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论文_高艳辉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论文_高艳辉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高艳辉 100081)

摘要:区域经济开发本身就伴随着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漫长的经济开发过程中,资源的配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中的“得”与“失”,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一、相关概念

(一)经济开发

经济开发,是指资源由潜在的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并通过有效配置进入市场的过程。[ 王文长,1999年,《开发经济学》]

(二)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二、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得”

(一)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开发对资源的需求使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了它的资源优势。

首先,经济开发使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开发,满足了其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要生存,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料,进而进行加工生产来满足人类更多的需求。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扮演了所需资料的初次提供者的角色。

其次,经济开发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到区域与区域之间内部产业。根据比较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区域或各地区都应该利用自身相对丰裕的资源享赋进行生产加工,并与其他区域或地区开展贸易。因此,我国东西部以及内部各区域不同地区间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催生了各区域间产生的分工,各产业的分布也因此不同。

少数民族地区有资源优势,有比较好的社会生产自然基础,经济发展的速度应当快一些。虽然实际情况是有着丰富资源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收不抵支,群众生活贫困面大,整个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自然资源还是发挥了优势。

(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边境地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内蒙古、新班、西藏、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别与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翎金、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城.许多民族跨境而居和邻国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可以充分利用地处边疆的有利条件,积极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开发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贸易。同时分布着许多边境口岸,在这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就是口岸。

口岸的主要功能是对外贸易,而贸易就必然涉及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技术转移等问题。贸易往来使得边境地区的企业充分考虑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壮大,赚取利润,另外贸易带来的竞争也会使得企业自身不断优化结构,最后贸易流动还带来了新近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企业不断紧跟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更新,从而实现产业整体结构的转型升级。口岸的贸易需要有对物资的运输、存储、售卖的服务,就需要建立物流服务、仓储、现货交易市场等。另外还要给从事商业的人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邮电通讯等服务,给公司提供结算、汇款、换汇、电子交易、银行、保险等金融性服务。

(三)人力资本的提高

对教育的投资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实际消费,挖掘越来越多的生产潜力,扩大生产,在原有投资拉动内需的环境下,也做到教育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如果教育的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先决条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立足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教育等有足够的资金。教育投资积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积累人力资本,推进结构改革,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贫困、文化贫困的现状。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求稳定求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所需的人力资本将起到支撑作用。在教育领域,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并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教育投资缺乏或盲目往往导致社会对人力资本需求的不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评区域经济开发的“失”

(一)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要素流出)

少数民族的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都决定了其资源流出的必然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与民族地区资源外流,得不到合理配置有关。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必然会选择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发挥区位优势,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报仅仅是国家、政府的补偿,这种现实就决定了差距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地区除经济贫困外,其它精神、文化、观念等素质贫困也是一个寸分突出和严重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先进的技术设备在此未必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劳务输出难。由于长期处于落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很大一部份农民不会听汉话,不会讲汉话。

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粮食和经济收入的不稳定,两个收入不稳定,解决温饱也就不可能做到稳定的解决,返贫率高。地方财政收入极少,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很少,现有的极少工业规模较小、基础很差、底子很薄,设备落后,效益很低。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以农牧、矿产及其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在产业结构上逐渐突出的问题有:

1.产业层次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主要依靠石油、电力、煤炭、建材、棉花等少数几个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并且,整体产业处于全国产业链的底层,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农业生产仍属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生产经营体系,生产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低;第二产业中,工业技术装备落后,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以原料的开采和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与高科技行业。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2.产业结构趋同

少数民族地区缺乏优势主导产业,产业布局过于分散,从而无法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多层次产业相互配套合作的优势区域经济体系。例如新疆地区,多年来新疆农业依照地方自然条件形成了一定区域生产格局,但总体上看,区域优势不明显,各地区农业产业差异结构构成差异度较小,北疆地区昌吉、伊犁等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一般均在60%一70%左右,除阿勒泰地区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 50%,其余均在50%以下;南疆地区农业结构趋同性表现得更明显。尤其是喀什、和田地区大农业中各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相差无几。

(三)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地貌类型多样,高寒、高热、干旱、沙漠、戈壁、岩石和砾质地等不可利用或难利用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是我国三种气候灾害的重灾区。生态环境,不合理的经济发展会破坏和阻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经济环境,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大大增强,环境问题比较容易得到重视且能用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治理。

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仕民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2]李普者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3]张雷,傅晓峰 《21世纪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2012年2月

[4]古德生 《对西部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 2001年

[5]王文长,1999年,《开发经济学》

论文作者:高艳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论文_高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