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内“三读”,拓宽学生阅读面论文

巧用课内“三读”,拓宽学生阅读面论文

巧用课内“三读”,拓宽学生阅读面

文 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李雪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课内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其中,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普遍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落实新课标,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索”的课题研究,并尝试了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的“三读”模式。

一、“一读”经典,播撒智慧

我们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两分钟,组织一到六年级学生诵读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读本》。要求一年级读《三字经》,二年级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读名言和古诗,五、六年级读古诗词,一星期积累一到两首。巧用课堂两分钟融入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情操的目的。

每次闻到街边烤红薯的味道,我们就想买一个尝一尝。但很多人都很奇怪:街边为什么只有烤红薯,就没有烤紫薯、烤白薯呢?这些不同颜色的“薯”有什么区别呢?

二、“二读”课文,激趣得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利用课堂中的23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主要按“初读了解-品读感悟-畅谈收获”三个步骤进行;摒弃以往逐句逐段讲解分析课文的传统,不刻意追求课堂的系统和完整,也不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为学生营造更开放、更自主的课堂。主要抓重点句段的品读感悟,让学生通过自读、品读、朗读等形式自主阅读,然后谈自己的理解、感受,评价句子的精妙之处。要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讲完,对教师课前设计、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只有这样才能省出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学生要多读书,往课外阅读拓展,这是课改的方向。”同时,他还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大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加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案例1:学生到学校生物园观察植物,回到教室后遭到了教师的质问:为什么要到那儿去?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可供观察的植物,但是他的质问已构成了对学生自主行为的一种干预,这或许是教师权威主义的瞬间行为。

三、“三读”《读本》,拓展提高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失去的一天》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然后紧紧围绕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佩佳错在哪里,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列举人们一天中做的事,与佩佳一天中做的事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失去了一天”的含义。

因此,我们利用每篇课文最后一课时的15分钟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主要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到三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汇报读书感受。通过逼学生“连滚带爬”地阅读,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本文基于功率谱反演方法得到各向异性大气湍流相位屏,模拟了贝塞尔高斯涡旋光束在其中的光强分布、光强闪烁和光束抖动的影响,并与已有在轴闪烁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参数下强度分布、闪烁效应和抖动效应的变化规律.

此外,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如设立“读书直播坊”,每周,一、二年级利用一节早读课,三至六年级利用一节午读课,进行读书、读报或讲故事等活动,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课外荐读,推荐优秀书目,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阅读;低年级学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读后制作读书卡或摘抄好词好句;中高年级学生完成好《学生个人阅读成长手册》《课外阅读训练题》,写好读后感;每学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读书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

通过课内“三读”模式的探索和课外阅读活动的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底子”。

责任编辑晁芳芳

标签:;  ;  ;  ;  ;  ;  ;  ;  ;  

巧用课内“三读”,拓宽学生阅读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