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银行时代即将到来_手机银行论文

移动银行时代即将到来_手机银行论文

移动银行时代来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专家表示,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行业信息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移动通信独特的通信方式,在行业信息化中迅速崛起,并开始逐步被业界和消费者认可。甚至有专家预言,来来行业信息化大潮将以移动业务为突破口,这其中“移动银行”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移动银行无“线”商机

“移动银行”又称“手机银行”,可利用移动电话办理银行相关业务,手机银行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因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银行服务渠道。

据称,未来消费者买东西付款时不需再掏钱包,取而代之的是,像目前收银台在扫瞄商品一样,消费者拿着手机在无线读卡机前一挥即可。即使不知道对方的银行账号,但只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利用手机完成转账、查询交易记录等服务。

移动银行以GPRS移动支付系统为技术支撑,采用当前先进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实现了电子支付方式的无线移动和永久在线,推进了银行业务自助式、无纸化的发展趋势。它代表着银行业务的技术方向,使银行柜台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还充当移动的POS。使用这种服务,银行客户通过移动电话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例如账务查询、银行账户转账、外汇买卖、炒股等,还可查询利率、汇率、交通、天气预报等公众信息。

移动银行的发展使得银行进一步拓展了中间业务,高效率地实现支付水、电、通讯、物流配送、机票送达等各种代收代付业务的无线支付,避免了各物流单位收款的风险,加快资金周转,突出了使用方便、保密、快捷的优越性,安全可靠地实现了移动支付、移动查询和移动商务等功能。对于客户而言,与传统的POS支付相比,此时手机相当于银行卡,区别在于移动支付需要多输入商户号、终端号和银行账号,并可通过短讯支付的方式实现远程支付。

这种新型银行业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它将无线通信技术的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优势应用到金融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在线的、实时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客户,客户可以方便地选择金融交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移动银行丰富了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不仅可以在固定场所享受银行服务,还可以在旅游、外出中高效、便利地管理他们的银行账户,处理各种理财业务。

面对全球客户对移动银行业务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相信,移动银行的出现,将给金融业带来一次巨大机遇。

据预测,到2005年,工业化国家移动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5%上升到2 7%,新兴市场国家将由目前的0.3%上升到12%。上海奥佳软件公司首席架构师乔青松认为,移动银行将成为主导未来十年内银行业务的潮流。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专家则相信,利用无线渠道的内在素质,提供创新性服务的银行和经纪公司,将争取到新的客户。尤其在移动业务渗透率远远高于电脑普及率的国家,如中国,“纯粹”的移动银行业务可独立于电脑之外进行,只要创建足够简单的导航工具和显示信息方式,人们就可以在移动中通过移动电话的小屏幕管理个人金融事务。

2004年12月中旬,没有声势浩大的开场仪式,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在上海主办的“银行移动信息化应用专题研讨会”却云集了来自全国15家主导银行和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的代表,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移动银行”的现状和未来。

移动通信和银行金融是当今发展最快、用户最稳固的两大行业,而两者的结合更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数据部负责人表示,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结果,截止到2004年11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3.3亿户,预计普及率(不含小灵通)在2004年年底达到25%。而这其中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更是超过2亿户,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中国移动2004年一年发展的用户数量已经接近印度全国发展用户的总量。而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中短信的普及率更是高达75%,在这种大前提之下,移动通信运营商又提出了业务创新的思路,这其中金融行业与移动通信的紧密结合自然成为行业信息化业务创新的一大亮点。

对于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亿,GSM覆盖率大于国土99.99%的中国市场而言,这个巨型“奶酪”给银行管理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此次研讨会上,各个银行的代表都对”移动银行”的发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表现出了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动此项业务发展的热情与决心,可见移动银行充满无“线”商机!

“内冷外热”两重天

事实上,移动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欧美国家大行其道。

在瑞典,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拨号购买饮料、买票乘坐公共汽车。由于使用方便且其安全程度高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必向商家提供信用卡号码),所以在瑞典、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大受欢迎,该服务目前已推广到英国等国家。

美国花旗银行与法国Gemplus公司、美国M1公司于1999年1月携手推出了移动银行,客户可以用GSM移动银行了解账户余额和支付信息,并利用短信息服务向银行发送文本信息执行交易,客户还可以从花旗银行下载个人化菜单,阅读来自银行的通知和查询金融信息。这种服务方式更加贴近客户,客户可以方便地选择金融交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2001年据统计全法国90%以上的银行开通了移动银行业务。

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 Docomo最先推出了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的在线服务,其拥有4000万手机用户,接入5万家增值服务提供商(SP)的Docomo在日本已被各类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视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移动银行业务在日本银行业中已受到普遍的重视,被视作与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相匹配的“直接银行”工具之一,其业务日渐成为日本银行零售业务的支柱之一。

在韩国,老板支付工资不一定去银行,而是拿出手机,仅仅按几个键,这位老板就可以将支付给他手下几个员工的工资从自己的银行账户转到他们的银行账户中。还可用他的个人账户去支付汽油费用、有线电视费用,甚至孩子的学习费用,而免除了去银行排队。

为加快网络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与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2001年4月泰康亚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CFCA的连接测试,成为移动领域中首家获CFCA金融权威安全认证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商。

目前,已经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开通了移动银行业务。用户需要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在这种卡上,加载了银行的密钥和相关的应用,而且它同时具备普通SIM卡的所有通话及其他功能。在费用方面,这种大容量的卡片大概只售到成本的价格。这样,用户只需换一张SIM卡,就可以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操作,并办理各项业务。

从目前国内各银行开展的手机银行服务上可以看出,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以提供查账等信息类服务为主,而存在巨大市场需求且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交易类服务(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却不多。这除了银行自身的交易服务和应用功能尚待完善外,实现移动交易的安全加密技术难度大和市场发展涉及的层面多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移动银行刚刚推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SIM卡问题。每一个刚刚接触移动银行的人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对许多人来说,拥有超过一个银行的账号并不是新鲜事,那难道要去买几个银行的SIM卡,并且频繁地更换手机的SIM卡来进行不同银行账号的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有意义的应用除了代缴代付外,更重要的是银行之间的转账和账号操作。

移动银行业务已成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顾客将在线管理他们的银行账户。到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移动银行的出现使中外银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点。“居安思危,百战不殆”,在移动银行“内冷外热”的背景下,国内银行业应该未雨绸缪,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抓住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密切关注并开展移动银行业务,提供更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力争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移动银行亟待提档

移动银行虽然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具备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并逐渐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同其他新鲜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移动银行的发展同样会存在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安全机制不够健全。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账、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各种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移动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移动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而这种信用安全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银行等各利益群体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金融机构和广大用户对移动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手机银行(交易类服务)发展的首要因素。

服务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移动银行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快捷、更便利的银行服务,但它毕竟只是银行提供电子化金融服务的一种新渠道,最终吸引用户的则是服务内容。目前国内刚起步的各家移动银行业务,往往因为服务内容的单一和贫乏而使市场推广遭遇阻力。移动银行的使用对象应重点放在个人用户中,服务内容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有效果。如果我们的手机除了查询一些账务外还能用之交付水电费、订餐、订票,或在其它城市消费,将能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选用。银行应根据手机容量小,用户流动等特点,积极与第三方合作,不断开拓新业务,才能促进移动银行服务的发展繁荣。移动银行只有充分发挥无线互联网和手机这种灵巧终端的优势,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如定制、点播服务等),移动银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充分的竞争优势。

无法实现一卡通用。目前各家银行推出支持移动银行的SIM卡基本上都是一种不带空中下载(OTA)功能的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这就限制了它的菜单更新,使它无法增加、删改任何应用服务。用户不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服务,银行也不能变更服务功能,否则需要用户重新更换SIM卡,银行如果推出一项新服务,就不得不向用户发行新的STK卡,其换卡操作过程中的复杂程度不说,单单是换卡成本就大大阻碍了用户的发展,阻碍了新服务的推广。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虽然都推出了移动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目前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某一个银行的服务,无法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和账号操作,使移动银行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市场推广难度较大。要使用移动银行服务,用户需更换具有移动银行功能的STK卡,换卡过程中除了银行以外还将牵扯到移动运营商、卡商、手机用户等多方利益群体。环节多,手续复杂,银行往往没有足够的经验以应对其中的问题,使STK卡的推广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无形中也制约了广大用户对具有移动银行功能的STK卡的了解和认识。

看不到投资收益,银行缺乏足够的动力。国内移动银行服务因安全技术等问题,目前大都停留在提供免费的账务信息一类,仅仅作为其他服务形式的一种补充,只是延伸了银行的服务,并没有给银行投资移动银行项目带来直接收益,使银行丧失了发展移动银行的原动力。利用移动银行为用户提供有偿的增值服务,特别是提供市场需求量巨大的交易类服务,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收益,这才是银行推行移动银行的价值所在。

国内市场大环境尚不成熟。2000年,国内银行开始尝试推出移动银行服务,当时的国内手机用户对于手机的认识还相当浅显,短信、WAP技术刚刚出现不久,人们仅仅把手机当作一个通话工具,还不太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移动银行的出现没能马上获得用户的认知。时隔3年,经过银行、移动运营商的大力培育,国内市场大环境逐渐成熟。今天人们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把使用短信功能当作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现在正是开展移动银行业务的最佳时机。

标签:;  ;  ;  ;  ;  ;  

移动银行时代即将到来_手机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