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安全设计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安全设计

龙婉[1]2002年在《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安全设计》文中提出本文是以省中医管理局在决策中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为基准,以职能部门所提供的业务处理目标为依据,按照完成业务管理所遵循的顺序,完成了省中医管理局计算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其安全设计。所设计实现的省中医管理局计算机网络由省中医局机关局域网LAN及连接地、市、州为内部网络构成,且该内部网络与四川省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等外部机关单位的广域网WAN、Internet相连接,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文开发了省中医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业务信息系统及省中医局下属部门综合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具有及时、准确、随机地向决策者提供信息;直接面向决策者的系统操作界面、提供多层次的信息、多维数据视图及数据挖掘等特点。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实现网络的安全保障,并对网络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实现。

林江[2]2005年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民族特性来看,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不仅是对汉族人使用的中医药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包括对藏药、蒙药和瑶药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的开发和经营。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以“中医药”的大概念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医药,以“中药”来统称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药物。 我国的中药产业基本定位是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和中药知识产业为动力的大中药产业,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对象。目前,我国中药工业和商业企业虽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以中药材专业化生产为特点的中药农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作为以科研、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知识产业则刚刚兴起。另外,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需求,研究开发中医药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保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与器械等,也有望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本文是从民族经济学的视野,研究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中医药学的产业化发展问题。本文的选题意义是: 其一,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关系到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脱贫致富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问题。2004年2月29日来自《中国青年报》(警惕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有12%,而且多是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因病致贫、返贫”在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即使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在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也占60%以上。据调查,我国农村每年因常见和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400多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中50%左右为因病致穷或因病返贫。当前,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费用高昂,如果不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农民就越难以承受,就越贫困。这就是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农村市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要达到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文明和生态、人与自然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二,加入WTO以后,我国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巨大的传统医药市场。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是我国“入世”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运营绩效表现不够理想,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弱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科技化发展的速度缓慢,增长乏力。这一状况如不能得到迅速改善,不仅我国在国际现代植物药市场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将面临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份额不断地被蚕食的困境。 其叁,开展传统医药产业化的研究,是人类医疗模式由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的需要,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由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的禀赋决定的,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医药产业正处在由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方式转换的过渡之中。之所以说过渡是因为它的规模还不够大,标准尚不完整,规范化程度也不高。要真正实现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通过简要考证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形成和传播的历史,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对于开拓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介绍了笔者对于建立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体系的思路。第二章在对中医药学科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及推进战略。第叁章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对我国初具规模的中医药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分析,并进行了与整个医药行业的比较,明确了己取得的成绩与尚存在的不足。第四章对我国传统医药的供需状况、市场培育策略与市场管理模式作出探讨。第五章按照经济发育的不同层面,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传统医药开发利用状况作了介绍,以冀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第六章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医药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并根据西部地区的传统医药发育基础对西部地区传统医药产业运作模式作出探讨。第七章对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判断,结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实践,对中医药产业国际经营理论进行研究。第八章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在传统中药现代化诸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前列、创下单一品种销售额超过10亿元纪录的天津天士力集团作了介绍。第九章根据文献资料,以同仁堂为标杆,分析了创建于明、清两代的目前尚在经营的中药老字号企业经久不衰的经验。 本文力求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主要论点观点有所创新: ①本文从民族经济学提供的独特的“民族”视角,而不局限于“民族区域”的空间范围,根据翔实的史实,钩稽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在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荟萃中形成、在交流中发展的轨迹;围绕着整个传统医药体系的创新思路,分别探讨了传统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投资重点、实施步骤及成功案例。认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医药理论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传统医药的开发与营销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也是文化的开发与营销。 ②中

佚名[3]2013年在《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文中认为毛泽东读书与写作纪实/中屿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78-7-5161-2068-2:$38 A752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顾保孜着.-人民文学出版社,20 1 3.-978-7-02-009695-4:$29 A752毛泽东家居/龙剑宇着.-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978-7-5098-2025-4:$38A757:K871.7邓小平传/(英)伊文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978-7-5125-0483-7:$49.8 A761邓小平交往纪实/于俊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78-7-5161-2069-9:$38 A762马克思主义导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978-7-5035-501 5-7:$26 A8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顾钰民,韩

李庚[4]2012年在《基于网络B/S模式的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基于网络B/S模式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共性思路、技术与方法,以之为指导,构建了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一.研究目的针对构建基于网络B/S模式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共性思路、技术及方法的研究,设计具有较强通用性的体系架构与功能框架,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内涵,进行基本数据元编码与数据库设计,明确数据采集系统实施的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遵循软件工程构建系统的思路与方法,按照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到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流程进行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作。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研、相关网站(软件、采集系统)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研究国内外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并分析总结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优势、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系统设计原理等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其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运行效果,不断总结、分析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研究成果。叁.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给出了一般性构建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的共性思路、技术与方法,确定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网络结构,体系结构(逻辑结构)和安全架构;设计了系统的功能框架,并定义了各个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库架构研究,并基于数据库架构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库设计;实现了除大规模数据采集外,还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综合业务管理、相关项目管理、报表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构建了《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数据采集系统》等研究成果。本论文研究成果能为各行各业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提供思路、技术与方法的参考。

温川飙[5]2013年在《轻量化基层中医院HIS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层中医院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业务等方面差异明显,HIS(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存在很大不同。基层中医院信息系统虽没有大量病人对高效率的苛求,但是面临的业务流程没有减少,成本承受能力却非常有限,加之基层中西医并存的现实,以及肩负的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疫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区域性公共卫生职能,使基层中医院的HIS系统建设成为一项挑战。如何做到成本、技术的轻量化与功能的完整性之间的平衡,是本次研究开发的关键。前期的文献研究证实了基层医院是国家新一轮医改的重点,当前其信息化的意义大于综合性医院。本项研究是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的委托,开发一套轻量化的中医院HIS。作者分析了基层中医院的HIS整体需求,详细研究了整体业务流程及中医特色支持,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思路,以及其中的健康自助模块、中医诊疗辅助功能等内容。作者在HIS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基层中医院的特点,进行了多个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库,通过代码实现物资流、财务流和以病人中心的业务流程贯通以及相应的功能模块;在自定义权限分配的机制下,完成不同角色的操作界面设计。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轻量化的思路,借助短信平台、社保接口、在线支付技术,最终实现了一个有辅助中医诊治、自助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齐备,流程贯通的基层中医院HIS。

曾铭[6]2008年在《省级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演练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本课题针对省级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演练系统开发需求,展开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网络演练系统的研究。在对省级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要素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演练的类型进行划分。结合演练方法的参考因素,确定演练过程和演练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应急预案演练数据和业务的逻辑模型。采用Web架构、数据总线、工作流、模型库等技术,解决应急预案演练系统所涉及数据交换的复杂性,使演练流程更加灵活,并实现评价模型的动态管理。从而,构建动员应急预案演练的技术体系和应用系统。本文课题采用面向对象软件技术开发实现一个通用省级应急预案演练系统。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的技术体系和实现方案,开发的应急预案演练系统可以对应急预案进行有效检验,及时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各应急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处置能力。

佚名[7]2017年在《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文中提出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杨发祥[8]2003年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文中指出计划生育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开展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对中国人口的现代化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九章。 导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交代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计划生育思想、近代以来的国内外计划生育思想及活动。 第二至第六章分阶段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程。1949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大体经历了五个较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1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时期。其中,1949-1953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缺失与提出阶段;1954-1957年,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与初步开展阶段;1958-1961年,计划生育步入发展的歧路阶段。第二阶段(1962-1970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时期。1962-1965年,是计划生育的提出及其在部分市、县的试点阶段;1966-1970年,计划生育陷于停顿阶段。第叁阶段(1971-1978年),是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时期。以[71]51号文件的发表为标志,中国计划生育进入实质性的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79-1991年),是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时期。1979-1984年,是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政策调适阶段。1985-1991年,是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时期。第五阶段(1992年以来),是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探索时期。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步入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调适,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中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及实际效果的地方差异,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军事单位与非军事单位之间、涉外婚姻与本土婚姻之间等呈现出多层次特征。我国计划生育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这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在本章中,还阐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包括“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律中,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等。 第八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推行带来的社会变迁,包括计划生育对妇女、儿童、老人及家庭规模、功能和结构类型的影响,计划生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计划生育与城乡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型生育文化的生长等。 第九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与国际环境。 结语主要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包括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并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律和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前瞻与预测。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安全设计[D]. 龙婉. 四川大学. 2002

[2].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 林江.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3]. 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 佚名. 全国新书目. 2013

[4]. 基于网络B/S模式的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庚.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5]. 轻量化基层中医院HIS的研究与应用[D]. 温川飙.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6]. 省级国民经济动员应急预案演练系统研究[D]. 曾铭.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7]. 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 佚名. 全国新书目. 2017

[8]. 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 浙江大学. 2003

标签:;  ;  ;  ;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安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