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李煜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李煜

内蒙古聚力矿业综合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要:铁路线路的养护工作的安全度和可靠性的涉及面相当广泛,既能够直接地影响铁路的运输,还能间接地影响到客流、货流等方面,甚至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转与发展,该文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铁路线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立全面的铁路工务养护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模式;对策分析

一、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维修

自然环境因素,列车运动和列车重力产生的全部力因素都会对铁路线路产生各种损害。一般铁路线路损害主要包括:轨枕损坏、铁路线路不均匀下降、轨距扩大、线路爬行、线路方向错动、轨距缩小、道床脏污、线路动气、钢轨疲劳等铁路线路和线路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问题。铁路机构应该对铁路工务线进行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铁路线路上的问题,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科学的制订一套完整的工务线养护工作计划,防止问题对铁路运输造成危害,使运输线路保持良好的状态,而这也是铁路线路养护的基础工作和任务。

二、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现阶段情况

要想明确铁路工务线路的现阶段情况,我们需要明白对于铁路工务线路,现阶段可能对他造成影响和损害的因素是哪些,然后去追根溯源,找到对于铁路线路造成损害的原因然后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同时我们也需要分析我国现阶段对于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措施,站在现阶段已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养护方式角度上,这里研究出更好的养护方式和对策。

2.1.对铁路工务线路造成影响的因素

影响铁路线路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自然灾害或者说自然环境占了一部分的影响,比如说发生泥石流、冰雹、台风、暴雨等,都会对构成铁路线路的材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物理损坏或者化学腐蚀。而有一些损坏是不可逆的、不可挽回的,也就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养护来解决它的问题。除了自然的一些因素,列车行驶在铁路上他自身的重量也会对于线路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常见的超重会对铁路线路进行一定程度的碾压,如果列车的重量分布不均匀也会对铁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说这些情况和因素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铁路部门要经常对铁路线路进行检查和维修,来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制定有效合理的解决措施,制定完善的铁路工务线路养护计划。从最大程度上减轻铁路线路受到的危害。

2.2.铁路工务线路的现阶段养护方式

我国现阶段有一些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方式。其中有一种方式是“修养分开”,这种方式有3种形式,首先,有用机器设备对于铁路线路进行维修,这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并且进行相应的修补工作。还有就是整个修团队采取机械化的方式对于铁路工务线路进行维修,可以用养路领工区来进行辅助这一维修的进行。当然,这种辅助也可以进行独立的运用团队进行综合的维修,需要的辅助措施就是用运用保养工区。还有一种方式是“修养合一”,这种方式时间我们刚刚提到的。养路工区和我们的机器设备进行相互弥补、相互补充的一种微修的方式对铁路工务线路进行养护。

三、铁路工务线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3.1养护队伍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

线路养护团队的素质偏低,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是目前我国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存在的最主要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际养护维修工作中养护人员往往遵循就病治疗的原则,很少深人全面地挖掘病害产生的根源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此同时,部分养护维修部门的管理人员缺乏线路养护维修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使得线路问题频发,从而造成线路修补工作成为养护维修部门的经常性工作。另外,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偏低也使得我国铁路系统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养护维修原则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2轨道结构与养护手段存在差异

虽然我国属于物产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我国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存在很大不同,从而导致铁路轨道建设特点和铁路轨道结构特点也不相同,铁路工务线养护工作存在很大差异,铁路线路养护工作也存在很大难度[1]。例如:平原地区进行工务线养护时,因为自然环境导致的轨道问题几乎没有,所以对日常检查和定期维修就应该加大力度,从而保证平原地区轨道的正常使用;高原地区铁路运输工务线路维修养护过程中,众所周知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较差,因此铁路养护人员更应该对铁路轨道裂缝及时检测,防止因为铁路轨道发生断裂导致铁路运输发生故障。

3.3检测手段相对落后,信息传递不顺畅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按月进行检查同时利用轨检车、车载添乘仪等设备进行线路养护维修的数据采集的方法对铁路工务线路进行检测,但通常采集到的数据只能用做遏制病害的依据,不能有效地杜绝病害的产生。再者,线路质量信息需在工区检查之后传递到车间进行整合汇总以及筛选,此后才能对线路进行养护维修。这大大降低了养护维修的及时性与信息准确性,且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容易出现遗漏信息与出现误差等问题。

四、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的主要措施

4.1加强线路轨道的检测

首先,需要确定线路轨道的检测方案,为了加强对铁路轨道的检测力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铁路养护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轨道线路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目标和检测要求,对轨道网络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轨道线路的几何结构;养护检测人员还需要对轨距等其他被测方面进行参数确定。目前,铁路部门常用移动式计量装置进行测量,对轨道参数进行详细的测定与分析,然后利用GIS系统得出完整的信息处理结果。其次,确定检测轨道几何尺寸,对轨道几何尺寸进行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铁路部门利用非接触式感应传感原理,计算轨道之间的几何距离,如:轨道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后相关人员通过浮点计算法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利用专用的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降低测量误差。此外,轨道养护检测人员还需要对钢轨端头的矢量尺寸进行高效测量,全面了解轨道几何尺寸的变化趋势。最后,对铁路轨道的纵向断面进行监测,为了提高纵向断面的检测精度,轨道养护检测人员可以利用非接触式的高速涡轮传感器对其进行监测,传感器在纵向断面的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测速度,同时也能够保障检测精度。另外,也可以利用磁环产生的信息对轨道局部缺陷进行准确测量。

4.2轨道结构的各部联结零件保持良好技术状态

现在大多数的铁路设备整修都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的。在进行设备整修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会对所承管铁路线路区域内所有的联结部件进行全面的复紧操作。(一般是两次)。让所有的零件都达到规定的扭力矩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对铁路线路实现锁定。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钢轨在夏季因为热胀出现绝缘顶坏以及胀轨跑道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预防冬季铁轨因冷缩而产生轨缝过大致使接头螺栓被拉断的情况。除此之外,为了防止铁路线路中零部件出现锈蚀的情况,也要定期的对钢轨以及相关的部件进行涂油处理。保证联结零件处于不锈蚀的状态,对铁路线路整体运行的安全稳定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4.3安全风险控制为关键点

在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之前,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除。在此情况下,应该从安全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做好安全预想。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消除整条线路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务大修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定位。大修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工作的出发点要立足于现场实际情况,立足于一线职工具体工作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来确定出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等,这样进行风险控制质量会高一些。进行施工时,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违章施工,应该根

据操作标准执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科学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将安全落实下去,这样才能保障安全生产。众所周知,工务大修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单位和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不断提升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根据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4.4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铁路在建设与养护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的缺失或者现有的安全管理体制并未在实践中切实落到实处,而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员工对于管理体制存在疏忽,甚至不够重视,以致事故频繁发生,对铁路的施工建设与养护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有管理体制已成为摆设与空壳,并未发挥应有效用。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完善当前安全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线路养护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程序与所用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以便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内,尽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5加强对养护维修人员的管理

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工作相对比较复杂与繁琐,再加之施工工程规模较大以及劳动力相对密集,使得养护维修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另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养护人员大多为临时性的民工,其整体素质偏低,且没有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而这也往往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不断的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与考核,对不能严格遵守安全制度相关条例的员工进行惩处甚至辞退,从源头上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4.6提高养护维修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加强系统管理体制和施工作业人员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确保列车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在通过线路检测获取相关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方面进行重点钻研,切实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彻底了解并掌握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收集整理各种线路故障和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建立并完善事故处理程序和机制,提高铁路线路养护和维修的技术水平。

4.7加强安全检查与实时监测

加强安全管理是切实提升线路养护施工工作的重点,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安全检查工作与实时的检测。在养路施工过程中,开展定期检测与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不仅对于那些设备中潜在的危险可以及时发现,还能将那些潜在隐患进行及时解决,以确保施工的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铁路工务线路养护作业中,也应该将科技成果应用其中,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发展先进的管理技术,确保线路养护的科学化管理,提升养护作业的质量与施工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分析当前我国铁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与健全铁路工务线路的综合养护管理体制。同时,应以尊重我国铁路建设以及养护结构的自身特点为前提,以确保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逐步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的维修养护水平以及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果.浅谈渝利铁路工务提前介入、轨道精调工作开展[J].科技资讯,2014,20:62+101.

[2]刘昌金.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310.

[3]杨德明.高速铁路线路轨道工务维修养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任虎,王琨.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08):246.

[5]何山.高速铁路工务管检修质量管理探讨[J].运输与经济,2016(20):218.

论文作者:李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李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