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论文_潘世彬 宦文辉 黄娟 邓雨 侯燕

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论文_潘世彬 宦文辉 黄娟 邓雨 侯燕

潘世彬 宦文辉 黄娟 邓雨 侯燕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 638400

【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将螺旋电极应用进心室起搏手术中,研究其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结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可随意选择起搏定位点,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操作安全、可靠性强。

【关键词】螺旋电极;心室起搏;应用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 of spiral electrode pacing in the ventricle.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January 2015 our hospital need to install the 30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will spiral into ventricular pacing electrodes applied surgery, study its effect.Results: 30 cases of patient pacing threshold, the result obtained is (0.61 ± 0.14) V, P wave amplitude average result is (5.3 ± 1.3) mV, R-wave amplitude (12.4 ± 1.8) mV, electrode impedance (532 ± 160) ohm , are maintained at normal levels, and the 6-month follow-up found that according to Holter showed effective pacing, the use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cardiac and chest radiograph showed good electrode fixed position, electrode dislocation phenomenon did not occur.Conclusion: Spiral electrode applied ventricular pacing electrode positioning can guarantee a good success rate, are free to choose pacing anchor points, pacing parameters are guaranteed at a normal level, operation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Spiral electrode;Ventricular pacing;Application

随着心脏病患者的人数不断攀升以及心室起搏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严重危害到人体生命[1]。借助人工心脏起搏器已经成为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2]。从心室起搏的发生机理而言,右心室的心尖部起搏会改变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从而引发心脏左右心室之间以及左心室各个室壁之间的收缩不协调,心脏进行有用功的次数下降输出量减少。目前针对这类起搏问题临床中已经使用螺旋电极。因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的应用效果上,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中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标准[3];②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较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③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完成随访[4]。排除标准:①30例患者均排除恶心肿瘤、高血压、传染性疾病患者[5]。3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8-81岁之间,平均年龄(67.8±1.54)岁。其中窦性停搏15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慢-快综合征伴心房颤动10例。

1.2方法

30例患者采用螺旋电极导线。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及电极均为美国圣犹达(ST.Jude, Inc.)公司生产。螺旋电极型号为Tendril ST 1888TC。手术过程为:所有患者均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方式。螺旋电极植入腔静脉中,先用U形钢丝将电极送入到右心室,撤出钢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将直钢丝塑形成ST.Jude Mond,送至电极头端。在后前位投照体位下,将电极头端送入右室流出道,而后逐渐回撤到达右室流出道高位间隔部定位,在左前斜45度投照体位下确认电极头端垂直指向心室间隔部。测试起搏参数,达到满意效果后拧出螺旋入心肌固定,撤出钢丝,调整张力适当,缝合固定电极。

1.3疗效评价标准

起搏参数,手术并发症。观察起搏感知阈值、阻抗变化和患者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患者中均采用了螺旋电极导线,使用美国美敦力(Medtronic, Inc.)公司的测试仪测试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在术后6月随访过程中发现,3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30例均未出现并发症。

表 30例患者各项指征情况

例数 起搏阈值(V)P波振幅(mV)R波振幅(mV) 电极阻抗(ohm)

30 0.61±0.14 5.3±1.3 12.4±1.8 532±160

3.讨论

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采用螺旋电极。螺旋电极能够适用于心室起搏、心房起搏。在心室起搏中,由于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十分严重,导致局部起搏阈值较高,或者是心腔扩大导致肌小梁萎缩,原本采用的翼状电极不能找到十分理想的电极位置或者出现电极脱位现象,采用螺旋电极将其固定在心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其能够保证心室的激动顺序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根据某项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心排量提高10%-20%。另外,螺旋电极在心房起搏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一般情况下,心房电极主要是采用J形电极放置在右心耳处,由于存在着部分病人右心耳小,肌小梁结构不明显的问题,导致出现植入失败或者电极脱位的现象较多,使用螺旋电极后能够有效改善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长期的手术经验积累下,目前主要是以右心室心尖部作为心室起搏部位。这是因为右心室心尖部具有丰富的肌小梁,在这个部分进行电极固定更加容易操作,安全性、可行性更高。在进行螺旋电极植入的过程中,钢丝的塑形十分重要,将钢丝头端的7-8cm塑成150°左右,再将前端4cm左右塑形120°成双平面三维造型Mond。这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保证螺旋电极与室间隔呈垂直状态,减少了导丝与电极的操作,从而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

综上所述,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且能最大限度的使起搏点靠近心脏的传导系统,可恢复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手术难度小、操作安全、可靠性强、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阿布力孜,艾比不拉?麦麦提,买买提艾力等.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37(21):13-14.

[2]陶四明,张荣华,洪云飞等.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体会[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1(02):69-72.

[3]盛晓东,陈志贤,祁平东等.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起搏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荟萃,2010,37(19):1696-1698.

[4]潘昌,胡作英,张航.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在右心室起搏应用中的参数对比[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21(06):7-8.

[5]崔红玉,刘培敏,任国成等.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高位室间隔起搏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1,19(13):9-10+12.

论文作者:潘世彬 宦文辉 黄娟 邓雨 侯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论文_潘世彬 宦文辉 黄娟 邓雨 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