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论文_王胜德

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论文_王胜德

——参加兰州市名师名班主任高端研修班心得

王胜德 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 730300

2016年11月17日至11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暨兰州市名师名班主任高端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这次培训专家云集,有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国家教学名师黄厚江、中国深度语文开创者王开东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培训内容丰富,有核心素养、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名师成长、班主任工作、“三名人才”工作室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培训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苏州名校考察、观摩教学示范课、互动交流研讨等。虽然我不能照单全收培训学习的内容,但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激励我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下面是我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几点突出的感受体会:

一、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就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怀

教育名家的共同特点是有高尚的教育情怀,他们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根植于生命的土壤之中。78岁高龄的李庾南老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荣誉无数、著作等身,她当了60年的班主任,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立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至今仍然当着19个班的班主任(每个班轮流当2周)。听她的讲座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了“杏坛凝华一甲子,纪录宇内无人及。落日秋风心犹壮,耄耋泰斗潮头立。”的诗句。行知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主动放弃进城从政的机会,坚守乡村教育35年,以苦为乐,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硕果累累,扬名中外。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刘红始终愿意“做一名幸福的小学语文老师”,她提出“追求乐学境界”的教育主张,形成了“大气、质朴、睿智、活泼”的教育风格,成为南京小学界年龄最小的“小学教授”,被称为“教学名师五朵金花”之一。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是“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让苏州十中成为“最中国的学校”,表现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教育工作者对神圣理想的坚守。这些教育名家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他们高尚的教育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感召着我们这些平凡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普通的,也是艰苦的,更是神圣的,教书育人需要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想要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注定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的人,而上苍注定会眷顾这样的人。

二、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就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

参加培训讲座的苏派教育名家们,无一不是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的典范。民进中央副主席、原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学习、写作,数十年如一日,他说每天比别人多学习两个半小时,这样的坚持已经让他比一般人多活了12年半,他认为不读书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好学校。黄厚江老师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用讲稿,没有用一张PPT,但他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给我们献上了精神的饕餮盛宴。他很有创意的说“PPT就是‘骗骗他’三个字开头的字母,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PPT”,试想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黄老师能这样侃侃而谈吗?苏州市教科院祁建新院长所作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既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又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尤其是他说的“教育的评价是最难的评价,恐怕20年后还不会有大的突破”,对于教育公正和公平的论述,对于课程品质的思考,凝聚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让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孜孜以求,才能高屋建瓴。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勤于读书、躬于实践、乐于动笔,他创新性的提出用“花苞心态”(即优生是美丽的鲜花,后进生是可爱的花苞)看待后进生,让我们茅塞顿开。王开东老师说“过去书本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书本”,当前知识已经突破了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 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工程不断推进的需要。

三、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就要善于总结、笔耕不辍

给我们作讲座的教育名家很多都是著作等身、笔耕不辍。朱永新、程红兵、黄厚江、王开东、柳袁照、张金、李庾南、丁念金、黄四林等教授都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十几本甚至几十本教育专著。他们善于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了每天坚持写作的习惯,把感性的经验提炼成理性的认识,再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不断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别人借鉴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身边有许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如果加以提炼,写成文章,既能积累教学经验,又能提升理论素养,更能助力我们的专业成长。所以,我们要向教育名家那样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规律、养成写作习惯。

走进江南文化名城,领略名校名师风采,更使我明白了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幸福;没有学习和创新,就没有教学的源头活水和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没有总结和写作,就永远也无法体会教育名家的境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识重在内化和运用,我们要以教育名家为榜样,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和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论文作者:王胜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论文_王胜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