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论文

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论文

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
——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

崔世委 王勇

摘要: 美国政府推行的“印太战略”是将其原有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范围扩展至印度洋海域,通过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这3个最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来实现其战略东移和对全球事务的调控。印度的“东向政策”则是印度作为印度洋区域大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拓展印度战略空间的一项国家战略。近年来,美印两国不断扩展和深化双边关系,其中的防务和安全合作尤为引人注意,这背后的根本推动力是美印两国“均势”思维的运用。

关键词: 印太战略;东向政策;均势理论;地缘政治

导 论

“印太地区(空间)”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学术语首先出现在德国学者卡尔·豪斯霍弗尔的著作中① Pan Cheng Xin.“The‘Indo-Pacific’and Geopolitical Anxieties about China’s Rise in the Asian Regional Order”,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ume 68,Issue 4 ,2014,p.453. 。随着印太地区在“权力转移”(power transition)的背景下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该区域内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强势表现,“印太”作为一个地理术语演化成了一个战略概念,“印太地区”作为一个互不统属的地理单元演化成综合一体的政治单元。“印太地区”最初来源于经济现实,其演变越来越具有地区体系特征,而且主要大国都积极参与进来,塑造这一涵盖两大洋的地区政治形态① Medcalf Rory.“The Indo-Pacific:What’s in a Name?”,The American Interest,November/December 2013,pp.58~66. 。美国在其“重返亚太”的战略规划下,不断拉近与印度洋的区域大国——印度的距离。美印两国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有学者认为,“印太范式”(Indo-Pacific paradigm)体现了亚洲地缘政治在美国战略中的优先选项② Kumar A.Vinod.“Indo-Pacific:India Will be a Fringe Player”,Indian Foreign Affairs Journal,April-June 2014,pp.136~141. 。美国将印度洋—太平洋两洋连接,进行战略整合,以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为最主要的战略支点,在印太地区内部构建“小多边”体系和“轴辐体系”③ 夏立平:《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美国研究》2015年第2期,第32~51页。 以实现其战略东移和对全球事务新一轮调控的目标。

瓦斯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水力压裂技术可以封闭煤层中的瓦斯,使瓦斯大量地储存在煤层中而不会涌出,这样就可以利用此技术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率,进一步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自冷战结束后,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利益促使印度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地区,实施“东向政策”,采取经济上“搭便车”的方式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缓解当时国内经济自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在2014年举行的印度—东盟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将印度的“东向政策”由“向东看”转变为“向东行动”(Act-East Policy),并称东盟国家应该做好印度将在该地区扮演更为重要角色的准备,印度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较于以前将更加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④ Amitendu Palit.“INDIA’S ACT EAST POLICY AND IMPLICATIONS FOR SOUTHEAST ASIA”,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16,pp.81~91. 。印度希望借助东南亚地区这块经济跳板“东进”西太平洋,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深化与太平洋国家之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

近年来,美印关系持续走近,两国关系也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访问印度时,称“与印度建立牢固的关系,对美国在21世纪的成功至关重要”⑤ 《社论:奥巴马访问印度的意义》,(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http://www.zaobao.com/forum/editorial/story20150127-440008,2015年1月27日。 。2017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印太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增强印美两国自由平等贸易等方面寻求合作并继续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⑥ “United States and India:Prosperity Through Partnership”,http://in.usembassy.gov/united-states-indio-prosperitypartnership,上网时间:2017年8月4日。 。研究美印战略互动的视角众多、视野广阔,涉及对美印一系列战略互动的意图和背后的根本逻辑推力的基本研判。本文的研究核心在于揭示美印战略互动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国际体系逻辑因素,并论述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笔者认为,推动美印战略互动的最基本因素正是两国“均势”思维在印太地区的运用。

美印的战略互动紧密而且频繁,近年来更是不断升级关系,取得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美印之间战略互动的背后是深刻而复杂的国际权力转移,即中国在亚太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印度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独占”印度洋的地缘优势、美国的相对衰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积极配合和追随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故此,本文的重点不仅在于揭示美印两国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揭示这一系列互动的理论根源和政治逻辑。美印两国国家战略对接程度会随着诸多变量而发生变化,同时,印度与美国在“印太战略”认知上的分歧、印度“不结盟”的国家特性以及美印双方实力的相对不平等、美印对防范和遏制中国的紧迫程度的不同评估等诸多条件决定着美印两国的战略互动在未来会以更为复杂、隐蔽甚至矛盾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考察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路径和策略选择以及美国的“印太战略”如何经营印度这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来揭示美印两国的战略互动形式、战略意图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尤其是对南中国海和中国所造成的潜在和直接影响。

一、“均势理论”与印太地区的地缘现实

(一)“均势”概念的基本内涵

“均势”是现实主义流派分析国际体系时运用的最为普遍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主义学者们看来,维持地区或国际体系稳定的最佳方式就在于保持该体系下各主要行为体的实力均衡,即“均势”。在一个相对实力均衡的状态下,国家出于对安全的需求会保持相对的克制,因为任何一方要挑战或打破这种均衡状态,它就要负担其他国家形成暂时的联盟以反对它的代价。基于对“国家是理性”的这个基本的假定,任何一方都难以单枪匹马地挑战该秩序。

古典现实主义从“人性本恶”这个基本判断出发,认为国家是充满私欲的,国家之间呈现的是“台球式分布”的自然状态,因而是充满竞争的。国家的核心利益在于安全,生存成为国家领导者所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认为,没有一个世界主义的政府导致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无政府状态推出了“自助”体系,国家关注的是在一个体系内相较于他国的相对收益。“均势”在结构现实主义者的眼里成为各国权力分配的结果或权力分布的状态。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等式:利己主义加无政府状态等于权力政治① (英国)安德鲁·海伍德著,白云真等译:《全球政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4页。 。“均势理论”一直饱受争议,多数批评者认为,“均势理论”假设的“人性本恶”“国家是理性行为体”等都存在理想化缺陷,忽略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合作需求。特别是“均势理论”不能解释当前多极化世界状态下的全球稳定,因为在结构现实主义者看来,冷战两极格局的瓦解、多级格局的出现不利于“均势”状态的出现,会引发全球体系不稳定导致的混乱。该体系下的主要大国都难以清楚地知道他国的意图,衡量国家权力相较于他国的大小的标准和手段模糊,这些都会促使大国之间产生竞争,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军备竞赛,因而出现了“霸权稳定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单一霸权时代,虽然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均势”国家,但其在没有潜在霸权国的挑战下,全球秩序仍然相对稳定。

因而,印度就成为美国最为合适的选择。印度与中国在藏南地区的领土争端、中国在印度洋的港口建设以及中国与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战略分歧。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印度战略界非常担忧,认为中国正在“隐蔽地”实施“珍珠链战略”。印度是南亚地区强国,且在“东向政策”中,印度表现出了与美国开展安全合作的非常强烈的意愿。印度也就因此成为美国“推卸责任”的首选国家,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进政策”在安全领域的互动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二)印太地区的地缘现实

印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地区冲突和国际争端最为复杂的地区。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25全球趋势》中指出:“由于新兴大国的崛起,经济全球化,财富和经济的相对实力从西方向东方的历史性转移,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上升,到202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③ (美国)罗伯特·J·阿特、罗伯特·杰维斯著,陈积敏等译:《政治的细节》,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第449页。 印度学者马利克·莫汉(Malik Mohan)认为,中国“已经崛起”,印度“正在崛起”④ Malik Mohan.“BALANCING ACT:The China-India-U.S.Triangle”.World Affairs,Spring 2016,pp.46~57. 。这的确是21世纪印太地区最为显著的地缘现实。正因如此,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并积极与印度和其传统亚太盟友在各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保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优势。印度适时推出“向东行动”政策,在保持印度洋地区优势的同时,与美国及其盟友在整个印太地区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确立印度的大国地位和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美国为印度“崛起”提供方便,更有利于美国获得塑造印度战略的能力,而印度也可乘势与美国的亚洲盟友合作,这正是印度实施“东向政策”所希望获得的⑤ Pardesi Manjeet S..“American Global Primacy and the Rise of India”.Asia-Pacific Issues,March 2017,pp.1~8. 。

物质提取了精华或使用后的残剩物谓之渣。甘蔗榨出了糖分叫蔗渣,芝麻炼出了香油叫麻渣,熬过的中药材叫药渣,提取了豆浆的豆品叫豆腐渣,燃烧过了的煤叫炉灰渣,没有烧透的叫煤渣,糕点面包吃剩的碎屑叫点心渣、面包渣,当然是残剩物意义上的渣而非提取了精华的渣。土渣不叫土渣,叫渣土。此外,还有钢渣、油渣儿以及沉渣、废渣等等。

这一次的收集整理,经过五六次“反复的研究和修改”,最终成稿,再经由徐嘉瑞修改后出版。于是就有了1959年版的《梅葛》(后文简称“老版《梅葛》”)。这个版本的《梅葛》共有235页,以小32开印刷,是当时民间文学单行本普遍采用的标准。这本梅葛有近6000行,分“创世”“造物”“婚事和恋爱”“丧葬”等四个部分,囊括了今天传唱的梅葛的大部分内容。不过,与这次新版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后文简称“新版《梅葛》”)比,无论是分量、理念,还是内容都有很大区别。

还需注意的是,美印战略合作不仅仅有美印双边关系提升这一种方式。美国还借助其传统亚太地区盟友的力量,不断将军事触角伸向有争议的地区,鼓动域内国家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朝鲜核问题愈演愈烈;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抗议,仍在部署从美国引进的先进反导系统——“萨德”反导系统⑥ “萨德”反导系统,又称“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是美国导弹预防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路基战区反导系统。 。印度也谋求与美国的亚太盟友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希望从印度的“崛起”中分得经济红利,支持印度“东进”以减小其地缘政治压力。因而,笔者认为,美印两国的战略互动非常复杂,既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印双边互动,也有印度乘势与美国亚洲盟友的多边合作,从而建立印太地区战略伙伴国网络;既是美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美印两国对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引发的地区“失衡”的安全关切。美印两国都不希望一个愈加强大的中国出现:对美国而言,这会挑战美国作为全球秩序领导者的地位,也让美国担心其亚洲盟友在中国强大的地缘影响力之下转投中国的“怀抱”,从而成就中国的“区域霸权”地位;印度则对于中国国际影响力蔓延至印度洋十分忧虑,担心中国实施“珍珠链战略”“围堵”印度,从而让印度“困于印度洋”,无法真正“崛起”。维持印太地区战略“均势”、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印两国互动的根本推动力。

二、“均势”视角下的美印互动

(一)美国缘何“信任”印度?

学者们在分析美印两国互动的背景时,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即为什么美国会选择“崛起”中的印度来平衡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样正在不断增长的中国。印度的大国雄心和政治抱负非常明显,印度要成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国。但是,美国却并未对印度国家实力的增长持过多的疑虑,相反,美国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说明其欢迎一个强大印度的出现。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曾经表示,美方坚信一个强大的印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政府不但欢迎印度成为一支新兴的力量,更会支持印度的发展① 周旭:《美国国务卿将访印称印度强大符合美国利益》,新华网,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6-21/4954924.shtml,2013年 6月 21日。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也不断向印度示好。莫迪和特朗普都坚定地表示,两国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会成为印太地区安全的基石② “United States and India:Prosperity Through Partnership”,http://in.usembassy.gov/united-states-indio-prosperitypartnership. 。那么,美国缘何如此“信任”印度?在美国的国家战略视野里,不容许出现一个潜在的霸权国来挑战美国既有的领导地位。中国正是因为符合了美国预设的这个条件,才会促使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的防范和遏制对象。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迈克·蓬佩奥(现任美国国务卿)称,中国是美国长期面对的最大安全挑战,其威胁更甚于俄罗斯或伊朗。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亚部负责人柯林斯也指出,美国应投入更多精力去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③ 《美中情局局长:中国是美国长期最大威胁》,(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70728-782487,2017年7月28日。 。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回答美国选择拉拢印度作为其实现“印太战略”的主要“战略伙伴国”这个命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的问题。

印度正在“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美国仍然信任印度,并“联印制华”,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崛起”难以真正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涉及美国对印度“崛起”走向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判断,其理由是:

第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长期敌对④ Pardesi Manjeet S..“American Global Primacy and the Rise of India”,Asia-Pacific Issues,March 2017,pp.1~8. 。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不时伴有小规模的地区冲突。印巴两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且陆上相连,巴基斯坦不会允许一个“超级印度”的出现,这构成了印度“崛起”最大的现实障碍。

第二,多极体系下区域外大国的存在。印度“崛起”的时机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一样,是处在一个多极体系下。印度虽地处印度洋核心、把持着印度洋战略大通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是,印度洋以外的大国都不会希望印度将这一地缘优势转化为谋求全球霸权的“印度之洋”。特别是印度所在的印度洋区域汇集了世界主要大国的诸多战略利益,这既是印度的地缘优势,又是印度容易招致四敌的地缘政治缺陷。

第三,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长势不可挡。中国的发展正在改变印太地区传统的地区架构和政治体系平衡,中国的经济体量和政治影响力都大于印度。特别是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合作等部分稀释了印度“崛起”成霸权国的潜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是美国将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与西太平洋一致的高度,对两大洋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在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更加关注国内事务的同时,希望借助印太地区的主要支点国家来打造美国版的离岸“制衡联盟”以应对中国。美国将中国假设为一个“潜在霸权国”,在国际体系的权力分配中把中国视为一个正在接近美国实力的大国,打破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经营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政治格局。美国作为在多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霸权国,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十分敏感。印度的“东向政策”立足于东南亚国家,并积极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加强战略联系。印度占据着印度洋中枢的地缘优势,而“印太地区”这个术语已经被两大洋周边的主要大国接受,印度洋必然会出现各主要大国相互竞争的态势。印度认为,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应该主动向东发展,向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发展,从而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力求成为在印度洋地区的区域性强国,并参与世界事务① Kumar Arvind.“Challenges to the Indo-Pacific Security Architecture:Emerging Role for India”,Indian Foreign Affairs Journal,April-June 2014,pp.131~135. 。

2)找最近邻:将上面计算出来的距离按照递增关系进行排序,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样本,即离测试样本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就是K最近邻。

在用“均势”的视角分析“美印战略互动”这个命题时,笔者认为,尚需对现实主义学者们在对“均势”概念的认识上历来已久的争论,即“权力均衡”(the balance of power)与“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的区分问题稍作论述,因为这涉及对美印两国战略互动生成的客观认识。

第六,印度的国家实力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之上,且与中国有领土争端,“东向”意愿明显,与美国战略重合较多。

综上所述,印度因此而成为美国战略选择的一个优先选项。美国“印太战略”需要一个强大的印度,印度的强大将分担美国及其亚洲盟友的地缘压力,美国也可继续其“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整合印太。

(二)美印两国战略互动的“均势”视角

第五,印度的民主体制虽然不完善,但美国仍然与印度有着天然好感。印度正在进行国内的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改革,这让美国觉得印度改革后,将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需要。

“权力均衡”与“均势理论”这两个概念之所以引起现实主义学者的普遍争论,原因就在于两者含义的界限十分模糊,但运用到对具体国际体系的分析时,又往往需要做出区分和取舍。一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权力均衡”是国际体系下大国权力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表述,而“均势理论”则更具包含性,是“均势”状态的一种促成或应用表述;也有人认为,“权力均衡”更多指向一国军事能力与他国的大致平衡,而“均势理论”则带有消解和稀释各国军事能力的潜在含义① Nexon Daniel H..“THE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BALANCE”,WorldPolitics,January2009,pp.330~359,p.216. 。但争论的焦点不在此处,而在于是已然存在的“权力均衡”状态的客观需要促成了“均势理论”的生成,还是“均势理论”促成了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相对的“权力均衡”?如果是前者,则说明国际体系有着自我调节功能,各主要大国竞相追求“权力最大化”,从而维持权力间的相对平衡;后者侧重的则是国家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倾向于无序的,安全是国家行为体最为本质的追求。由于“安全”这个常数一旦放到国家体系下是不可定量的,因而一国为了自身安全,总要尽可能地获取相对他国更大的安全利益,这就形成了“安全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均势理论”就发挥其调节作用,促使各大国、地区组织和中等国家做出战略选择,形成“制衡联盟”或者选择较强一方“搭便车”,使国际体系恢复大致的权力“均衡”状态。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在印太地区最为重要的影响在于正在“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力,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对美印两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产生了冲击,使其危机感倍增。美印的“均势”战略互动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美印两国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不断增强的地区影响力,印太地区的战略天平向中国逐渐倾斜的情势下,美印两国“均势理论”思维运用的客观使然。

(三)美印战略互动的潜在必要性与可能性

当然,美印两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不容忽视。印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已经有超过10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印度的“东向政策”会加强两大洋的经济整合,从而塑造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印太② Hallstavik.“Prospects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Indo-Pacific Region:A Perspective from Sri Lanka”.Asian Tribune,March 2013,pp.45~47. 。印度经济学家莫汉·古鲁斯瓦米博士(Dr.Mohan Guruswamy)指出,印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全球占比很快将达到60%,将对全球权力政治产生巨大影响③ “Indo-Pacific Region to Account 60 pc of World’s GDP:Economist”,United News of India,17 February 2017. 。印太地区聚集了全球几个大的经济体,比如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还有像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这样的大型区域组织。美印两国在印太地区积极拓展印太经济走廊(Indo-Pacific Economic Corridor)建设。印太经济走廊概念化始于2013年举行的美印战略对话,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一再提及印太地区广阔的投资和贸易前景,希望携手印度和东南亚,以及美国的亚洲盟友一起建设横跨两大洋的经济大走廊④ “Indo-Pacific”,http://en.wikipeda.org/wiki/Indo-Pacific,上网时间:2017年8月4日。 。

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东亚经济圈通过陆上连接,实现与欧洲的互联互通;海上则沿着印太海域北部,通过与其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拓展中国与南亚和非洲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发挥自身经济影响力、开拓经贸市场、增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和政治互信无疑具有重要影响。正因为如此,美国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解读为中国在亚洲内陆的贸易扩张,认为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整合欧亚大陆的资源,实现中国的政治抱负① Copley Gregory R..“Indo-Pacific Overtures 1”,Affairs Strategic Policy,2017,45.5/6,pp.4~7. 。

在抛物线方向和柱面方向增加基本单元数量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口径的抛物柱面天线;由于空间展开机构多为杆件,切口径大,型面精度高等特点,展开后静稳定性要求高,需要对机构布局相应的钢丝绳来增加稳定性和提高刚度。图10为整体展开收拢状态。

简言之,印度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投资;美国需要印度的市场和区位优势。2017年6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莫迪时,美国商业部部长就希望印度减少对于其国内企业的政策扶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商业环境以提高美国公司在生物制药、影视娱乐和电子产品服务等方面相对于印度公司的竞争力④ “How India and U.S.Relations Affect Their Economies”,http://www.thebalance.com/how-india-and-u-s-relations-affect-their-economies-3305481,上网时间:2017年8月1日。 。美印两国战略互动的基础及内在需求在于经济,但其实质仍在于安全。

印度对此更为担忧。在印度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印度既希望与中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以换取经济利益,又非常担心中国在印度周边有过大的经济影响力,而经济影响力与政治影响力是密不可分的。印度的外交安全机构不愿意与中国开展任何的陆地联通项目,这种不情愿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这与双方存在困难的政治关系和未解决的边界争端有关。同时,印度政府一直担心中国在被视为其“后院”的印度洋不断增加的海上存在② (印度)拉贾·莫汉著,朱翠萍、杨怡爽译:《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洋的势力范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 76~78页。 。因而,印度在其“东向政策”中,出台了很多经济计划和发展方案,包括印度和日本力推的从亚太地区到非洲的“自由走廊”(Freedom Corridor)建设等。印度卡内基分析师巴鲁阿(Darshana Baruah)发表文章指出,随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试图在东南亚到欧洲打造一条基础建设走廊、扩大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印度和日本也必须寻求类似做法以“抵制中国的扩张”③ 《抵制一带一路 印度日本合推自由走廊》,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1046/8/1/8/104681840.htm|?Coluid=7&kindi0&docid=104681840,2017年5月16日。 。还有莫迪上台后提出的“季风计划”“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都是印度为了在印太“权力转移”的时机中,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扶持下,在与中国影响力的平衡中拓展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秩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正处在由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历程中,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这“破坏”了美国冷战后确立的霸权地位,这是美国战略界对中国的基本判断和现实疑虑。虽然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美两国可以在广阔的太平洋和谐共处;然而,美国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难以接受中国和平发展的呼声。在印度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印度带来了实际利益,但经济实惠并不能消解印度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印度尤其把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以及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视为在挤压印度的生存空间,让印度成为印度洋“独木难支”的边缘化国家。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与美国的战略目标达成一致:美国的战略目标能够提高印度的海军实力、增强其军事防卫,让印度在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对抗中有更多的政治选择,同时也能增强印度应对其他安全领域的能力以及经济实力⑤ Mistry Dinshaw.“Aligning Unevenly: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Policy Studies,74(2016),pp.1~66. 。

第四,印度国内问题丛生。印度虽号称“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印度国家内部民主形势不容乐观。印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能源需求日益加大,毒品犯罪和恐怖主义等内耗了印度很大一部分“崛起”的潜能。

就印太地区的国家而言,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美国“均势”调节中最为合适的选择,然而,日本和澳大利亚不足以完全成为美国用以遏制中国的主要国家。理由有三:首先,日本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尤其是日本,建有多个美国军事基地,是美国“第七舰队”所在地;其次,日本军事实力有限且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过于靠近,这让日本作为遏制中国的前沿军事存在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其隐蔽性不够好,尤其中国“走向深蓝”的海军建设让日本作为美国军事桥头堡的作用减弱,同时,朝鲜核问题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自然也就削弱了日本遏制中国的潜在实力;再者,澳大利亚军事实力同样较弱,虽然占据有利的地缘位置,但其与美国夏威夷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差不多,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一直十分密切,短时间内与中国不会有过多的战略冲突,其国内对于是否要参与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也存在争议。

我再去青木那儿的时候他还是那样的笑,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对啊,他这个年龄的男人,应该是处变不惊的。他没有提起上次,这是怎样的态度,我搞不懂。

美印两国的战略利益交汇点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东南亚和中国南海地区,美印的共同战略考量在于:借助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争端的区域内国家,并以国际海洋贸易运输通道国(例如新加坡)以及日本、澳大利亚这两个支点国家不断向中国施压。利用周边国家对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国际影响力增强的疑虑和观望态度,通过背后的安全承诺,在“印太战略弧”理念下布置“平衡”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在“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看来,建立“均势”和推卸责任是大国面对危险对手时用以维持权力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建立“均势”,受威胁的国家承担起阻遏对手的重任,并投入大量资源以实现这一目标。而通过推卸责任,处于危险中的大国设法让另一国承担起阻止或打败威胁国的重任② (美国)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37~41页。 。

(1)验证了水是TSR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无水条件下 ,CaSO4不能引发TSR反应生成H 2 S。

现在,“均势理论”的解释力仍然非常强大。虽然国家以追求占领他国领土和人口为主的传统争夺方式已经不再盛行,转化为重视在他国占取经济市场,以及影响和塑造目标国的战略行为能力的获取。但是,正如英国学者马丁·怀特所说,“均势”是所谓权力政治机器的构造原理,它极其灵活,伸缩性强,足以涵盖国际政治中所有的复杂因素和矛盾,这或许证明,不用这个比喻,要充分说明国际政治是多么困难② (英国)马丁·怀特著,宋爱群译:《权力政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21世纪复杂多变的地缘形势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出现的新一轮地缘政治角逐中,美印两国相互联手整合战略资源、平衡和遏制中国的意图之明显,都说明在地缘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现实主义的政治信条——“均势”正在以更加隐秘但确切的方式推动着美印两国相互合作以平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带来的地缘压力。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在均势思维逻辑的影响下正逐渐生发越来越多的契合点,这对中国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美印安全互动的主要形式

对印度而言,在“东向政策”的实施中,平衡中国主要有两个途径。内部是增强印度的国家实力,外部则是与其他国家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③ Mistry Dinshaw.“Aligning Unevenly: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Policy Studies,74(2016),pp.1~66.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威慑主要是在印度东北部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地区部署军事力量、发展海军以及核武器。而在与美国及亚太国家发展安全合作关系上,印度则希望在有可能的中印冲突中获取有力支持。其中最可供印度选择的就是与美国一起“搅局”南中国海,发展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在南海领土争端和海洋航行自由方面与美国、日本保持一致基调从而牵制中国。

2014年,莫迪在东盟峰会上发言时表示:“我们(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宗教、文化和艺术传统,我们通过交流来加强我们的联系,这为我们今天发展新型的地区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④ Modi.“India’s ‘Look East Policy’Has Become‘Act East Policy’”,12 November 2014,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范平明则表示,越南希望印度能够在南海地区扮演战略安全维护者的角色,希望创建一个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欢迎印度在南海地区进行基于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例行巡航活动⑤ Ved Mahendra.“NDIA ALL INTO‘ACT EAST’POLICY”,New Straits Times,22 July 2017. 。出于对中国共同的担忧,印度与澳大利亚加强了海上力量合作⑥ “India,Japan,Australia,and the US:The Return of A-sia’s Quad”,The Diplomat,http://thediplomat.com/2017/04/india-japan-australia-and-the-us-the-ruturn-of-asias-quad/,上网时间:2017年8月2日。 。印度在与美国的亚太盟友合作方面不遗余力,美国也希望其盟友能够负担更多的防卫压力和安全责任。印度在发展与美国盟友的双边关系时会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也更能赢得美国的信赖,这会促使印太地区的战略形势趋于复杂但会相对符合美国战略意愿下的“平衡”。“印度与东盟之间拥有‘10+1’合作框架,能够达成战略上的一致,与其传统盟友形成一种‘合力’,有助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这也是美国不断鼓励印度参与亚太事务的一个重要原因。”① 娄亚萍、庾润清:《印度“东向行动政策”发展与中国的应对》,《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4期。

有学者撰文称,中国海军力量在印太盆地(Indo-Pacific basin)的一系列活动导致邻国印度和日本在东南亚发展其双边关系。日本的“菱形外交”政策和印度的“向东行动”政策正因为其对抗中国的共同目的而发展成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对于南海领域的主权要求会在东南亚地区产生强烈的对冲战略(hedging strategies),这势必会让印度与日本走到一起② Bibek Chand,Zenel Garcia.“Power Politics and Securitization:The Emerging Indo-Japanese Nexus in Southeast Asia”,Asia&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2017,pp.310~324. 。由于印度加速向美国的战略靠拢,俄罗斯却更倾向于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同样的基调,所以,印度现在最大的现实困境在于:如何平衡“印度—中国—俄罗斯”的大陆三边关系与“印度—美国—日本”的海上三边关系。出于对俄罗斯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莫迪希望日本取代俄罗斯成为21世纪印度在亚洲更好的安全合作伙伴③ Malik Mohan.“BALANCING ACT:The China-India-U.S Triangle”,World Affairs,pp.46~57. 。印度与日本的关系成为美印关系的亚太缩影,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定位不言自明,这也就更加凸显美印两国的战略互动是一个宽泛而开放的命题。

相比起印度与美国盟友之间的互动,美印两国的互动则更为明显和直接。2016年8月,美印双方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the Logistics Exchange Memorandum of Agreement,LEMOA),这份协议将允许两国军方使用彼此的海陆空军基地,进行补给、武器维修等后勤作业。美印两国从此结成“后勤盟友”④ “Maintaining Influence:US,India Sign Major Military Pact amid Chinese Concerns”,RT News,https://www.rt.com/news/357575-us-india-sea-bases/,上网时间:2017年8月1日。 。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美印签署该协议的作用在于可以让美国利用庞大的印度军备转而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做一些简单的安排;而对于印度来说,这也是让印度疏离冷战后期的盟国——俄罗斯的重要一步。2017年,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度洋愈加增长的影响力,美国、印度和日本在孟加拉湾举行了一场有航母编队参加的海军军事演习,这是该地区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⑤ “US,India and Japan Begin Naval Exercises,as China Looks on”,http://edition.cnn.com/2017/07/11/asia/india-japanus-malabar-exercises/index.html,上网时间:2017年7月25日。 。同时,美国与印度在军售方面的合作也迅速推进,美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武器进口国,美军将帮助印度建造航空母舰以“抗衡”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海域⑥ “As Tensions Rise with China,the US and India Discuss Sharing Military Logistics-Business Insider”,http://businessinsider.com/r-us-closer-to-share-military-logistics-officals-2016-2,上网时间:2017年7月29日。 。美国考虑向印度出售海上无人机系统——“守护者”以增强印度的军事能力、分享印度战略安全带来的利益。

行走在黄骅的乡间田野,处处青翠葱郁,鸟语花香,处处展现出一幅“人在画中走,心浸生态游”的现代农家景致。在东聚馆村,“赏美景、摘冬枣”,越来越多的游人沉醉于快乐之中;在小堤柳庄村,独具匠心、独具特色的乡村游让人在感叹这个小村庄美丽的同时悄然想起童年。据悉,在黄骅,还有农家休闲游、风情游、文化游……依托各精品项目,黄骅的这些美丽乡村,让人享受静好的乡间时光。我们尽量把脚步放慢,因为我走过的每一处风景,都自然地诠释着黄骅农村的幸福、秀美和变迁。

印度虽然在之前一直对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怀有很深的芥蒂,认为这会损害印度的国家安全利益,但是,随着美印政治互信的增强,当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印度开始对美国在印度迪戈加西亚建立军事基地持谨慎的开放态度。迪戈加西亚基地主要有4项功能:作为一支舰队的永久性锚地;作为快速攻击潜艇和水面潜艇在印度洋执行任务的枢纽;作为空军基地,支持美国“全球打击”的理念;作为加强通信、信号情报和卫星跟踪能力的地区中心,成为美国在印度洋的“超视距”战略(“over the horizon”strategy)的关键组成部分⑦ (澳大利亚)大卫·布鲁斯特著,杜幼康、毛悦译:《印度之洋:印度谋求地区领导权的真相》,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 17~21页。 。可见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海域军事存在的需要。

可以说,美印两国的防务合作与安全互动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印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具有最为独特的地位。印度并非美国盟友,但是,美印之间的合作程度却十分接近盟友的水平。在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升温后,印度认为美国及其亚太盟友是印度最佳的战略伙伴,美印两国在印太区域安全领域拥有共同的战略需求愿景,且双方在具体区域安全问题上已经具备不断从“符号性政策”走向“物质性政策”的基本条件⑧ 罗藏才让:《美国与印度印太区域安全互动探析》,《国际研究参考》2017年第4期。 。

结 论

印太地区作为互不统属的地理单元,在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双向战略整合中,正日益成为一个被笔者称之为涵盖主要大国的战略“耦合”场域。各国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地缘政治压力,地区结构趋于失衡。美印两国都希望利用中国的邻国因中国影响力增强而产生的战略疑虑,并将中国塑造为一个“破坏”印太地区体系的主要国家。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越南等国成为该区域不同程度的支点国家,与美印相互“借力打力”,在内部构建“小多边体系”,化解单一国家对抗中国所遭受的压力,也让本来清晰的双边矛盾演变成复杂、层叠的地区秩序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美印两国的战略嫌隙在增大,安全互信趋于脆弱,但这并非说中国与美国和印度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合作,而是美印两国对中国战略能力的忧虑表现得更加直接,美印利用南海这样的复杂问题来遏制中国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手段也更为明显,美印遏制中国的方式也更趋多样化。

选入“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的原典在人类科学史上的重要性和经典性不容置疑,但其厚重的篇幅和深邃的理论体系,让一般读者都可能望而却步,更不要说理解能力有限的少年儿童。而在这套文库里,少儿彩绘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吸引着小读者从容地走进经典。

“萨德入韩”事件和“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就向中国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即美印两国对中国战略能力的忧虑已经从扶持盟友转向与中国直接对抗;中国面临的地缘压力悄然增大,中国可能需要同时应对海陆两个方向的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战略对抗。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在“美国优先”政策(America first policy)下并未放松对中国的战略遏制。“萨德入韩”引起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美国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声称其是为了保护盟友韩国、防止其遭受来自北面朝鲜的导弹攻击,但美国借此机会也就完成了其全球反导系统缺口中的重要一环,这将会弱化中俄两国相较于美国及其盟友的军力优势。朝鲜在拥有核武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起国际社会的孤立和联合国主导的一系列的强烈制裁。中俄两国都不希望东北亚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恶化周边环境;美国和日本则借此来部署战略武器,增强美日韩3国战略同盟来应对朝鲜在金正恩时代的核武器开发能力。在中印洞朗地区紧张对峙之际,印度外交部部长苏诗玛·斯瓦拉杰称,印度与东盟有着共同的地理空间,也共同面临着该地区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挑战① Ved Mahendra.“INDIA ALL INTO‘ACT EAST’POLICY”,New Straits Times,22 July 2017. 。显然,印度希望在与中国的直接战略对抗中,得到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支持。有学者认为,中印对峙是中国长期轻视印度的结果。印度将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的行为与中国在南海造岛联系起来,并认为这会改变地区安全形势、削弱印度在中印边界的军事优势,所以必须加以阻止②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70731-783325,上网时间:2017年8月1日。 。在“均势”逻辑下,美印对中国的遏制正在深入,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美印的战略互动将会一直持续并深化,这会加速印太地区美印及其盟友“耦合”关系的发展,更会引发各国的战略误判甚至导致地区战争冲突。

目前,尚不能真正将印太地区归于一个已经非常成型的地缘政治单元,因为在这个区域内存在着中国和印度这样急剧发展的国家行为体变量,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对抗。印太地区不仅存在着中美“结构性矛盾”下的对抗,也有中国与印度这两个新兴大国战略空间的对冲,还有亚太部分国家对中美两国在本地区经济与安全提供者角色的二元选择,这些都让印太地区“均势体系”的成型更为困难。如果美印战略遏制由“软遏制”转向对中国核心战略利益的挑战,反向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则可能将印太地区推向一个更加不稳定的“零和”状态。反之,美印两国不会坐等中国强大而无所作为,维持地区“均势”能够在印太场域里尽可能多地让区域大国参与进来,这会让中国无暇四顾,美印两国从而获取战略利益。权力逻辑仍然是分析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现状的最关键视角,而“均势”是支配印太地区外部大国分化和内部地区整合的最根本因素。

美印两国“均势理论”的印太运用是其面对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所做出的战略选择。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印度作为地区性大国,两者趋向深化的战略互动将会给印太地区和中国带来更多冲击。美印两国战略互动的深入将会促使印太地区成为一个成熟的地缘概念,无论这个地缘概念对于中国是“包容性”的还是“排他性”的。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外部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但中国在将负面的外部压力降到最低的同时,也需要正视自身所面临的地缘现实。如何破除美印“均势”战略下的“印太困局”,既要考虑中国可能要面对的地缘政治冲突,又要考虑所有应对危机的可能选项。

现任寺庙管委会主任李世坤是当地人,2004年进入寺庙负责会计工作。后来管委会成立,被推举为管委会主任,是管委会七名成员之一。他见证了祝国寺初创时期的乱象。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S’“Indo-Pacific Strategy”and India’s“Look East Polic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quilibrium Theory

Cui Shiwei,Wang Yong

Abstract: The“Indo-Pacific Strategy”pursued by the U.S.government extends the scope of its original“Asia-Pacific Rebalancing”strategy to the Indian Ocean,and through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fulcrum countries(Japan,Australia and India),the U.S.government achieves its strategic eastward mov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global affairs.India’s “Look East Policy”is a national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ies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expanding India’s strategic space as a regional power in the Indian Ocean.In recent years,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have been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bilateral relations,among which the defense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are particularly noticeable.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S-Indian“Equilibrium”thinking.

Key Words: Indo-Pacific Strategy;Look East Policy;Equilibrium Theory;Geopolitics

[中图分类号] D8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3-061-09

※崔世委: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王勇: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颜 洁)

标签:;  ;  ;  ;  ;  ;  

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度“东向政策”的互动研究-基于“均势理论”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