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发展分析_科技论文

上海科技发展分析_科技论文

上海科技发展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上海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技人才结构逐年优化

上海实施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已有多年,目前已形成多层次人才阶梯,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大部分科研项目或课题的骨干。到1999年底,上海已拥有两院院士132人。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新增55位院士中,上海有1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113位中,上海有4位。

到1999年底,上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三大块”)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5.99万人。“三大块”的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328人。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共11.03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69%,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916人,比上年增加了46人。从参与研究与发展(R&D)人员角度观察,全年投入的研究与发展(R&D)人力为4.06万人年。

与上年相比,无论是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还是研究与发展(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科研机构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均呈现“两升一降”的态势,高等院校的变动幅度均在1%以内,保持着基本稳定(详见表1)。

表1

1999年科技活动人员比重情况

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占科技

科学家工程师占科

从业人员比重活动人员比重 技活动人员比重

1999 1998 增减 1999 1998 增减

1999 1998 增减

年 百分点 年

年 百分点

年年 百分点

合计 13.3 13.8 -0.5 25.4 23.0 2.4

69.0 63.2 5.8

科研机构 59.9 56.8 3.1 41.8 43.1 -1.3

67.6 66.6

1

高等院校 87.5 88.2 -0.7 17.7 17.8 -0.1

91.3 91.8 -0.5

大中型企业

6.6 7.8 -1.2 21.1 16.6 4.5

54.4 47.4

7

从表1所显示的数据看,上海科技系统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已初步影响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分布。从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总量看,大中型工业企业减少的人数最多,下降的幅度最大,但主要减少的是从事科技活动的辅助人员,因此,研究与发展(R&D)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上升较快;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与发展(R&D)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下降,则显示了科技人员逐步向企业转移的发展态势。科技活动人员结构发生变动,更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使人员构成更趋合理。

二、科技经费筹措渠道不断拓宽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投入已由过去单一依靠国家无偿拨款的模式,向多元化的社会投入体系发展,形成国家财政拨款、银行信贷、企业和社会投入、利用外资以及自身创收等多种筹集经费渠道。

1999年,上海科技经费筹集总额达153.05亿元,比上年增加12.82亿元,增长9.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88.63亿元,科研机构52.96亿元,高等院校11.46亿元,分别占筹集总额57.9%、34.6%和7.5%。与1998年相比,科研机构经费筹集所占份额下降2.1个百分点,高等院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费筹集所占份额则分别提高0.2和1.9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措能力有所提高。

1999年,政府各有关部门对“三大块”的科技经费支持为27.56亿元,占筹集总额18%,比1998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海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三项经费、科学事业经费、专项科技经费)为6.03亿元,比1998年减少0.13亿元,下降2.1%。

政府部门对科技资助形式已逐步转向风险投资基金。目前由市政府渠道设立的风险投资资本金达12亿元,风险投资基金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

三、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稳步上升

1、1999年,上海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198亿元,比上年增加20.38亿元,增长11.5%。比同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10.2%)高1.3个百分点。

在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额中,“三大块”的投入为136.83亿元,占投入总额的69.1%,比上年增加9.13亿元,增长7.1%。其中,科研机构44.36亿元,占22.4%,增加0.65亿元,增长1.5%;高等院校10.58亿元,占5.3%,增加1.87亿元,增长21.5%;工业企业(包括小型企业,下同)81.89亿元,占41.4%,增加6.61亿元,增长8.8%。

2、1999年上海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总额达63.75亿元,比上年增加8.06亿元,增长14.5%,占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32.2%。经费投入总额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8%,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在R&D经费投入总额中,“三大块”投入额为54.02亿元,占R&D投入总额84.7%,比上年增加6.63亿元,增长14%。其中,科研机构22.3亿元,占35%,增加1.1亿元,增长15.2%;高等院校7.3亿元,占11.4%,增加1.19亿元,增长19.5%;工业企业24.42亿元,占38.3%,增加4.34亿元,增长21.6%(详见表2)。

表21999年上海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R&D经费

总额  比重  #R&D经费  比重

占科技经费

(亿元) (%)

 (亿元)  (%) (%)

全市合计 198.00

100 63.75 10032.2

#“三大块”

小计

136.83

69.154.02 84.7

39.5

科研机构 44.3622.422.30 35.0

50.3

高等院校 10.585.3 7.30 11.4

69.0

工业企业 81.8941.424.42 38.3

29.8

#大中型

77.3839.124.30 38.1

31.4

注:工业企业中包括小型企业

上述数据表明:①上海科技实力主要聚集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其科技活动经费的五成以上投入研究与发展(R&D)活动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研究能力;②工业企业中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科技投入总额的比重超过四成,但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科技经费的比重只有三成,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明显薄弱,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相比差距则甚远。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竞争潜能和经济竞争能力。因此,上海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自主研究开发和经济竞争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腾飞。

四、科技产出硕果累累

1、科技论文和著作数量连年递增。90年代以来,科技论文和科技著作数量年年保持发展势头。1999年,“三大块”共发表科技论文31387篇、科技著作2131种,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8.1%。其中,高等院校分别占总量的74.6%和89.7%。

2、科技成果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上海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125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属国际领先水平的有498项,占39.8%;达到国内先进或属国内领先水平的有729项,占58.2%。按成果类别分,基础理论成果80项,占6.4%;应用技术成果1054项,占84.2%;软科学成果118项,占9.4%。

1999年,“三大块”获奖成果数共1190项。其中,国家级奖126项,占获奖总数10.6%;省、部级奖689项,占57.9%;地、市级奖375项,占31.5%。在“三大块”获奖成果数中,科研机构获奖总数比重最高,占34.5%;按奖项分,大中型工业企业获国家级奖比重最高(占45.2%),高等院校获省部级奖比重最高(占40.8%)。

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例如:上海医科大学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链激酶”的研制,凝聚了科技人员的大量心血,充分体现了上海一流的科技水平,已成功治疗2000多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该成果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获得1470万元的高额转让收益。此外,“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和九段沙生态工程研究”、“地铁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理论与实践”等项目在整体技术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均保持较高水准。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纳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工作体系,从而能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1999年,全市专利申请数共4602件,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发明专利1044件,增长82%;实用新型专利1950件,增长13.1%;外观设计专利1608件,增长43.3%。

全年专利授权数共3665件,比上年增长5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9件,增长94.8%;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94件,增长63.6%;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482件,增长45.6%。

1999年上海的专利申请及其专利授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多,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二是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及其专利授权数据大幅度增长,彻底改变了以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的局面。

标签:;  ;  

上海科技发展分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