量。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与邮政部门合作,在全国各地举办近300场讲座;《意林》经邮政部门牵线,在全国多地开展“杂志漂流”活动、“意林杯”作文竞赛活动等,对扩大期刊的发行量都产生了良好效果。[6]

       十、期刊研究成果:科技优于社科

       期刊理论研究是对国内外期刊出版活动的总结与思考,是对期刊发展规律的探索,是中国期刊人行进脚步的纪录。近30年来,我国期刊的研究成果由少到多,由分散的研究到形成体系、出版专著,对期刊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对期刊研究成果的综述不是本文的内容,这里只想说一个现象,就是笔者阅读观察近几年来期刊研究方面学术文章发现,对于科技类期刊研究的成果,要远远优于社科类期刊的研究文章,如对开放获取的研究、对建立虚拟意义的期刊集团的研究、对SCI评价体系的研究等等,作者都是科技期刊的人士。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值得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探讨。

标签:;  ;  

2014年中国期刊现象观察_传统媒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