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思考

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思考

于竞进[1]2001年在《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思考》文中提出生物制品是一类特殊的药品,除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外,主要用于疾病预防。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制品事业取得了显着进展,为我国预防和控制一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生物制品原作为政府防病治病、战备、救灾的必备药品,供应产品,一直由国有6个生物制品研究所按国家下达计划生产、分片供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高速成长的产业,与信息技术一起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热点领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国生物制品生产厂家剧增;产品品种增加;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产量供大于求的特点十分明显,由过去6个国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生产、供应生物制品的垄断格局被打破,出现竞争局面。中国加入WTO后,依靠关税和政策壁垒暂时挡在国门之外的国外公司和产品的涌入,使竞争加剧。 论文分析了生物制品行业特征、发展现状和市场规模,并对生物制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重点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认为国家政策应有利于加快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强行推行GMP认证制度;鼓励和保证市场有序竞争。提出了生物制品企业应通过实施适度联合、规模经营、市场细分、产品结构调整、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发展对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沈虹[2]2004年在《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文中提出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经济增长中起核心技术作用,生物技术商业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生物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体系。本项研究工作从国内外生物技术商业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分析研究入手,前瞻性地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的规则、程序及其商业化原则与进化理论,并对相关热点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在研究生物技术商业化实施方面,一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研究和实践状况,研究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施程序及其成本分析与有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以生物医药为例,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特点及状况,论述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叁是针对生物技术商业化中急需解决的经营风险与融资渠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运作建议;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及对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的实施及其运行管理的探讨,提出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本研究最后对生物技术商业化的研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至此,本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商业化发展所涉及的最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意义。本文研究内容由下面几项组成:(1)主要研究生物技术的历史作用及其商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分析生物技术概念及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主要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对手的技术、产业、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世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的社会评价、产业发展、商业管理策略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商业化理论研究概况;分析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态势以及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探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与伦理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2)主要研究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的规则、程序以及商业化系统原则及其进化理论。在深入分析生物技术研发及其产业独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第一部分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文首先从总体上提出生物技术应用的1+3规则及程序;随着进一步分析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的经济特征与市场条件,提出生物技术商业化系统模型及原则;进而给出生物技术经济化的概念,并比较与之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化理论,并指出生物技术商业化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主要研究生物技术商业化实施中的问题。由于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研究和实践尚比较薄弱,本文将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方法引入我国生物技术成果<WP=4>商业化问题研究,并进行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成本分析,提出生物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实施程序及其有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特点及状况,以生物医药为重点,论述建立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同时,针对我国生物技术商业化中突出的问题——经营风险与融资渠道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较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与控制措施,并给出融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途径。(4)主要研究了生物技术企业商业化运作的纵向与横向整合问题。本项研究在充分分析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整合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整合主要分为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从生物技术研发直至销售的供应链上的纵向整合和以专业化或称水平优势发展的价值链上的横向整合的概念,较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企业商业运作的整合的实施与管理,提出了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构想,并对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从而为生物技术企业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技能,分散国内外经营风险,开拓国际市场,发挥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经济目标提供了策略思考。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研究展望以及前景预测。

张倩[3]2016年在《我国生物制品出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提高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近些年,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我国十分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而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领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分支。近十年来,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强有力的需求,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在技术实力、研发水平、生产结构以及人力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与欧美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仍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本文在对我国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竞争力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物制品的出口情况,对我国生物制品出口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我国生物制品能够在产品的种类、质量以及研发水平上都得到长足的进步,以提升我国生物制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生物制品的出口。

刘睿[4]2017年在《河南DR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对生物制药行业,特别是对国内生物制品类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大力度扶持,再加上国内城镇化、老龄化、全民医保的逐渐扩容升级,国内生物制品类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目前的生物制品市场产品相似度高、差异化小,真正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为数不多。文章以河南DR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例,作为本身并不生产实体产品,以代理销售生物类药品为生的中小企业之一,DR公司要凭借自身实力,在生物制品市场夺得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如何在现今这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大环境下,避开企业规模小、资金相对不足等弱势,发扬其专业化的渠道销售优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为企业的长远稳定经营铺平道路,是河南DR公司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河南DR生物制药药业有限公司为例,以该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其目前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DR公司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和市场细分,采取集中化和差异化战略,根据生物制药和普药经营销售的不同特点,将经营重点放在生物制品使用量较大且有针对性的医疗部门。同时,基于DR公司长期专业而深入的销售渠道维护优势,避开普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销售手段,获取长期而稳定的市场份额。

倪娜[5]2010年在《药品专利政策对生物制药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专利是生物制药业的核心竞争力,药品专利政策直接影响制药企业的发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国内外药品专利政策对生物制药业的影响。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调研法、分析归纳法、典型分析法和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分析药品专利政策最完善的发达国家美国开始,到成功运用专利战略迅速发展的日本药品专利政策,再到分析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药品专利政策对其制药业的影响。随后从我国生物制药业现阶段发展密切相关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和非专利药问题入手,具体阐述了这两个热点问题中具体的相关药品专利政策对国内外生物制药业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我国的药品专利政策,剖析了我国近期专利纠纷典型案例,并对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战略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论文分5个部分,第一、二部分阐述了相关概念,分析了美国、日本和印度叁个典型的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药品专利政策。重点分析了近期美国的专利法改革及其他药品相关法案中药品专利政策对制药业的影响,以及对美国药品专利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生物制药专利案例,阐述了美国药品专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对运用专利战略非常成功的日本专利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根据日本制药业发展的4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中日本药品专利政策的变化和对日本生物制药业的影响,以及日本生物制药业专利战略的启示;最后比较了印度旧专利法和新专利法中药品相关专利政策对印度生物制药业的影响,并分析了一些印度制药企业应对策略。第叁部分就生物制药专利热点问题中的强制许可和非专利药问题进行了分析。药品强制许可部分重点研究了强制许可的法理基础及药品专利许可制度发展的过程,分析了世界各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现状,说明强制许可仍是发展中国家获得低价药物的有效手段,并对比分析了我国的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演变、主要程序、实践,以及强制许可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影响。非专利药部分重点对非专利药的现状、国外非专利药的政策趋势、制药巨头寻求解决专利药到期的途径、以及发展中国家针对专利药到期的机遇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非专利药的政策和制药企业针对非专利药现状的对策。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生物制药相关的专利政策,同时从分析药品专利纠纷案例角度,启示我国制药业应对专利纠纷的策略。分析了我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和生物制药专利的保护对象,我国专利法第叁次修订对制药行业的影响、我国与药品注册法规相关的专利制度情况,从典型案例角度分析了我国药品专利纠纷和启示。第五部分是对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战略的思考。先分析了我国制药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现状,剖析了国外企业利用药品专利政策的实践和应对专利热点问题的策略,提出了一些我国制药企业针对药品专利政策的对策建议。

周蓉[6]2014年在《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结构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一类重要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在60多年来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话题。当前,有关多元化战略的内涵、动因、模式及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已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研究结论。综合来看,在多元化战略的叁个层面(技术、产品/业务、市场)中,现有研究大多以某一维度为研究单位,分别单独地分析了技术多元化、产品/业务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尤其是国际化)对企业绩效及竞争优势的影响,还缺乏从整体性视角分析叁类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综合性影响及传导机制,尤其是缺乏分析技术多元化在“多元化战略一企业绩效”的作用。显然,多元化战略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提高“多元化溢价”的一个思路可能是促进叁个维度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协同,绩效更好的企业往往更重视不同维度的多元化策略之间的均衡与互动关系。此外,以往有关技术多元化研究的结论大多来自欧美日国家企业的样本,其规律是否适合中国还有待深入探讨。总之,在动态竞争环境下,深入剖析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维度结构及其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实践,利用112家中国制造类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国际化和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揭示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内部结构及其绩效作用机制。具体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并总结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启示和存在的不足;其次,分析了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内部结构,并提出了产品多元化、国际化和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接着,本文以112家中国制造类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Eviews 6.0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国际化和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但叁类多元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都是显着的;与低程度多元化的企业相比,高程度多元化的企业有更高的绩效表现。最后,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就中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万礼[7]2003年在《四川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战略》文中提出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作为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有着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是公认的朝阳行业。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将生物制药产业列为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图占领这一科技制高点。可以预计,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已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在面对国外同行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大省,在生物制药产业上有一定的基础。四川省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较多的科研院所和人才,如果能把握住当前生物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和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应该说,四川省的生物制药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制药产业的整体背景,包括生物制药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以及国外及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生物制药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入世后我国及四川的生物制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然后对四川省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四川生物制药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作了详细的阐述;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发展生物制药业的可行的战略规划;最后以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说明了其在发展生物制药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和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四川的生物制药产业起到很好地借鉴作用。

张锋[8]2010年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利润时,被认为应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从20世纪出现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步得到广泛的传播。国外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比较成熟和完善,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长期投资,把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形成自己特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利润。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相当落后,目前主要是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方法及成果,基本处于定性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解,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政府、社区、生态环境8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间的关系,还把公司财务绩效分成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来分别加以研究,使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我们采用实证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沪深股市食品饮料、石化塑胶、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并分别对这叁个典型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不管当期还是后期都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成正向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指标的财务绩效成正向关系,与市场指标的财务绩效关系不确定;最后还对食品饮料、石化塑胶和医药生物制品叁行业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基本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间为正向关系,但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社会叁方面提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王子航[9]2015年在《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生物制品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和实践还在起步阶段,内部控制审计的思想散见于企业的各组织及文件中,呈现出杂乱无章的局面。从系统论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有若干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结构,所以研究某一事物,既要研究事物的要素,也要研究事物要素之间的结构。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也不够了解。国资委于2012年5月颁布了国资发评价68号文《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于2013年全面完成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受外部政策的压迫,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协会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手册及审计制度。而t公司是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随着营销整合、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确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领导班子的组建,t公司对内控合规工作也更加重视,合规经营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各部门、各子公司在内控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相关审计工作的推进,t公司也相应聘请了国际专业咨询公司结合生物制药企业内控特点,对内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一整套较全面的内控文档,为公司内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同时,t公司自身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人员和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已经形成的内部控制程序及相关文档在实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检查及审计,提出了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使得t公司在实务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总体说来,t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基本建立,但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还发现了很多问题,内控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情况及困难,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不断改进。

朱萍[10]2014年在《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价值增值的源泉,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权的必备武器。上世纪中期,国外学者开始了对无形资产理论部分的研究,70年代后实证部分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成果。而在我国,无形资产的概念被大家关注和认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初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经营业绩的相关理论以及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理论;然后,本文研究了2007-2012年间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94家上市公司共564个样本,对样本中无形资产的整体状况、绝对量和相对量,无形资产的结构,高学历人力资本的储备情况以及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对该行业中无形资产净值和类别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的总体拥有量在增长,但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却在下降;无形资产的结构不合理,土地使用权比例较高,“含金量”较高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占比很低;企业中高素质人才的储备量普遍偏低,重视人才的程度差异性很大;企业未确认的“游离”在报表外的无形资产的数量是相当大的;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有显着的正向相关性;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是存在差异的。最后,本文分析了此次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如样本范围的确定、指标的设定以及模型设计等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思考[D]. 于竞进.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2]. 生物技术商业化研究[D]. 沈虹.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 我国生物制品出口研究[D]. 张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4]. 河南DR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刘睿. 郑州大学. 2017

[5]. 药品专利政策对生物制药业的影响研究[D]. 倪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0

[6]. 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结构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 周蓉. 福州大学. 2014

[7]. 四川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战略[D]. 万礼.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8].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张锋.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9]. 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生物制品上市公司中的应用[D]. 王子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10]. 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 朱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发展战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