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恩松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 湖南冷水江 4175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患炎症性肠病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经口服用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及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美沙拉嗪;替硝唑;疗效

炎症性肠病是消化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存在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组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给予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患炎症性肠病的80例患者,入选标准:(1)80例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1)因慢性吸虫病、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引发感染性结肠炎者;(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3)具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参考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16岁,最高年龄50岁,平均年龄(31.42±6.79)岁;轻度24例,中度16例。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低年龄17岁,最高年龄53岁,平均年龄(32.07±7.35)岁;轻度25例,中度1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疗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采用美沙拉嗪单药治疗,主要为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生产企业: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1.0mg经口服用药治疗,每天4次,8周为1个疗程,共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2.2 研究组疗法

研究组患者入院确诊后采用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美沙拉嗪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同时给予替硝唑(生产企业: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585)0.5g经口服用药治疗,每天2次,8周为1个疗程,共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DAI)[2]变化,评分因子包括体质量下降率、大便出血、大便粘稠度。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腹泻、腹痛、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的消失率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估[3]:(1)完全缓解: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内镜检查可见患者的黏膜基本恢复;(2)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内镜检查发现黏膜依旧有轻度炎症或产生假息肉;(3)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军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1.5 统计学分析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记录及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对分析,(P<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疗程结束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下表可见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与饮食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痛、血便及里急后重等表现,少数患者常伴有消瘦、低热表现,其病程相对较长,发病较缓,且临床症状呈持续性加重,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依旧没有确定,相关学者认为主要与机体免疫、环境、感染及遗传等因素相关[4]。

现今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本原则为控制患者腹泻与腹痛症状,缓解肠黏膜受损,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及磺胺类药物等,但以上药物通常伴有较大的不良反应。美沙拉嗪栓属于5-氨基水杨酸制剂,其连接两分子5-氨基水杨酸的偶氮基仅有在结肠中方可分解,可达抑制炎症反应、抗菌、改善溃疡表面微循环、消除水肿及促进局部组织修复等效果,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药物[5]。而替硝唑属于抗厌氧菌药物,是临床治疗厌氧菌感染、滴虫感染及阿米巴原虫感染的常用药,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杀灭患者的肠道内厌氧菌[6]。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两药联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DA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替硝唑与美沙拉嗪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2]马夫天,文川.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0):715-717.

[3]许玲芬,孙梅.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学治疗进展及在儿童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7):490-493.

[4]李玥,钱家鸣.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3-4.

[5]徐平如,周锋.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4):7-8,10.

[6]潘芳莲.替硝唑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136-137.

论文作者:周恩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替硝唑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周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