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自觉改革意识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的自觉改革意识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_邓小平文选论文

试论邓小平的自觉改革意识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自觉论文,意识论文,作用论文,中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思邓公,感受最深的东西,是他在倡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时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意识:科学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强烈的改革先导意识;带头解放思想,大胆的创新意识;立党为公,彻底的唯物主义权力意识。

这种自觉改革意识就其意义来看,它体现的是邓小平作为一个爱国爱民的政治家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敢为福首,敢为祸始”,实现着对自己人格、精神和思想的超越。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

就其内容来看,它是一种建立在对历史进程的客观把握和本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基础上,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辩证的否定、扬弃、继承和发展的自觉意识。

就其作用来看,正是由于这种自觉改革意识,不仅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基业,并使得中国的改革在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独树一帜,还使得中国这样一个人治传统影响甚深的国家能够实现新老权力交替的平稳过渡,带来社会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改革得以继续坚持下去。

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伊始,最先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就是从现实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周恩来同志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如果只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才能做,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否则就会僵化嘛!”〔1 〕最先着手的一件事情,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倡导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2〕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又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不但这一代人要进行改革,下一代人也要进行改革,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党内,如此明确地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并把它放到党的中心工作的突出地位来认识和加以倡导,邓小平无疑是第一人。

邓小平的这种改革先导意识的蕴育成熟,已历经了一段长时间。早在文化大革命初,被下放江西劳动的三年里,“他置自身及家庭的艰危困顿于不顾,始终密切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兴败存亡,……用冷静的历史眼光和理性的态度思考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隐患问题”,〔3〕开始萌生了治党治国的新思路;1975年, 邓小平复出后推行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要通过整顿,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工厂的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各方面的问题,”〔4〕是他新思路的一次预演和尝试, 也成为了后来倡导改革和拨乱反正的先导;1977年,当邓小平再次复出时,他便紧紧抓住历史为他提供的广阔舞台,将改革新思路很快付诸实施,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邓小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强烈的改革先导意识之可贵,在于其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在国际上,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严峻的事实:一是文革十年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远发达于我们的事实;二是由于当代世界主题的转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相继兴起的事实。在国内,我们也面对的是两种选择:一是“把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5〕即革新自己,迎头赶上去; 二是“没有能够从思想僵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看不惯或者反对全党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6〕,即坚持“左”倾错误。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牢牢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与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给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带来有利时机这一良好契机,从社会主义要赢得对资本主义优势的高度以及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生活富裕的愿望出发,来大声疾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从一九五七年以后,耽误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非常可惜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点好处,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7 〕“我们要抓住时机,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8〕“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9 〕改革的总目标“都是为了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由此可见,邓小平的这种改革先导意识,体现的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

并不是每一位政治家都能成为既认识时代又为时代所认识的人。对时代的理解与思考,对机遇的判断与把握,不同的政治家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感时应势,意识前卫;有的背时落势,意识滞后。事实上,“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曾经有过好几次改革的良好机遇。若能抓住机遇,及时进行改革,我们国家很可能早已跨入世界强国之林。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机遇没能为当时的人们所把握,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致使近百年中,我们国家受尽了凌辱,人民受尽了苦难。”〔11〕而邓小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着眼于所生活的现时代的忧患,推动历史实现从过去向未来的转变,用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最早倡导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一个伟人的伟大究竟在于什么地方?就在关于什么是世界秩序这一朦胧的知觉当中。这种知觉最后会转化为政治行动,用来安定世界秩序。正是邓小平世界观中的这种自觉、主动的历史变革先导意识的作用,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基业,把中国人民一步步领上了一条富国强民之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缺少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思想观念构筑成的藩篱:一是被传统历史文化塑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二是被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理解束缚了很长时间的教条主义。从前者来看,我国的历史文化从先秦两汉的纲常学说、宋代的程朱理学到明清的陆王心学,造成了人们定尊卑、分贵贱;循规蹈距、安时顺世;保守中庸、不思变革的定数心理。从后者来看,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即在思想意识领域自设禁区和误区,凡事不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际出发,而是以一种既成的、僵化的、过时的教条作为思想的坐标或参考系,来禁锢和囿制自己。因此,如何看待和处理传统与变革、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改革要想深入必须解决的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改革开放需要一个从上到下层层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的过程。对此问题,邓小平在他主持工作不久便提出了一条思想原则:“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邓小平的有力支持下,形成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首先引发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辩证地解决了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强调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议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个观点,为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中困扰和障碍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重点解决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姓“资”还是姓“社”的思想疑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号召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改革开放上了一个新台阶;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实践全面系统地作了总结,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使党和全国人民对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达成共识,更加坚定了要把社会主义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的决心。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实现着领导层主动解放思想而一步步深入推进的。

邓小平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领导者带头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意识,其意义和作用并不仅仅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积淀非常滞重的社会里进行改革,起到一个减少社会阻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从而使得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的问题。事实上,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邓小平的发明,而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也早于我们开始了改革的尝试。但是,8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舟都纷纷倾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趋向没落瓦解,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却于此后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根本原因,即是因为邓小平的大胆创新意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3〕邓小平的大胆创新意识,不仅表现在他带领我们自觉突破着对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和实践,还表现在自觉突破着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框架的局限。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套路,都有其相似点:在政治上都表现为从一党制向多党制过渡,从集权制向分权制过渡,普遍建立了议会制或总统制;在经济上都表现为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改革的具体做法上都表现为“休克疗法”。总的来看,这些国家的改革都脱不出前苏联对他们的控制和影响。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一开始就在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路”的大胆创新意识的指引下,立足于对国情的正确把握,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上坚持体制改革的有序性和阶段性;具体做法上坚持革命与改良的有机结合,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又发展了社会主义,使得中国的改革在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独树一帜。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不根本改变已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进行革新除弊,以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在对原有体制的改革中,不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都必然涉及到执政者既得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这也是改革要解决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自改革一开始,邓小平就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共产党人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为了功在千秋的社会主义改革大业,自觉牺牲自己手中的权力,实现着自我超越。他最先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我们的国家也好,党也好,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退休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我们就讲要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14〕并且很快带头身体力行:1980年辞去副总理职务,1981年推让党的主席职务,1987年退出中央委员会,1989年由军委主席岗位退下。由此,在邓小平的带头下,政治体制改革从一开始的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进而到改革政府工作机构和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从一开始的提高领导者素质,进而到提高全民族政治文化素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十多年来,就是这样的从上而下地,逐步且又慎重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而广泛又深刻,一方面触及到了许多人的权力和利益,破除了传统的“职务终身”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中逐步建立起了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努力消除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克服官僚主义、家长制等专权现象,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步建立健全起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尽管政治体制改革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都还有一个进一步深化的问题,但无可否认,正是由于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带头进行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方面的改革,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比较顺利地走出了头几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过于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改革从一开始发展商品经济和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出现,进而到确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从一开始保留传统计划体制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调节辅助作用,进而到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多年来,在一步步阶段性地推进着经济体制革命的同时,也在一步步艰难地推进着对人的革命,即对党和政府干部人员权利的革命。

因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有的机构要精简,有的权力要下放,有的职能要转变。因此,早在1982年初,邓小平就此问题作过重要讲话:“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所有老干部都要认识到,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老干部的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的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解决,而且早就应该解决。”〔15〕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这些问题要想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必须要求党和政府的干部人员一方面能够自觉地、努力地去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另一方面能够积极努力地去正视和克服种种以权谋私的渎职现象,进行廉政建设。这确实需要权力者树立起正确的权力意识,坚持权力与真理相一致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才能做到。在这方面,邓小平为我们全党作出了表率,他为了追求真理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带头进行权力的自我革命。这种自觉的权力意识并不是每位政治家都懂得,并且能够主动去做到的。正是他的这种彻底唯物主义权力意识影响带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层改革,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局面。今天,邓公虽已辞世,但是,他当年主动提出废除干部终身制并从权力最高峰退下来时所希望看到的新老权力交替的平稳过渡、国家安定团结、政策连续、社会主义改革得以继续坚持下去的政治局面已经实现了。

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经不止一次地歌颂过执政者的自觉改革意识对社会改革成功所起的作用。今天,邓小平以其自觉改革意识再一次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写下他独特且辉煌的一章。

注释:

〔1〕《邓小平文选》三卷128页。

〔2〕《邓小平文选》三卷266页。

〔3〕张雄:《邓小平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初探》, 《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1996.1

〔4〕《邓小平文选》二卷35页。

〔5〕《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人民日报社论》1978.12.25

〔6〕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79.5.4

〔7〕《邓小平文选》三卷266页。

〔8〕《邓小平文选》三卷131页。

〔9〕《邓小平文选》三卷225页。

〔10〕《邓小平文选》三卷310页。

〔11〕萧致治:《近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启示》,《江西社会科学》,1996.5

〔12〕《邓小平文选》二卷141页。

〔13〕《邓小平文选》三卷3页。

〔14〕《邓小平文选》三卷5页。

〔15〕《邓小平文选》二卷397页。

标签:;  ;  ;  ;  ;  ;  ;  ;  ;  

论邓小平的自觉改革意识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