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展望_法人股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展望_法人股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市场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第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四年的历史。从1990年算起四年,从股份公司算起11年,时间不长。香港证券市场有104年的历史,纽约证券市场203年的历史,如果这样来讲我们还是个非常年轻的市场,但是这个年轻市场发展非常快。无论从它的供给扩容来说,交易方式来说,还是从它的技术设备来说。可以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一二百年的道路。全国第一家股份公司是1984年7月挂牌的,是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家公司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是1984年11月份挂牌的;到现在股份有限公司是117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到去年年底为止是290家,这290家公司中间有289家发行A股,有52家发行B股,另外两家只发行B股没发行A股,就是福建灿坤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数量这几年增长非常快。1990年全国股票交易量是18亿人民币,1991年是44亿人民币,1992年是693亿人民币,1993年是4187亿人民币,去年是8200亿人民币。就说从1990年18亿到1994年8200亿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股民的人数1992年底是210万,1993年底是660万,到1994年底是1200万。所以股市的扩容量是相当大。

第二,股市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2年以前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占上市公司的86%,其中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从地区布局上来讲逐渐向全国发展,全国除了台湾以外(台湾有他自己的交易所)的29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家以上的公司上市。规模结构来说这几年也变化很大。1992年当时沈阳金杯公司上市在上海上市,是规模最大的公司注册资本5个亿,公众发行1个亿。当时上市公司一般规模都很小,几千万甚至二三千万。从1993年开始一大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江苏仪征化纤公司,这些公司上市后一个公司都是几十个亿,甚至一百多亿。一些大规模、规模巨大的公司上市了改变了股市上的规模结构。还有产业结构也逐渐合理,初期上市的公司多数是一些金融、商业、房地产和一般加工工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产业很少。从1993年开始一大批能源交通、基础产业上市了,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大的改变。以1994年股市的产业结构来说,工业类已经占了58.4%,房地产类是8.4%,商业类是13.6%,公用事业类是8.4%,金融综合类是11.9%。从结构上来说逐渐向工业类转移,而在工业中逐渐向基础产业、能源交通基础产业这些产业转移。从这点来说中国的股市逐渐在成熟,无论是地区、规模、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第三,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际接轨。这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有的公司在发行A股同时发行B股这是第一种形式。这种B股就在国内注册国内上市,境外人士可用外汇或外币进行购买或交易。第二种,是在香港第二上市,就是在境内作第一上市,在境外香港作第二上市发行B股。这种形式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3家,1993年计划是9家,1994年计划是22家,一共是31家。31家中到去年为止已经有13家上市,还有18家准备在今年上市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形式就是有些公司到其它国家进行挂牌以托管凭证的形式,比方说山东华能就到美国以托管凭证的方式挂牌,最近还有几家公司准备以托管凭证的方式到新加坡挂牌。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其它形式。比方说,通过组建共同投资基金的形式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A股市场,目前正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目前也正在探讨除了在香港第二上市以外,到其它国家作第二上市。理论界也还正在探讨能不能在其它国家作第一上市。我去年十月份提出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外作第二上市,我们也考虑到国外作第一上市。因为根据中国当前的情况,在国内第一上市难度比较大,而且这两年内可能上市的公司不多,可是我们有一大批公司,素质相当好,需要转换机制、筹集资金,同时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那么既然在国内难以上市,如果符合国外条件,也可考虑在国外作第一上市。

第四,在股市上不断创新,股市的性质不断创新。从去年开始,也出现了法人股和国家股的转让问题。有些把国家股转为B股,象上海大众;有些国家股、法人股在法人内部进行交换,这些都是对于中国股市一个探索,都是对股权结构变动的一种探索。定向募集公司的股权流动问题,据我知道现在不少地方都在作这方面的试验,比方说,南宁、长沙、青岛、鞍山都在作这方面的试验,有的是通过托管进行交易,有的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联网交易。也就是说这种场外市场在客观上已经逐渐形成了。

第五,证券管理方面的法律和规章、规则正在逐渐的完善。尤其是1993年底通过的,1994年7月1号生效的《公司法》对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行为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方面还是很不够的。到目前为止《证券法》还没有通过。

目前有些人对证券市场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我看对一个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能看到证券的发展,是基本上健康的。

二、中国证券市场是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证券市场在怎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看至少在5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第一,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过程转换中出现的。我们过去实施一套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现在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是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很多观点在人们思想上根深蒂固,而股份制必须要突破这个传统观念,这里难度就很大。

第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必须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存在,一视同仁、平等竞争。这就很不一样。

现在的股份公司里头有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法人服中间有公有法人股、非公有法人股,而公众股中间有内部职工股还有外资股,情况非常复杂,是对传统的模式的一个突破。还有按照传统的模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可是在股份有限公司里头,尤其是在上市公司里头,作为企业职工是按照按劳分配,而投资者不是按照按劳分配,投资者是按资分配。等量资本是同股同利,参股的数量多,按照同样的回报率,你得到的回报就多,具体推行的不是按劳分配,是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按照传统的模式,企业的资金来沾是能够由银行贷款,或者国家认购的,而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改革当时还在仍然起作用,市场经济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覆盖整个社会,或者说还是不完善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好多矛盾的情况。比如说,本来公司的上市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但是我们现在政府管得非常细,进行规模控制,每年要规定一个叫做上市规模,1993年上市规模55个亿,1994年又提出55个亿。实际上这种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规模是计划经济的办法,与市场的要求距离比较大。下规模、下指标、分任务这套是计划经济的传统作法。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出在又要搞市场经济,但是好多问题还要采取计划经济的做法,这是一个矛盾。我曾经提出过政府要严格上市条件,放宽上市规模。上市规模由市场和企业决定,政府管条件,条件够你可以上,条件不够不上,至于你什么时候上,你愿不愿意上,这是企业的事情是市场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是两个都要管,既要管规模又要管市场。

第三,我们既要坚持有中国特色,又要和国际市场接轨,这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中国特色最大的特色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是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当时为担心公有制主体发生变化,所以在股权结构上就规定,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可是如果按这种结构和国际接轨就很难接轨。而且我们现在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实际上没有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这样在国际接轨上出现了不少困难,它的国际接轨困难还有更深的原因。比方说在国外在法律上它有个基本的法律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们的法律最基本的有一条是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在法律上有这一点不同。我们在上海和在香港上市在章程上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大家共同来按照章程办事,如果在股东之间发生纠纷,紧要的股东按照什么法律,他要按照他的法律当然不行了,我们的公司在国内注册的,这个在法律上界定就困难。

第四,我们的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担负着两种任务:一种是转轨的任务,转制的任务;一种是筹资任务。在国外一个公司转为上市公司也有改制问题,因为它从非公众公司转为公众公司。或者从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当然这是体制上的变化,但是,变化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我们要从国有独资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的体制上就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双重任务上政府比较重视改制的任务,企业又比较重视筹资的任务,而不少企业它要搞股份制的目的是为了筹资,所以政府和企业在改制的主要目标上不完全一致。所以好多的企业虽然表面上改制实际上是为了要筹资。好多只筹资不改制,换个牌子,实际上内部机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股份公司中间有不少是这样的。

第五,我们的股市是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几年来股市发展这么快,专业人员是很不够的。现在证券公司全国有五百多家证券公司和证券机构,比方说一些投资信托公司有证券部,他不叫证券公司叫证券部;有些银行有证券部,没有成立证券公司;有6200个证券交易营业部,有67000从业人员。这个规模不小了,但这些队伍中间,真正受过比较系统的金融证券方面的教育,具备金融证券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数量很少,多数是改行的。

还有中国证券市场在改革上是超前的,但是缺乏配套的改革,公司组建起来了,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比方土地的问题,怎么样折价?怎么样入股?现在尽管有的同志提出来土地不要折价,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股份公司来讲土地的使用权应该折价。但问题是土地使用权可以折价以后,一是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二是可以进行经营、转让,可以经营,那么折价就可能把价值、质量盘剥了。如果说证券市场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是一个异军突起,也是个孤军深入,缺乏配套改革措施。刚才我举了土地制度,还有更重要的是企业制度、金融体制、住房改革、社会保障,这些体制改革对证券市场发展,对金融意义是重大的,可是这些配套改革跟不上。比方在国外,证券市场比较成熟,股市它以机构投资为主,而机构投资中,两类投资最多,一类就是公众投资基金;一类就是福利性基金,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些占大数。可是中国这方面很大,中国养老金、失业保险金,不仅是数量很少,而且有限的资金中间,注入股市的比重也很少,缺乏这样的一个配套改革。中国股市的发展还很有问题,但尽管这样,中国的股市还是发展很快的,作用也还是很显著的。

三、当前中国股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而且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只有公众股可以流通。既然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它就失去股票原有的意义了。不能流通,同时使得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处在一个不是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这样一个地位。比方说有一段时间,市场上股票价格很高,一股价格涨了十倍,可是国家股、法人股它不能够流通,它不能够变现,它不能增值。93年好多公司扩股,扩股公众股很多,展开了,而国家股、法人股没有钱买,所以国家股、法人股在公司中股权结构中比重下降。这个情况是中国比较特殊的。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处理,能不能够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国家股、法人股一起上市,现在看来不可能。在1993年初我曾经主张过应该上市,但是从理论上这个没有错,在实践上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当前国家股、法人股的比重大约占70%,上海比较高占79%,深圳比较低一点不到70%,比重比较大。如果国家股、法人股现在上市进入流通,那么股市供给要增加几倍,股市的压力就很大,很可能造成股市的崩溃。

其次,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如果在二级市场上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必须有前提,这就是在一级市场上要同股同价,可是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在一级市场上就没有同股同价。没有同股同价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折股的时候没有按照溢价折股,比方溢价是6块钱,但国家股在资产评估没有按6块,有的按3块有的更低,这种情况还比较多。93年后一般都是按照溢价折股了,那么这种情况就消失了。但还有第二种情况,公众股购买股票购买成本很高,而国家股、法人股不要购买成本,购买手续费很高,比方说93年抽签有些公司股票中签率非常低,比方说青岛啤酒,中签率是万分之2.5,因此每股购买成本和2他的溢价是一样的,溢价6块多钱购买成本也是6块多钱,所每一股的总成本是12.77元。国家股的折股不要这6块多钱的购买成本。

正因为在一级市场上同股不同价,所以二级市场上就不能要求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第三,如果国家股、法人股流通,那么谁来购买?供给增加这么大,需求必须相应增加。增加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必须国有资产管理局作根本改革,要把现在一级管理改为两级管理,就是说要把现在行政性管理改为行政性管理和企业性管理,把行政性管理和企业性管理分开。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主要还是行政性管理,必须在行政性管理体制下成立若干投资公司或者是控股公司,这些投资公司、控股公司它可以进行股票市场二级交易。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需要机制,增加需求。这个问题难度相当大。所以国家股、法人股从理论上讲和公众股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在实践上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所以说有些地方正在做一些试点,刚才我讲了象上海大众汽车试点,把国家股转为B股;有些企业在内部进行转换,这些都是一种试验的方式。

第四,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大,大起大落。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尤其是股市发展的初期,大起大落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比方说香港的股市1973年、1974年波动就很大,1973年最高点恒升指数是1770点,最低点是150点,跌去了90%以上。台湾的股市在1990年这一年就跌去了70%多,都有这个情况。中国股市从1993年3月到1994年7月,这16个月中间中国股市下跌幅度也相当大,上海的股票指数从1558点跌到330点,跌度相当大。在这16个月期间,涨得也很快,去年8月在一周内上海翻了一番,从300多点涨到670点。最有戏剧性的是去年10月6号这一天,在股市的发展史上很有典型意义的,这一天在两个小时内,上海股市波动了30%以上。10月6日下午一点半,上海股市最低点是500,三点半收盘时700多点,涨了二百点。波动比较大。因此,广大公众对股市波动难以适应。有人说当前的股市缺乏资金,我说主要缺乏信心,信心不足,资金一点也不缺。为什么呢?去年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增加了40%多。从14000多亿增加到21000多亿,增加了六千多亿,资金很多。还有一个例子,去年七月份,股票交易最低的时候一天只有交易四、五个亿。最高时候,一天交易240个亿,上海交易所是170个亿,深圳交易所是70个亿,240亿。240亿超过香港股市交易的最高量的一倍,香港股市最高交易是120亿港币,我们是240亿人民币超过一倍。所以当前股市不是没有钱没有资金而是信心不足,大起大落。

第五,大量的定向募集公司如何处理,这一个很大问题。全国股份有限公司11700多家,已经上市的290家,11400家是定向募集公司。定向募集公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部股占20%,一种情况内部股占2.5%。这么多内部公司公众不时参股的目的是什么呢,它的目的是为了股票上市,如果不上市他就不买股票了。可是现在看来定向募集公司股票上市可能性不大,只有极少数能上市多数不能上市。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定向募集公司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素质比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也比较大,这类公司基本上符合上市条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辅导,使它达到上市公司的条件。但这一步数量不必太大,一万多家,如果一年一百家,100年才能上完,肯定是不会太多的。第二种有一部分公司本来素质就很差,只投资不改制,经过辅导后很难达到股份有限公司规范的条件,这一部分公司可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要改组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的参股应怎么处理呢?我看有两种办法处理,一种就是转为企业债券,分期归还作为债券;第二种是职工组成一个投资基金,作为一个参股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少数。第三种恐怕是定向募集公司的多数,我主张股票可作店头交易,或者叫场外交易或者叫柜台交易,使这部分股票流动起来。这部分股票流动起来目前也有问题,有人说要占用很大的资金,当前股市上资金不足,如果内部股又流动起来,那么公众股的市场上就会受到影响,股市就会下降。这对不对呢?我觉得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它是统一的,如果一部分股票不流通,资金完全沉淀在企业,象现在的内部股沉淀在企业,这部分资金就进不了市场,如果这部分股票上了市场,使这部分资金流动起来,那么整个股市的资金就搞活了,数量就增加了,这对整个股市的发展是有利的。在一个省里联网,或在中心城市周围联网,那样交易活跃起来。

第六,关于股市的布局问题。股票交易所布局问题现在我们全国叫做“三地四方”:三地,股票交易所三个地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四个交易系统,北京两个法人股的交易系统,联网联办的报价系统。还有中国证券交易的报价系统,还有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目前北京两个交易系统主要是交易法人股的,上市公司不多,只16家,原来是17家,有一家主动退出了是16家。由于数量比较少交易规模也很有限。1993年5月份以后,已经停止新股上市,所以规模不大。我主张交易所在目前来说可以多搞几个,原因在哪里?我们当时搞两个交易所时,上市公司只有13家,就是深圳5家、上海8家,现在上市公司是290家,我们当时还没有异地上市,都是当地公司当地上市,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上市公司,情况变了,由这两个交易所担负全国交易任务太重了,所以我就主张多搞几家。有人说多搞几家交易所成本就提高,在国外交易所有集中的趋势,我说不错,国外交易所有集中趋势,但从分散到集中他有个过程,国外交易所由分散到集中有个过程。比如香港原来有四家交易所,后来四家联合起来成立联合交易所;美国到现在还有8家交易所,最大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从中国情况来看你不能和香港、新加坡比较,中国的地方这么大,一个交易所不够,一两家交易所风险太大,多几家交易所可以分散风险。这样股票不用易地上市,当地上市便于股民监督上市公司活动,所以我主张多几家。以中国情况分多个层次:全国性的两家可以,地区性,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建立地区性交易所,在沈阳、西安、天津、海口、广州、武汉、成都、厦门建八个地区性交易所。有人说为什么海口建立?因为海口是最大特区。为什么厦门建立?因为可以吸引台资。最后,全国二百多个中等城市建立场外交易、柜台交易。《证券法》正争论这个问题,我主张有这个定向募集公司交易。我主张店头交易,主要交易定向募集公司里的股票,定向募集公司多数可以进行店头交易,地区性的,我把这类公司叫做二类公众公司。我主张全国证券交易网适当分散。

第七,关于AB股问题。我们在证券市场形成初期,就提出两种股票A、B股。A股是境内投资者购买和交易,境外投资者不能购买和交易;B股是境外投资者购买与交易,境内投资者不能购买和交易。划分这两种原因是有道理的,但不太符合股市发展要求,而且影响中间股市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两年来一再主张股市发展上认钱不认人,怎么叫认钱不认人呢?就是境内投资者可以用外币购买B股,境外投资者可以用人民币购买A股。实际上已经做了,境内人士用外国人身份证购买交易B股,境外人士用国内身份证购买交易A股。我还听说有些地方实际上已对国内人士开放B股。但这些都没有法律根据。所以,我认为现在向境外开放A股条件不太成熟,一是人民币还未自由兑换,二是未规定一个外国人购买本国股票比例,防止外国人控制中国股市。但是,我觉得国内开放B股已成熟,我认为可以让国内投资者来购买B股。现在国内投资者我估计外币储蓄以及持币已达200亿美金,中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有外币存款150亿美元,个人持币至少有50亿美元。据说港币三分之一在大陆流通,至少200亿美金。如果向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有很多好处,一个是可以将居民手中外币,外币存款拿出一部分投资,二是增加B股交易量。我觉得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解决A、B股接轨,首先是开放B股市场,如果不向国内开放B股市场,今后B股发行相当困难。

第八,在股市管理上不够规范,漏洞比较多,尤其是有些政策变动比较大。这个问题怎么看,股民和券商对证券机构有埋怨情绪,互相之间都有意见。我觉得我们的证券当事人有五种人:券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证券管理部门监管人员、股民、证券传播媒介及研究人员。这五种人,我把他叫做当事人,从《资本论》上而来。这五种人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高明不了多少。我们的股市只有四年多历史,知识不足经验不够,大家都有困难,都在学习。比如说现在有些同志,对证券部门有意见,有一次我碰到证券部门的负责人,我问他你是希望股市下泻,股价下跌呢,还是希望股票上升。他回答说,股票下跌群众骂我们,股票上升把银行存款抽得太多,银行骂我们,不升不降,大家骂我们。这几年券商风险比较大。我们这些作研究工作的也不高,在理论上我们学习过国际证券方面的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我们也常说错话。有人说,证监会政策时常变来变去,我说我的观点也在变来变去。为什么呢?我是最早主张公股和公众股同股同权、同股同利,1993年三月份我就看到这个问题,当时我只看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这一方面,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到93年底,我就改变看法了,现在公股上市非把股市砸下来不可。我就改变观点,我想公股上市条件不成熟。我在1993年,我不主张制定《证券法》,当时有几个问题我有几个担心,第一个我们观念未转变,我们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点,就很可能把计划经济的观点贯彻在法律中,阻碍股市发展;第二我们股市不成熟,经验太少,好多问题没有解决的经验。到去年年底,我又改变看法,这时我已看到《证券法》草案,这个草案在当前情况下相当不错,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国际惯例,我接触了很多外国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和一些股民,他们对中国《证券法》很关心,他们要到中国来投资,要代理中国的B股和H股必须要明确中国的《证券法》。就目前制定《证券法》已经关系到能不能加快和国际接轨问题,中国证券能不能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因此1994年开始我主张要尽快立法。所以我就提出我们证券当事人之间不要相互埋怨,要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各方面都有难处,现在证券市场利益很不一致,作为证券管理部门、证券传播媒介,有很大难度。如果照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很大。比方说已经上市的公司,不希望新股上市。现在被套牢的股民希望解套,不要新股上市,这部分人利益最好几年内不要新股上市,让股市休养生息,这个观点代表已经上市的公司和已经被套牢的股民。这是一种。但是还未上市的公司就希望证券市场放开一点,我可以上市,现在还有几百家公司在排队争着上市,去年已经没有新股上市,希望今年赶快下规模。这是个矛盾,矛盾很大。一方面不能停止扩容,另一不能只供给扩容,需求不扩容。所以我就设计出一个接球机制,供给扩容是一个发球的过程,发球就须有接球,设计了一个需求扩容。我是提出若干需求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

四、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步增长提高素质的阶段

怎么样来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素质,我们要做很多工作:

第一,要提高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提高认识很重要,提高认识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是马克思说的“股份公司是通向共产主义的最完备的形式”。股份公司的意义很大,有人认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专利,搞股份公司就是搞私有化,这是不对的。马克思早已讲过,股份公司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一种形式。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是对传统体制传统模式的突破口,对旧的体制模式重大突破。突破了传统公有制的固定模式、突破了分配的传统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投资模式,这是个重大突破,这对整个改革起着重大作用。第三句话是证券市场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学校。在这个证券市场上我们不仅学习如何进行投资,如何回避风险,如何用少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且学习了解国际上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变动,要了解国家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这确实是学习市场经济的伟大学校。我想过去我们是非常强调学习的,我们甚至规定每周都有学习日,当时应该说我们一般的学习不太积极。可这股民的学习很积极很认真,现在好多股民是真正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国际大事。不了解国际经济情况不行,他非常关心国际经济情况。国家宏观经济情况他也非常关心,有些股民他没有三年期的存款但他对国家公布的个人保值储蓄非常敏感,这个月保值贴补率多少?这个月保值贴补率百分之十一点几,不得了,这么高贴补率股市要受影响了,他关心这些,其实他也没存款,跟他没有关系可是跟股市有关系。他要了解究竟今年通胀率怎样?通胀率越高保值贴补率越高,保值贴补率高股市就受影响;他要了解今年国债发行规模有多大,国债的利息多高,直接跟他的股市有关系。所以股民他要学习,了解市场经济的情况。第四句话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人担心说中国的证券市场会不会关闭,会不会不搞了。我们不是在试验阶段,不好了就关闭,4年来的试验表明证券市场是相当不错的,不仅不能关闭而且还要发展,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证券市场关闭了,那就表明我们市场经济改革受到很大挫折,所以当前证券市场问题不仅是股市上的问题了。我觉得当前股市是关系到改革、发展、开放、稳定的四个方面问题。关心改革是市场经济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股票市场受到挫折甚至崩溃,那就表明我们的改革遭到重大挫折。从发展来说证券市场转换了机制、筹集了资金,支持了发展。如果证券市场崩溃了,我们就不能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吸引国外资金,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开放,如果证券市场崩溃,那么国外投资者就会失去信心,国外投资者往往把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看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如果证券市场崩溃了,人们就会认为中国经济出现大问题,就丧失了投资的信心,这就是影响对外开放的问题。如果证券市场崩溃他直接影响的是3800万股民,间接影响就更大了,这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前前证券市场不仅仅是个市场关系,它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第五句话,广大股民是建设市场经济的突击队。

第二,要转变观念。一个就是要把这个股份制的改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这两者结合起来,不是分开。有人以为股份制大概是搞得不好,所以就来搞现代企业制度了。特别说过去搞了承包制,承包制不行了,搞股份制,股份制又不行了,又来搞现代企业制度。我说这种看法不一定对。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这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一种典型的形式,虽然不是唯一的形式,一种比较规范的形式。比方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点,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职责分明、管理科学,对股份制是最典型的。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当前股市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素质不够高,从统计表上来看,不少上市公司盈利是不错的,在当前全国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股份公司表现是最好的。尤其上市公司,多数上市公司的回报率在30%和50%之间。但这里头也有不少假象,这也要看到。比方说有些公司,它是溢价发行,它是五块钱发行,它的回报率是50%,实际上回报率是低于银行利息的。如果回报率是30%,实际上它的回报率6%,比银行利息低一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并没有分现钱,分红利时没有分现钱,然后发股票,发行股票后,就把红利摊薄了,把资产摊薄了。有些公司不仅没有发钱,没有分红,而且还要扩股。扩股是什么意思?有些公司扩股是必要的,它有发展项目,它有很强的后劲是必要的。有些公司的扩股是为了弥补它经济困难,这也是有的,拿公众扩股的钱给一点回报。所以有人说,有些公司一年到头,不但没有给股东回报,而且还要股东给它回报。整体状况上市公司素质还是不错,应该肯定。

为什么公司一改革以后,它的素质就提高呢?我想这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这些公司改为股份公司尤其是改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原来基础比较好,我们就是找比较好的企业来改组的,而且当时还规定你必须三年内盈利,而且盈利水平要高于同部门的水平,这都是比较好的。第二个原因是改制以后就甩掉了大包袱,好多改制公司把企业的资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经营性的资产,组建为股份公司;另一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提取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公司,不和股份公司合在一起了,独立的法人,这样就使得很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历史的包袱甩掉了,使得股份公司能够轻装前进。第三个原因是改组为股份公司后可以得到最简便的投资的方式,而且可以得到最廉价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实际上通过股市来吸收资金这是融资成本最低的,而且我们通过股市来融资方式比较简单,不需要通过比较复杂的手续。而且这个资金是自有资金,如果经营得好,对股东回报比较高;经营不好对股东回报比较低,没有一个到期要还本付息的问题。这样企业启用起资金起来自主权比较大、胆子也比较大。第四个原因是通过股份制的改组,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压力就增加了,所以有人说通过股份制改组可以摆脱行政干预。这大概是对的,摆脱行政干预不等于没有压力,有些公司的老总希望改组就是摆脱上级压力,我说这一方面是对的,另一方面又要有思想准备,这实际上压力更大了。

实际上上市公司压力不仅来自股东,实际上来自四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政府的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对不上市的公司也同样监督的。但是你是上市公司要维护广大公众的利益,对你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对你的信息披露和财务制度监管要更加严格。第二个方面是来自广大投资者,广大投资者的监督要比主管部门的监督更加严格,广大股民同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形象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它要监管你、监督你。第三个是社会公众股票是流动的。今天我不是你的股民,明天可以是你的股东。并不一定是股东才关心企业情况,广大股民、广大的公众都关心企业的情况,秉括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行为、形象。第四个方面舆论传播媒介的监督也厉害。传播媒介要监督你的信息披露是否准确,要分析你的财务报表,要对你公司内部人事变动进行监督。所以说一个上市公司你的各个方面都摆在公众面前,不是一上市就完事了,一挂牌就完事了,挂牌以后事情更多。但是挂牌以后确实是一笔和很大的无形资产,一个公司挂牌以后在无形资产上大大提高,所以有些公司又想上市又怕上市,道理就在这。

当前情况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素质,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有人把提高公司素质完全看做是公司本身的事情,这不公平。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还在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这本身要提高素质很困难。比方说,现在根据调查60%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的任命不同程度地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包括上级部门要指定董事长、总经理。当然有些企业的领导还愿意上级部门来指定。所以,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二是确实要提高企业的素质。现在企业素质主要是三方面的素质要提高。第一方面是决策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素质要提高,要按照股份来进行运作、决策。第二方面是要及时准确披露信息,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制度。第三方面必须要设计企业的发展,使得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提高素质主要是这三方面,在提高企业素质方面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还有广大公众,广大公众的监督和要求,这对企业提高素质有很重大的意义。

三是要增强对股市的信心。我曾经讲了当前股市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少信心,大家信心不足,钱是有的。为什么信心不足?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个是政策不够稳定,不知道今后;一个是对企业不了解,不知道企业经营状况怎样,今后会怎么样;一个也是不知道今后股市发展会怎样。我对近期股市预测很难说,但长期我是看好中国股市的。

第一,中国股市目前规模不是太大,而且远远不够,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过程。去年股票交易数量是8000多亿,8000多亿是什么概念,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是41000亿。在国外来说,大的公司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无论从固定资产还是从业人员来说,占的比重相当大。从股市的价位来说,现在股市价位大约是15-20倍,市盈率15-20倍,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股市,也低于很多发达国家市盈率。日本的市盈率是很高的,在去年6月30日是70倍,新加坡发行股票平均市盈率是25倍,发行一年以后市盈率大约是30-35倍。我们市盈率是偏低的,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来比,我国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作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股市也一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第二,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股市的态度是看好的。1993年7月份美国放松了美国基金投资中国的限制,9月份美国一批基金管理人(主要是养老基金)考察中国,美国好多著名券商、交易所负责人,包括美国证券所董事长、美国美林证券这些重要的证券公司都到中国来,寻找合作的机会。日本的野村、大和考察中国,他们希望来和中国股市联合参与合作。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股民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会大大的提高,参加股市的股民会越来越多,入市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去年一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6000多亿,今年增加多大不知道,至少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那么中国居民货币收入大幅度增加,他们要选择投资渠道。我觉得储蓄要积极,投资也要积极,尤其是我们国家过去人们投资意识不太强,我们现在要大力宣传积极投资。投资在股市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赔本,一种是赚钱,股市可能再度反转,投资在股市有赔有赚。总体来说,从国外来说,投资回报率高于储蓄回报率。如果中国股市比较成熟,投资回报率肯定超过储蓄。前几年那种高回报情况是不可能了,回报几十倍上百倍是不可能了。但是一年投资回报高于银行储蓄是有可能的,这应该有信心,所以我对中国的股市是有信心的。我觉得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改革的发展,随着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和股票意识的提高,许多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股市,也随着我们上市公司素质的提高,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所以对中国股市的前景我是乐观的。

第四,当前的股市比较低沉,但一定可以走出低谷。中国股市从去年十月份到现在,大概是四个多月的徘徊。那么有没有反转的可能性,如何找到突破口?这个问题是当前广大股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在那里?我们想回顾一下去年,去年有两种看法,去年8月份股市的反转,是因为国家证券管理部门有新政策出台。有人说不是,股市上升那个时候,从股市的发展规律来说,从技术分析来说,应该反转了。那么究竟是股市规律在起作用,还是政策在起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两者都有关系:一方面股市在当时已经低迷到非反转不可了,有这方面的规律;另一方面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必须要有个突破口才能把他反转起来,那么政策就是一个突破口。所以政策一出台以后,马上就上去了。实际上政策就是个信心政策,没有实际出东西。所以这三项政策没出一分钱,没有投入,一个是要积极支持发展机构投资,一个是要组建中外共同投资基金公司,一个是要给券商融资,三项投入一项都没有兑现,一分钱都没有进去,可是股市马上就上来的。一天交易量几个亿,增到几百个亿。那么现在也要选择突破口。当前这个低迷我也觉得不合理,不合理你怎么样反转,有的时候一个机遇它就可以反转起来,我考虑来考虑去关键还是在落实这几项政策,几项政策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如果有一项能够落实,股市就会发展,信心就会提高。这三项政策那一项比较容易呢,原来我认为融资比较容易,现在看来融资也不容易。谁来出钱,谁给谁融资,不太容易,牵扯到很多利益上的关系。而且投资基金中有多大比重进入股市也很难说,目前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的不多,相当多一部分投资基金被房地产套牢了,一部分是一些拆借。现在比较能够做到而且能使广大公众的心理起大作用我觉得是外资。外资进入中国A股市场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先定规则后做游戏;第二种办法先做游戏后定规则。如果是先定规则后做游戏,时间拖得就很长。所以我主张在中外基金方面先做游戏后做规则,先个别的组建一些基金公司,一方面制定政策,一方面组建公司进入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很快就会面目一新,这样可能比较快、比较有效一些。

第五,要采取多种形式要和国际接轨。我想还可以走向国际市场,面更广一点。不仅是香港,香港现在压力也相当大,这31家公司香港压力就够大的了,如果再有一些公司在香港上市香港压力就比较大。我们不妨去到更多的地方,比方现在这个加拿大的多伦多、澳大利亚的悉尼,这些市场对中国市场都有兴趣。我去年到新加坡去,我曾经提出到新加坡去发行S股,新加坡证监会已经同意采取托管凭证的办法,先在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国际板挂牌。我去年到韩国去我也提出,可以在汉城发行C股。汉城交易所也很感兴趣,他说1994年不可能,因为他们提出来了95年开始要有条件地接受一些外国公司到汉城挂牌,在政策上已经放开了。日本刚才讲了他是有积极性的。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要多方面加快和国际接轨,和国际接轨的问题不简单。从理论上从战略上我们加快,在实践上、操作上我们要稳妥。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地引进外资;另一方面我们要防止外资来操纵我们的股市。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  ;  ;  ;  ;  ;  ;  ;  ;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展望_法人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